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及异常克隆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及其亚群pDC和mDC的数量和比例,以及DC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0表达,探讨树突状细胞数量、亚群和功能变化与MDS的关系。 方法 选取38例MDS患者及19例正常对照,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患者外周血中Lin1-HLA-DR+细胞(DC)、Lin1-HLA-DR+CD123+细胞(pDC)和Lin1-HLA-DR+CD11c+细胞(mDC)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Lin1-HLA-DR+CD80+细胞、Lin1-HLA-DR+CD86+细胞和Lin1-HLA-DR+CD40+细胞的数量。 结果 MDS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DC数量分别为[41.4±10.9(95% CI19.4-63.4)]×10~6/L和[12.1±1.4(95% CI 0.5-21.1)]×10~6/L(P<0.05);MDS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中pDC数量分别为[9.5±2.8(95% CI 0.39-15.2)]×10~6/L和[6.6±0.7(95% CI 0.6-7.1)]×10~6/L (P>0.05)。MDS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中mDC数量分别为[20.8±7.2(95% CI 6.1-35.4)]×10~6/L和[5.5±0.9(95% CI 0.3-14.6)]×10~6/L (P<0.05)。MDS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中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百分比分别为[2.78±0.59(95%CI 1.60-3.97)]%和[0.68±0.08(95%CI 0.52-0.85)]%(P<0.01)。MDS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中p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64±0.19(95%CI 0.25-1.04)]%和[0.37±0.04(95%CI 0.29-0.45)]%(P>0.05)。MDS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中m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1.15%±0.33(95%CI 0.49-1.82)]%和为[0.32±0.05(95%CI 0.21-0.43)]% (P<0.05)。MDS患者外周血中DC表达CD80和CD8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表达CD40无明显差异。 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中DC数量增多、比例异常,增多的主要为mDC,而pDC无明显增多。MDS患者DC高表达CD80和CD86,CD40表达无明显异常。该结果提示患者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数量及功能不足;而与正常造血克隆炎性损伤有关的APC去增多。这可能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越来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开发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有着重要的理
<正>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校的恢复和正规化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省以上党校大都创办了自己的理论刊物,不少还办起了报纸.近两三年来,由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报刊又有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并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PKI为基础的USB KEY身份认证技术逐步成为主流安全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USB KEY技术的原理和体系结构,其次针对其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每一次重大进步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重大突破。如今,计算机和网络再次彰显了技术的神奇力量。然而,纵观历史,没有哪一种技术能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一样
在经济联系和市场交易过程中,主体名义与行为利益相分离的现象总会引起各种混乱,打破各方利益平衡造成不公。隐名投资设立有限公司的现象,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引发争议的典型。
企业的竞争力是表现于较佳的效率、效能、品质、创新、差异化及顾客满意度上,相对于生产方面,就是要具备高生产效率、优良品质及低成本之能力。在当今之恶劣环境下,如何为求
综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进展和红外隐身涂料的隐身原理,分析了纳米掺锡氧化铟(ITO)涂料的红外隐身机理,提出了研究制备纳米ITO红外隐身涂料的思路。以InCl3.5H2O和SnCl4.5H2O为原
为建立H4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A/Duck/JiangXi/21046/2012(H4N2)(W-DKJX)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Duck/JiangXi/21046/2012(H4N2)(R-DKJX)。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表
批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开展的常见教育形式,意在借助于批评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善。有研究者基于批评所隐含的潜在归因方式将批评分为特质性批评(基于学生行为特质的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