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和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然而,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基于此,本文认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启新常态下党的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发展为研究脉络,探讨了两代伟人的群众观点及对于当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启示。首先,主要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逻辑起点进行梳理与分析,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来源,追溯其哲学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同源性。重点是比较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发展。从“同”的研究中可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哲学基础一致的基础上对群众的认识、看法和立场也是一致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原因,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解决的时代问题不同,依据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又各具特色,主要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最后,主要论述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中国古代优秀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精华部分以及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养分,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二章论证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本质上,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群众观具有同一性。因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具有一致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基础,都是在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另外,理论来源于实践,两代伟人都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观产生的实践背景也相同。换言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如何看待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如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贯彻群众路线的主张等等,毛泽东和邓小平有着根本一致的认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时代的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不同点,两者的群众观有所差异。第三章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理论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的创新发展指引方向,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为满足地名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应用需求,我们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框架,设计了用于地名业务办理、地名管理应用、地名决策支持的一个信息系统——增城市地名管理信息
目的观察脐部艾灸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肝炎肝硬化的常规护理及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脐部艾灸疗法,观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以及信息化概念与技术的推广,交互式电子教学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环境产生了重大的改变。交互式电子白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伊春锦主任认为,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因饮食不节、年老体弱、七情内伤、服用肝损伤药物等导致肝失条
文章分析了伯恩哈德的剧作《英雄广场》以叙述者的叙述和议论刻划主人公形象的叙事化特征,以及这一人物立体、丰富的内涵和引述、片断化、音乐手法的运用等表现形式,认为上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服务供给领域经历了一场以自主化为主题的深度的制度变迁运动。一方面,通过引入市场手段和竞争机制,一定程度上为公立医院的生存提供了“市场化”的制
弧面分度凸轮廓面为一空间不可展曲面,传统的加工工艺很难满足其精度要求。通过分析现有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采用范成法原理加工凸轮,并对工件进行渗碳热处理。研究了加工实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雅的朝代。宋在立国之初积极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科举取士”制度,广泛吸收文人参与政权,因而宋代文人拥有富足的生活条件、较高的
目前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但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作为特殊教育主体之一的视障学生的物理教学更是少有学者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很早就应
这篇论文旨在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入手,对新世纪以来的青春文学的勃兴的原因、运作机制、主题色调、人物形象设计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阐释。本文注意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