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宋时期河套平原政治地理格局与自然环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几”字形拐弯的顶部,是我国海拔较高的平原。现在的河套平原的植被基本上是以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为主。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等山地分布有覆盖率很低的少量森林,且多为天然次生林。这样的自然面貌是历史演变的结果。隋唐两宋时期是河套平原从繁荣到衰落的转折期,政治格局剧烈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当大。隋唐时期,河套平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下。隋朝在河套平原创背总管府-州-县以及改置郡县,修建军事设施,加强对河套平原的控制。唐太宗贞观年间击败东突厥,重新控制河套平原。唐朝在河套平原建立都督府一州一县的三级行政体制,并在北部布置众多驻军城镇。河套平原成为控制北疆的战略要地。在民族关系上,隋朝与北方突厥关系较为缓和,双方的交流十分频繁。隋后期与突厥的关系恶化。唐朝前期,由于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河套平原成为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唐朝末期,随着形势的变化,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民族间的战争时有爆发。五代两宋时期,河套平原被几个政权分别掌管。党项族在唐后期就游牧于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五代时期其建立的西夏政权占据河套平原的西部。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占据河套平原的东部,代辽而起的金政权虽失去黄河以西的金肃、河清等地,仍保有河套平原东部。西夏和辽、金在河套平原有过冲突,也有过和平相处的时期。最后,蒙古政权统一河套平原。隋唐时期黄河河套平原段的主河道在北河,而北河的位置比今乌加河更偏北,南河的位置较今黄河更偏南。屠申泽因缺失黄河水的补给而干涸,新的湖泊诸如麦泊、金河泊和“大泊”,在河套平原上形成。隋唐在河套平原的努力经营,改变了河套平原的自然面貌。隋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是来发展河套平原的农业,使其部分草场逐渐演变成以农田为主的人工景观。当然,河套平原的草场并没有完全消失。辽金夏时期,河套平原的自然植被又恢复到草原为主的状态。河套平原局部土地的沙化现象在唐时就显露端倪。至辽金夏时期,前期废弃的农田缺乏植被的保护,沙化的程度加深。表现最明显的地方是河套平原西部的乌兰布和地区的沙漠化。隋唐两宋时期,河套平原政治格局变化剧烈,从隋唐统一王朝管辖下的边疆之地转变为五代两宋时期分裂政权的毗邻地带。河套平原上留下众多民族的活动足迹,有的民族显赫一时最终销声匿迹;有的民族成为河套平原的主要居民。自然环境在这时期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河套平原的局部沙化成为显著的现象。统一王朝与地方政权对河套平原的态度不同,造成开发河套平原的方式不同。隋唐显得积极,他们将河套平原作为重要区域,对河套平原的经济开发极为关注。在当地军民的努力下,河套平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与隋唐相比,辽金夏对于河套平原就不那么积极,虽然在河套平原设置军政机构,但在经济开发方面却乏善可陈。政治因素的变化就成为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战争、驻军、垦殖和放牧等方针与政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3种常用抗癌药物对于HepG2细胞的抑制情况。方法:细胞铺96孔板,3种抗癌药物以不同浓度给药,每浓度设3复孔,不加药组做空白对照,MTT法测定,以抑制率对药物浓度作图。结果:在1
<正> 大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ior N.E.Br)果实营养丰富,并含有Vc、三萜类、黄酮类等多种医药成分。适于加工、入药和鲜食。所以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栽培面积
<正>地方文化的复现,凸显出它的价值,有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老字号"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制束缚。新中国成立后,老字号先后经历公私合营并实现国有
本文参照句法分析理论、语法化理论、语义学理论、主观化理论、语用学理论,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资料
<正>控制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包装企业更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费尽心思。从传统意义上理解,包装成本=包装材料成本+人
目的:探讨应用手动力支具在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1年3月随机选取22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患者,在术后康复治疗中安装手动力支具功能锻炼三
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以道德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对道德价值的一种优先反应倾向性与敏锐的觉察和解释道德问题的一种能力。道德敏感性的提高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前提,但对于如
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全球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落后,本文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供应链协同管理方面存在
目的揭示峨眉黄连[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开花规律与传粉特征,拟确定其繁育系统类型,为探索峨眉黄连野生居群减少成因与引种繁育奠定基础。方法观察峨眉黄连的花
本文以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构式“不是X,S”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该构式中构件的语义属性、句法特征及语用功能,从历时角度探究该构式形成的路径和机制。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同时说明语料来源。第二章对构式“不是X,S”的构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能够进入该构式的“X”的语法属性和语义特点进行分析,对“不是X”与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