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光声成像的胶原纤维各向异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原纤维遍布人体全身组织,其对组织和器官的机械稳定性、弹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因此,了解胶原纤维的结构和方向对研究胶原纤维本身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检测胶原纤维结构方向的技术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基于光学散射方式来检测胶原纤维结构和方向的技术都无法避免成像深度浅的问题,而且需要对组织进行固定、切片等处理,无法实现在体测量,而依靠X射线的技术则产生电离辐射。偏振光声成像技术依靠组织的各向异性光吸收特性提供对比度,从而能对光学各向异性的物质进行特异性成像,目前该技术还处以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利用胶原纤维具有很强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采用偏振光声成像的方法来检测胶原纤维的结构和方向。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各向异性物质在线偏振光照射下引起的光声效应,根据该光声效应提出了基于高次谐波的偏振光声成像方式,并对该方式进行了数值仿真。之后设计搭建了双聚焦偏振光声成像实验系统,该系统既能对组织进行二维偏振光声成像也能三维偏振光声成像,此外还标定了该系统在二维成像以及三维成像时的横向分辨率。在三维偏振光声成像时,该系统还使用了基于相干系数权重的合成孔径聚焦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横向分辨率,为了对三维数据进行可视化,还编写了基于可视化工具包以及光线投射算法的三维重建算法。在之后分别设计了二维以及三维的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仿体实验,对仿体二维以及三维偏振光声成像,以验证二维和三维偏振光声成像的理论和本文搭建的偏振光声成像系统。最后使用该偏振光声成像系统对离体牛腱以及猪眼睛视神经乳头周围巩膜的胶原纤维成像,检测其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对系统成像深度测定的实验表明偏振光能在5倍于光子自由程的深度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偏振性,本文设计的偏振光声成像系统能在3倍的光子自由程深度下区分各向异性的物质。二维各向异性以及各向同性的仿体实验表明,在二维偏振光声成像时。基于高次谐波和各向异性度的成像方式均能区分和量化各向异性的物质,而且基于高次谐波的成像方式鲁棒性要强于基于各向异性度的成像方式。三维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仿体实验表明光每通过一层各向异性物质都会在该层物质的光声信号随入射光偏振角的变化曲线中引入特定的高次谐波成分,必须通过检测该高次谐波成分才能在三维情况下正确区分和量化物质各向异性。仿体实验验证了基于高次谐波的偏振光声成像理论,也证明了本文搭建的偏振光声成像系统能够对各向异性物质进行特异性成像以及量化物质的各向异性。离体牛腱胶原纤维的偏振光声成像表明牛腱胶原纤维的各向异性度低于0.15,其光声信号在二倍入射光偏振角频率处的强度也低于0.2,但是偏振光声成像依然能对其实现特异性成像,并检测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对离体猪眼睛视神经乳头周围巩膜的胶原纤维成像表明,在视神经乳头周围的圆周纤维区域,具有很强的各向异性,而远离该区域外侧的胶原纤维则大部分为各向同性。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高次谐波的偏振光声成像技术和设计的偏振光声成像系统能够检测胶原纤维的结构和方向,以及量化各向异性的强度。相较其他方法,偏振光声成像技术更加直接,且更有可能实现在体测量,研究内容对偏振光声成像的理论探索以及应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 1,HSV-1)感染是人类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约70%的人口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后会引起口唇疱疹、疱疹性咽颊炎和疱疹性脑炎等疾病,且在新生儿和免疫缺陷病人感染后发病和死亡率增加。这类病毒通过在神经元中建立潜伏而导致终生感染,并可以经历再激活,从而促进复发性疾病和新的感染。HSV在机体中可以持续存
学位
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疫苗是抗击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工具之一,在已被批准用于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候选疫苗中,灭活疫苗在抗原结构的完整性和免疫原种类的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试验表明,目前批准的灭活疫苗可以预防95%以上的重症感染,但灭活疫苗如何刺激免疫系统以引发保护性免疫反应,特别是在组织中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另一方面,当前对
学位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通过蚊媒传播,感染人类后会引发登革热(Dengue fever,DF)。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ncRNAs)参与了 DENV感染过程,作为ncRNAs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在DENV感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旨在探讨LncRNAs在登革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学位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致死率高,常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是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潜在威胁之一。对主动脉夹层起病与疾病进展的认识将影响治疗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将系统、全面地介绍主动脉夹层这一疾病的特点与治疗历史的发展,以期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本中心近十余年主动脉疾病的收治情况,统计并分析主动脉夹层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现状,特别是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与国外情况相比较,为日后治疗策略以及研究
学位
近年来,随着工业检测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非接触式激光测量技术因其无损检测、实时性以及良好的精确性等特点,在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工业生产线上产品质检、设备监控以及轨道变轨轨距检测等应用测量环境,存在测量范围较远、多节点铺设等测量需求。高精度的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设备测量范围小,而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的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设备存在光路复杂、价格高昂等缺点,不符合大规模布设设备的要求。本文基于激光三角法
学位
第一部分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的心肌应变参数与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和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有关。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a
学位
背景: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在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的失衡可加速HF的进展,并产生不良预后。各种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产生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外周血运输到心脏,并影响心脏的稳态。研究发现,心脏和脾脏间的相互影响或“对话”(被称为“心脾轴”)可能参与缺血性HF
学位
(第一部分)全身成像三维量化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与心脏磁共振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eneral imaging three-dimensional quantification,GI3DQ)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及GI3DQ法测量的主动脉瓣反流容积(aortic regurgitant volume
学位
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15%。关于左心室室壁瘤的定义目前仍有争议,经典定义是指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形成、呈囊袋样矛盾运动的室壁瘤。目前,我国仍有庞大的冠心病人群,尽管随着目前溶栓、冠脉介入的发展以及胸痛中心的建立,室壁瘤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心肌梗死后发生室壁瘤的患者临床症状往往较重,如不进行干预,可导
学位
背景及目的百日咳是一种主要由百日咳鲍特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ertussis)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是控制百日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包括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出现了称为“百日咳再现”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病原体免疫或目前使用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在诱导抗感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