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乐德”观念的美育价值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美育思想的根本特征是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将二者融合统一的观点一直影响着中国审美教育的发展。《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郑玄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西周“礼乐”文化中的“乐德”观念通过审美活动将道德转化为情感体验,形成独特的美育价值,本文立足于原典古籍资料,以“乐德”观念为研究对象,对“乐德”进行审美教育方面的探讨,并思考美育价值的现代实现问题。第一章,前提之约。阐述“乐德”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是通过“礼乐”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态,最后正式进入政治生活中,为“乐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二是随着“礼乐”教育不断发展,对“德”与“礼”、“德”与“乐”之间关系进行了解读,引导出“乐德”的历史性溯源。三是将“乐德”置于艺术教育范围内,以艺术教育和礼乐思想间的相互关系为讨论方式,反映“乐德”的社会审美教育过程以及对国家、社会、民众产生的影响。第二章,化木为筑。界定“乐德”的相关概念。一是对“乐”的界定,从原始含义、情感本质以及道德显现来论述,力求使“乐”更贴合“乐德”的内涵。二是对“德”的界定,从原始含义出发,得到“德”含有以品德、孝德为突出特点的伦理本质,最后表现“德”的政治意味,即统治者用以治国的智慧。三是对“乐德”涵义及特征的阐述,对个人来说,“乐德”可以感化人心,修身养性;对国家来说,“乐德”具有政治特色,能够引导统治者治理国家,使民众乐享安宁;对社会来说,“乐德”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能使百姓明达伦理,社会秩序得到保障。第三章,耦合之势。中华传统美育离不开伦理道德,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体现“乐德”美育价值的内涵。因此本章将“乐德”的六个德目划分为三个层面,每层之间虽有区分却又紧密相连。首先,以忠信之美表现君子之道,凸显“中”的浩然之气;以平和之美表现“和”的刚柔相济。其次,“祗”以庄敬恭顺的外化行为陶冶内心,使德育与美育相融合;恒久长远地坚持是“庸”的美德,这种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契合之处便是“中庸”,不偏不倚的美学特色。最后,以对父母的敬爱之心培养忠顺品质,透露出“孝”的人伦情怀;兄弟之间友爱互助以和睦宗族关系,“友”的人伦价值得到彰显。第四章,践履之途。分为三节,对“乐德”的传统价值进行归纳,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内容,并简要说明“乐德”的当代实现。一方面,人文精神是最典型的精神特征,能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审美人格;音乐抒情性使人感知情感,达到乐感教育的目的;诗化特色贯穿于整个“乐德”教育,反映着不同的“乐德”。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的美育现状,如何能实现“乐德”所倡导的美育价值,是一个可以研究展望的话题,从突破当前美育困境开始,正确看待“艺能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提高审美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将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融合统一,通过汲取中国传统审美价值的精华,建立起美的品格。最后,关于美育实践路径的选择问题,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加大审美教育力度,开展各类审美活动提升群众的审美修养,利用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媒介工具营造审美教育氛围,构建美美与共的和谐社会。总的来说,“乐德”的美育思想彰显着独特的中国式美学价值,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其他文献
张浩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在《天涯》《天津文学》《椰城》等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先后结集出版四本中短篇小说集《狼祸》《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鞋子去找鞋子的朋友》《长在床上的植物》(其中包含重复篇目),在一篇篇深沉厚重、土色土香的作品中张浩文倾注以人文主义情怀,表现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进入21世纪,张浩文开始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史诗性的视角来关照农民与农村的命运变化,《绝秦书
学位
学位
赵树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争议性最大的作家之一。全面考察赵树理研究的态势与成果发现,从九十年代开始,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逐渐多元,研究深度逐步加强,然而,研究趋势的稳定向好并不代表赵树理再无争议。本论文分为四章,将九十年代以来围绕“赵树理方向”的认识、赵树理的民间立场、赵树理的多重身份、赵树理与“五四”新文化之关系等重要问题所产生的核心分歧做学理性爬梳,以期为当下赵树理研究的全面与深入做出尝试性补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其中环境感知是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基础与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道路的环境感知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具有明显道路标线或者具有明显边界标志的结构化道路,相关算法的应用较为成熟,但室外变电站道路宽窄不一,且路面长期受到雨水冲刷,使得原有道路的车道线模糊不清,已有的算法并不能很好地适用。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
学位
朱鸿(是)当代著名学者和散文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散文创作,凭借其大量历史意蕴丰富、地域风格独特、知识内涵深厚的文化散文跻身于当代散文大家之列。在朱鸿的文化散文集中以“长安”命名的散文集就有十几部,如《长安是中国的心》、《长安新考》、《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唐长安的信仰》等,他以宏大的散文创作格局和开阔的历史视野集中展现了长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本文以朱鸿的长安文化散文为研究对象,在
学位
文学中的公案书写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的流变,受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多少反映了民间伦理观,并在内容与形式上做了民间化的尝试。在文艺政策和文艺观念的要求、影响下,解放区作家在书写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案件题材的书写。解放区文学中的案件书写不仅记录、描绘了种种解放前法律秩序的乱象,表现了在“恶法”空间下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且书写了在建立新秩序时,革命话语是如何引导民间力量,
学位
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遭遇了时空层面上的全方位的民族身份认同危机,出现了“跨世纪焦虑”。从时间上来说,中国被迫加速进入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中,从空间概念上来说,西方的启蒙文化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宰制性力量而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认同形成了紧张关系,遭遇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的合法性危机。使得本土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辐射到了个体、阶级、性别、知识分子等多维度范畴当中。在时
学位
学位
亨利·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一书中论述到,日常生活包含三个元素:工作、家庭和私人生活、闲暇活动。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人的主体性在这种变革的社会关系中,开始慢慢丧失。个体在工业化生产中成为了“工具人”,“闲暇”时光开始变得弥足珍贵。列斐伏尔因此提出“总体的人”作为最终目标,并将“闲暇”作为现代社会不断异化的批判的方式。日常生活与电影具有近亲性。本文选取贾樟柯与是枝
学位
<正>依法治校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有力保证。洪洞县曲亭中心校韩略小学从多方面开展工作,保证依法治校的全面落实。宪法教育是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根基,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为落实宪法教育在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