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锂石榴石结构固态电解质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全固态锂电池在安全、能量密度、封装以及可操作温度范围方面的优势,极有可能“颠覆”当前动力电池产业格局。固态电解质作为全固态电池的关键组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在种类繁多的电解质中,无机氧化物离子导体Li7La3Zr2O12(LLZO)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10-3至10-4S/cm)以及对金属锂阳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推动着锂离子电池固态化愿景的实现。LLZO离子导体存在两种相形式,只有在立方晶系而不是热力学更稳定的四方晶系方可呈现优异的电导率。本论文以纯相且致密的立方石榴石结构固体电解质制备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特定组分反应中间体对于最终产物的导向作用,为精准且快速制备氧化物陶瓷电解质奠定基础。基于此,进一步明晰富锂石榴石基氧化物超离子导体框架结构,通过操纵原子调整结构中功能基元以改善该类电解质本征化学不稳定性的问题。基于结构层面充分认识富锂石榴石基氧化物超离子导体中离子传输性质及化学稳定性之间竞争关系,从陶瓷体相结构以及晶界入手设计引入外部原子,同时兼顾改善石榴石结构超离子导体两种重要性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立方晶系石榴石结构陶瓷固体电解质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高温条件下不可控的固态扩散招致最终产物相种类纷杂,制备纯相富锂石榴石氧化物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第二章节中,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识别与调控参与反应过程的中间体上,以便精准高效地制备纯立方相石榴石氧化物。由立方Li6.4Ga0.2La3Zr2O12(LGLZO)以及10.99%烧绿石La2Zr2O7构成的中间体2从四种中间体中脱颖而出,其在1100~1240℃宽温度范围内表现出高烧结活性,易通过高温固相反应获得纯相陶瓷。在1200°C高温下烧结中间体2获得的陶瓷样品拥有8.8×10-4S·cm-1高离子电导率以及0.314 e V低活化能。此外,该陶瓷类超离子导体还有作为隔膜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潜力。我们证实了通过烧结特定组分中间体(含有立方LGLZO主相以及La2Zr2O7次相)可以实现纯立方相高离子电导率石榴石基超离子导体的精准制备,其中少量烧绿石可以作为烧结剂促进陶瓷致密化。本研究为快速制备立方相致密石榴石结构固体电解质有效成分的筛选奠定了基础。(2)石榴石基超离子导体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中拥有广阔前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质以及对金属锂阳极独特稳定性;然而,在大规模生产/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空气稳定性的挑战。在第三章节工作中,我们识别了富锂石榴石基氧化物超离子导体的结构,通过掺杂以及非化学计量比协同控制调整功能基元来改善其化学稳定性。最佳组分Li6.25Ga0.2La3Zr2O11.85F0.15石榴石表现出良好的空气耐久性,即使连续暴露于空气60天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杂质累积,究其原因在于氟掺杂剂对于间隙位置八面体位点锂的高亲和力。与此同时,室温下Li6.25Ga0.2La3Zr2O11.85F0.15拥有8.4×10-4S·cm-1可观的锂离子电导率,活化能为0.29 e V。得益于这些特性,利用Li6.25Ga0.2La3Zr2O11.85F0.15电解质构建的混合/全固态锂电池表现出低过电位、高库仑效率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3)自2007年超离子导体LLZO问世以来,石榴石结构电解质一直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固体化中最有前途且最重要的固态电解质之一,在能量密度、电化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然而,鉴于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在固体电解质中同时实现高离子传导以及优异化学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基于此,机智操纵氯原子使其精准地调制石榴石基氧化物超离子导体结构框架,进一步合理化该电活性材料物理化学行为,实现组分-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梦幻联动”。据此制备的Li6.3Ga0.2La3Zr2O11.9Cl0.1在室温下获得了1.12×10-3S·cm-1高锂离子电导率以及0.23 e V低活化能。NPD揭示其原因在于异价Cl-取代部分O2-进入石榴石子晶格在间隙空间产生更多的可用锂空位,并且扩大了离子跃迁必经的由四面体以及扭曲八面体位点共享的三角形“瓶颈”。除此之外,氯离子的引入致密化石榴石基陶瓷片,赋予其在环境空气、含H2O和CO2蒸汽的热环境甚至于水中优异的稳定性。基于Li6.3Ga0.2La3Zr2O11.9Cl0.1固态电解质构筑的Li Fe PO4/Li全固态电池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长循环性能。
其他文献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Gd3+和In3+取代的钇铁石榴石铁氧体,研究Gd3+和In3+取代对材料显微结构、饱和磁化强度、铁磁共振线宽、自旋波线宽、电阻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Gd3+取代24c位的Y3+,对样品显微结构、居里温度和电阻率无明显影响。随着Gd3+取代量的增加,自旋波线宽从9.7 Oe提高到21.7 Oe。为了降低石榴石铁氧体损耗,采用适量的In3+取代16a和24d位的Fe3+,铁磁
期刊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具有安全性、环保性和高效性的特点。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强调了绿色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尽管热泵热水器达到了较成熟的水平,但是性能提升仍是研究重点。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能够评估系统整体性能,建立理论模型是揭示系统特性和性能优化的有效手段。冷凝器是热泵热水器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传热性能对系统COP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分液冷凝技术能够提升传热系数同时减小压降,运用该
学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相较于液态电池而言,其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符合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而固体电解质是该类型电池的关键组件。其中,石榴石型电解质锂镧锆氧(Li7La3Zr2O12,LLZO)因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及与金属锂的良好兼容性,有望成为有机电解液的替代品。本文综述了该类型固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机理,以及不同掺杂位点及掺杂剂类型对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特别介绍了现阶段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
期刊
电力系统静态安全性一直以来是系统运行和调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近几年电力系统的扩建,区域电网的互联以及严重故障的频繁出现,使得电网对安全性的要求更严格,如何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成为了备受重视的课题。基于直流模型的经济调度策略无法考虑无功潮流和电压幅值,对潮流和电压的安全性分析往往出现偏差,有可能引起潮流过载或电压越限,甚至引起大停电事件。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考虑无功潮流和电压幅值的安全性调度方案
学位
以太阳能驱动的生物质制氢,是发展可再生资源向清洁能源转化的有效方法。光热催化被认为是一种高效温和的太阳能催化转化形式,其核心是构建高效的光热催化剂以实现生物质的高效光热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太阳能中光能和热能对催化的驱动效应难以分离,限制了对光热催化驱动作用的理解;另外,提高太阳能的光热宽光谱转化效率,也是一种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为了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高效转换,本论文主要研究半导体TiO2
学位
利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聚合物微孔膜过程中,原料参数及外部流场的变化直接影响最终制品的孔结构和性能。聚乙烯(PE)/石蜡油是一种典型以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共混体系,但单一种类PE对结构和性能的限制程度较大,通过向该体系中引入第三组分,可以有效改善其加工流变性能,并调控微观形貌。使用小幅振荡剪切(SAOS)可以对共混体系的线性剪切流变行为进行表征,但SAOS只能提供线性粘弹性,对加工流场的
学位
相变储能技术是改良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石蜡微胶囊是一类使用广泛的相变储能材料,因其发生凝固和融化相变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潜热的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时间与空间上能量供需失衡的问题。然而,石蜡微胶囊发生凝固相变时出现的过冷问题,会导致相变储能系统的性能降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储能材料的应用推广。基于此,本文围绕石蜡微胶囊的凝固相变性能展开研究,着重探讨了石蜡微胶囊凝固
学位
电动车具有节能及零排放的优势,但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电动车的部分电池电量用于向车辆提供采暖所需的热量,这将会导致里程显著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硅合金的紧凑型相变储能系统用于电动车的供热,并对其进行了储热、供热及强化供热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对改善电动车因冬季供热导致续航里程缩短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铝硅合金相变储能供热装置实验样机的制作及其测试系统的搭
学位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多种新型能源终端的涌现及非线性负荷、冲击负荷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复杂、严重,电网损耗不断增加。其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占比高达50%~60%,且由于网架结构复杂、设备元件种类繁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低压配电网具有较大的降损空间。因此,计及电能质量因素的影响准确评估低压架空线路损耗,对电力行业开展电能质量治理、效益分析、节能降损等工作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界面自组装和两亲性纳米颗粒的研究逐渐深入。纳米颗粒界面自组装具有潜在的科学价值,不同的金属纳米颗粒界面自组装构型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光电领域,此外,无机纳米颗粒界面自组装在化学催化、皮克林乳液制作、药物输送和材料制备等领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纳尺度下,纳米颗粒在复杂的微观力场中呈现出显著的非平衡动力学特性,精准描述它们的运动特性十分困难,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