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空间与通勤交通发展机理初探与通勤视角都市圈空间规模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持续受到重视,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交通强国建设也对都市圈交通提出了发展要求,都市圈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与此同时,通勤是都市圈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而都市圈空间与通勤关系、机理与合理规模均有待深入分析,鉴于此开展研究。
  首先,在明晰通勤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相关理论基础上,从纵向、横向两视角对都市圈空间与通勤交通互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理论角度对都市圈空间与通勤交通总体发展机理规律进行了初探,从实际角度对都市圈空间与通勤交通现状发展矛盾进行了剖析,进而将都市圈空间与通勤各主要特征间互动作用机理进行了拆分与阐释。
  其次,通过考量二者协同水平,研究了都市圈空间与通勤是否遵循机理规律呈良性互动发展。继而选择二者的规模这一基础、主导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测算,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学界观点,讨论都市圈空间半径与通勤半径的合理关系与范围,提出通勤视角都市圈空间半径这一概念作为二者规模的融合量化载体进行测算。
  之后,在梳理传统都市圈空间测算方法基础上提炼形成新的通勤视角都市圈空间半径测算五要素方法与指标体系。在此定性方法基础上获取了指标体系对应的数据资料,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与遗传算法改进的 BP 模型,融入交叉验证方法定量构建了通勤视角都市圈空间半径测算模型。在验证了遗传算法改进的 BP 模型相对优越性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南京都市圈2025年、2035年通勤视角空间半径值进行了实例测算。
  最后,对南京都市圈通勤覆盖范围与通勤视角都市圈空间圈域进行了对比辨析与发展趋势分析。对都市圈通勤交通发展与都市圈整体发展提出了对应建议。总结了论文相关结论与下一步研究展望,以期推动都市圈通勤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依托江苏省交通厅科研基金“整体碳化技术加固高速公路浅层软弱地基应用研究”(2018T01),应用氧化镁整体碳化加固技术,选择常宜和宜长高速公路部分浅层软弱土地基,采用现场试验、长期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施工设备研发,结合现场试验、加固效果检测和路基荷载下的监测,形成了施工、监测和质量评价技术。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  (1)针对氧化镁整体碳化浅层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研发了整体碳化
学位
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高速公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主动交通流控制策略的研究也在日益发展,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入口匝道控制与可变限速控制。当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处于拥堵时,通过入口匝道的流量控制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加剧,快速消除拥堵,降低延误。可变限速控制通过在瓶颈上游路段调节限速值,从而能够改善拥堵、避免通行能力下降和提升效率。 
学位
随着小汽车数量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逐渐被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交通拥堵不仅导致人们消耗更多的出行时间和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降低生产力,严重阻碍了社会与经济发展。为解决该问题,苏州市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措施,例如市中心区高峰期间限行、计时停车收费、错时停车等,这些措施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为了探求更为合理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本文采用城市道路拥堵收费的方法,来控制私家车出
学位
沥青混凝土层在无砟轨道结构中的应用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裂性能和防水封闭效果,相关试验段工程经验也表明其对于缓解高铁路基冻胀等病害有着重要的意义。季冻区的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经验表明,层状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是影响其长期服役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同地区的公路沥青路面相比,季冻区高速铁路沥青混凝土基床表层服役期间的环境及结构特点均有较大差异,为了明确这一新型结构的温度效应,有必要对季冻区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含
学位
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加速建设,使城乡间的协同发展日益紧密,对城乡间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开展县域统筹、智能精准、动静结合、实时调整的城乡公交智能调度研究,可以更好切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需要、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不同要素的双向流动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剖析了县域城乡公交发展环境、线路演变机理和线网布局形式
学位
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从海量视频、图像中提取交通信息成为了研究的热门方向。在交通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天气条件会对采集到的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例如降雨和雾天这两种天气会照成抓拍图像的质量下降。因此雨雾图像的增强方法研究有着现实的需求。雨雾天气下的图像增强是个不适定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可分为基于雨雾图像光学模型先验知识的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与基于深度学习的雨雾图像增强方法。本文采用了深度学习中的生成对抗
学位
随着我国多式联运的提速发展,公路、铁路、水运等相关的物流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多式联运的作业需求,均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期。诸多装备制造企业正积极开展新兴技术、装备的研发,使其具备智能化、定制化和系统化的特征。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起标志着多式联运装备的一次重要革新。基于此,论文重点研究了多式联运背景下的无人集卡调度问题。  首先,探索了无人集卡在封闭场景和半封闭场景下的应用。通过梳理传统集装箱码头的作业系统
学位
人群对外出行特性分析是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运营与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有相关研究仅对特定对外出行行为进行识别以及识别算法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昆山市对外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以实际采集的昆山市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手段,从对外出行行为识别、对外出行方式判别以及人群类型识别三个主要环节着手,对不同人群的对外出行特性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挖掘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本文基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对城市物流来说,拥堵不仅影响了物流的可达性与时效性,也影响了燃油消耗成本,是影响其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燃油消耗与碳排放密切相关,而据相关统计,货运对城市的污染占污染总量的40%-50%。因此,以运营费用最小为目标的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是减少碳排放和降低物流公司运营成本两个要求在环境效益和
学位
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但它的低温抗裂性却不及同等级的新沥青混合料,使得再生沥青路面易过早损坏。再生沥青的性能、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和沥青与集料的接触特征等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再生沥青胶结料中的新旧沥青的融合状态很难通过宏微观试验进行直接观测,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尺度上研究了新旧沥青的融合机理并建立了新旧沥青融合状态与再生沥青性能间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