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内生物大分子动力学对细胞行为调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易位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亚细胞结构如何影响大分子动力学是未知的。另外在细胞层次上,细胞会发生爬行,凋亡等行为,在这些过程中活细胞内大分子动力学有何意义也是未知的。利用单粒子荧光追踪技术,我们探究了量子点在活细胞内扩散、内吞囊泡的主动运输过程、细胞爬行过程中角质细胞伪足内扩散与细胞运动行为的联系以及细胞凋亡过程中染色质动力学和细胞核形变过程的联系。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进展:细胞内扩散是各种分子在细胞质中运输的关键方式,并介导了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胞内扩散动力学受到细胞质异质性的影响。分子在细胞质中三维扩散的真实行为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建立了三维单粒子跟踪(single-particle tracking,SPT)显微系统,研究了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在贴壁A549细胞中的三维扩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量子点在细胞内的扩散是准二维的,也就是轴向(z方向)运动严重受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虽然破坏内质网降低了扩散速率、略微缓解了轴向扩散的约束,但是细胞骨架组分或内质网(ER)的破坏不会改变贴壁细胞内准二维扩散的运动模式。因此,我们认为准二维扩散是贴壁细胞内固有的运输行为,这归因于贴壁细胞中复杂的细胞结构。本研究增加了对细胞质物理性质的理解。活细胞内囊泡转运对于生物分子的运输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不同于前面研究的扩散运动,它不仅受到复杂细胞结构的影响,还受到细胞内主动驱动力的调节。细胞中囊泡运输的真实3D特征仍不清楚,尤其是时空动力学及其调节机制。在这里,我们通过3D单粒子跟踪(SPT),系统研究了内吞囊泡的胞内运输动力学物理特性。在时间上,我们观察到胞内3D运输在短于0.1 s的时间尺度上显示出热扰动主导的各向同性受约束运动,而在长于0.1 s的时间尺度上转变为主动过程主导的准2D运动。在空间上,横向运动显示出从细胞外围到细胞核周区域的异质性,然而轴向运动在整个细胞中是均匀的。我们进一步证实,基于微管的定向运动导致囊泡运输在长时间尺度下的各向异性和空间上的横向异质性,肌动蛋白丝对囊泡的影响主要是施加各向同性约束。特别是,在囊泡内部,我们首次观察到,当细胞中不存在微管时,内吞荧光颗粒可能会在其内膜上进行扩散运动。这表明,在细胞内主动转运过程中,内吞货物会通过与外部微管的物理连接固定在囊泡的内膜上。细胞迁移在伤口愈合、肿瘤发生和转移、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众多细胞内分子和亚细胞结构来完成这一生命过程。然而,细胞如何协调这些复杂因素以有效控制迁移行为尚不清楚。在这里,通过探索细胞内分子扩散和与之耦合的三维片状伪足(lamellipodium)结构,我们发现角质细胞利用两种不同迁移模式来调节速度可逆性的对称破缺机制。与正常移动的具有扁平片状伪足且内部均匀全局扩散的细胞相比,我们发现速度降低的细胞,其伪足发生了前部膨胀而后部压缩的结构转变,其中大分子从后部挤出并集中在前部片状伪足中,从而减少了分子扩散速率并且扩散运动只发生在前端。与之类似,伪足内许多极其重要的处于扩散状态的大分子(如肌动蛋白亚基)也发生类似的分层相分离,导致片状伪足前部肌动蛋白亚基的局域循环,这可能是减慢整体肌动蛋白突出速率和细胞迁移的原因。我们进一步证明,当细胞速度增加时,这种迁移模式可以逆转为正常移动模式。此外,在转动细胞中发现了类似的细胞内扩散和板状伪足结构的左右对称性破缺。这些发现揭示了细胞迁移中细胞内扩散动力学和片状伪足结构之间时空协调的新调控机制。细胞核内染色质复制和转录过程伴随染色质结构的改变。细胞核的形态在相关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变化。在染色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染色质动力学如何改变以及这将如何影响细胞核的形变仍是未知的。在这里,我们对端粒和组蛋白H2B进行荧光标记,然后通过追踪端粒运动和细胞核形态变化,我们探究了凋亡过程中染色质动力学和细胞核形变过程。我们发现在药物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染色质运动加快,细胞核发生内陷。进一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染色质运动加快早于细胞核形态变化的发生。随后,通过caspase抑制剂z VAD分别与Cis(cisplatin)和CPT(Camptothecin)联合使用,发现通过CPT引发DNA断裂会导致染色质运动加快,引发异常形态细胞核产生。另外,发现染色质运动加快是由于染色质状态改变导致的,而不是由于Lamin A蛋白被破坏导致的。最后,通过提高异染色质比例可抑制染色质运动加快,抑制细胞核内陷的产生。这一研究为通过调控染色质状态而改变细胞核内动力学,保护细胞核形态,抑制凋亡进程或肿瘤转移进程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纳米光子学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在光电子学、信息、材料物理以及生物传感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极化激元是纳米光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自由空间光子和电子、声子、激子等极化电荷杂化产生的准粒子,在突破传统光学的衍射限制,实现光子的亚波长调控,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出现的二维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极化激元的材料范畴,给极化激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
学位
由于在容错拓扑量子计算上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凝聚态物理学界对于马约拉纳零能模(MZM)的研究如火如荼。近几年来,人们在具有拓扑表面态的铁基超导体磁通涡旋中心观测到了清晰的MZM信号,由此掀开MZM载体的新篇章。早期的MZM载体体系,如p波超导体和近邻超导异质结体系,被实验观测和样品生长等方面的技术难关所困扰,相比之下,铁基马约拉纳零能模载体材料(简称:铁马材料)体系具有制备方法成熟和实验现象明确等
学位
传统的基态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揭示了许多材料的基本物理规律,这使得其在物理和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当我们考虑到大量存在的含时非绝热现象,则需要新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在TDDFT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基于数值原子轨道基和基于平面波的含时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来处理非绝热的激发态分子动力学(Molecul
学位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以sp~2杂化的方式成键所形成的单原子层的准二维材料,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其价带顶和导带底形成对称的狄拉克锥,具有线性色散关系。因此,完美的石墨烯在室温条件下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优异的光、电性能。但由于石墨烯是零带隙材料,限制了其在半导体和逻辑电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幸运的是,石墨烯在狄拉克点附近的态密度有限,很容易实现对其费米能级的调控,或者使其载流子类型反转,甚至打开
学位
由于范德瓦尔斯材料单元层之间的范德瓦尔斯结合力较弱,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解离的方式从结晶良好的单晶块体样品得到相应的薄膜样品,并可以利用这种薄层结构单元来设计和构造各种超晶格结构或二维器件。因此这类材料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对单晶块体进行机械剥离可以得到不易通过其它生长方式,如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等技术获得的单晶薄膜材料。因此,通过机械解离范德瓦尔斯单晶块体材料得到单晶薄膜的方式极
学位
自旋电子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磁化状态对于自旋相关输运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工作为巨磁电阻效应和隧穿磁电阻效应;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用自旋流实现对磁矩的调控,除稀磁(磁性)半导体相关研究的一阵热潮外,最成功、最具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为自旋转移力矩和自旋-轨道力矩。自旋流作为贯穿自旋电子学研究至今的核心,可以说每次自旋电子学迎来重大的发展都伴随着对于自旋流的更为深
学位
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多种自由度(晶格、轨道、电荷以及自旋)之间的耦合和竞争常常导致这些材料中新奇和丰富的物性,譬如低维磁有序、高温超导、电荷密度波等。对这些有序的测量乃至调控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共振弹性X射线散射(REXS)技术可以定量地解析这些复杂材料中不同自由度的有序,而X射线近边吸收谱(NEXAS)技术则对特定元素原子化学配位信息敏感。这些技术对于我们理解量子材
学位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开启了拓扑物态研究的大门。以往的凝聚态物理中,电子态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电子的微观性质,如电荷,轨道,自旋等,而忽略了系统整体的行为。自从拓扑这个数学上的概念被引入到凝聚态物理中,用来描述系统的整体型的行为,从而让人们认识到许多新的量子现象。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拓扑材料具有许多有益的物理性质,并且由于拓扑物态对外部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得拓扑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学位
随着芯片制程缩小到纳米量级,受到热效应、量子隧穿效应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电子学中的摩尔定律面临严峻的挑战。除电荷外,电子的自旋也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因为纯自旋流的净电荷流为零,可以大大降低器件的焦耳热。自旋电子学的目标就是将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的电荷替换为电子自旋,其核心是自旋流的产生、操控和探测。近年来,人们主要沿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1)寻找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
学位
范德华二维材料体系得益于天然的层状结构与丰富的元素组成,展现出多样的力、热、光、电、磁等性质,不仅为探索低维下的新奇物性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也为搭建各种小型化功能器件提供了新的构筑材料。在后摩尔定律的时代背景下,二维材料的研究前沿已然碰触到维度效应的量子极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本论文围绕二维材料中的以下核心问题开展研究:(1)二维体系下的本征物性更容易受样品质量的影响,因此对高质量二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