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治疗是疼痛科较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介入治疗整个过程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或监测下进行,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能够准确地到达病变部位,且创伤相对微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作为一种病理性神经痛,突然发作的尖锐疼痛,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而开放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对于年老体弱或者不能承担手术风险的患者来说是难以奏效的。介入治疗创伤小,不需要麻醉或者仅需要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易被接受。脉冲射频在疼痛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2],它是对神经的“调理”而非毁损[3],相对温和,脉冲射频的优势有望成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理想方式。然而,最近的报道指出脉冲射频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虽然并发症较少,但是治疗的有效率是很低的。阿霉素介入治疗在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阿霉素通过逆轴浆运输作用于半月神经节处选择性的毁损感觉神经,在去除疼痛的同时还保留触觉,面部麻木较少发生。但是阿霉素发挥作用需要作用时间,而作用时间内的疗效并不理想。需对研究利用阿霉素联合射频热凝进行TN的治疗,麻木情况发生较多,并没有显现出阿霉素自身的优势。而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并无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脉冲射频和阿霉素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探讨周围支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住院治疗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n=30),单纯阿霉素组(adriamycin ADM)、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组(Pulsed radiofrequency combine adriamycin PRF+ADM)以及单纯脉冲射频组(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d、3d、7d、1月、3月、6月的VAS评分、PRI总分、睡眠时间、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三组患者VAS评分、PRI(pain rating index)总分均明显降低、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5);术后各时间点PRF+ADM组VAS评分、PRI总分明显低于PRF组,睡眠时间及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PRF组(P<0.05);术后1d、3d PRF+ADM组VAS评分、PRI总分较A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周围支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在保留触觉仅破坏痛觉的同时止痛效果确切,可重复,相对安全,操作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