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874年台湾事件的再研究——从国际法考察中日台湾“番地”主权的斗争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论”为由出兵侵台,不仅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的表面冲突,从深层看,亦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中日双方,因应国际环境变化,重新构建各自的领土观和国际体系的一次考验;是日本片面利用近代国际法这一新型工具,侵略中国的开端。从发端、发展、结局到后续影响,台湾事件始终与近代国际法密切相连。当前,学界对于该事件的史实性研究和外交史层面成果较为丰硕,但从国际法层面进行考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空间。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对该事件进行再研究,以期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其在常规视角下难以展露的一些面相,并借助史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跨学科方法,来厘清事件当中与国际法相关部分的是非曲直。  本文按照中日围绕台湾“番地”主权的斗争中涉及的三方面国际法问题——19世纪后半期国际法在中日两国间不同的传播情况,对其各自“领土观”和“国际秩序观”的影响;1870年代的近代国际法规则在东亚国际秩序中的实际地位,及其适用性的限制;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和19世纪后半期《万国公法》中的“主权”标准,对中国享有台湾“番地”主权的支持——对1874年日本侵台的核心依据“番地无主论”之正当与否,进行了史实和法理两方面地考察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对1874年台湾事件的根本性质和台湾“番地”的实际主权归属,作出更为接近历史本相的判断。  藉助史实与法理的综合分析,本文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19世纪70年代中国对台湾“番地”的领有,不仅在传统语境内具备合法性,即使按明治政府采纳的近代国际法理论看,也基本符合“主权所及”的标准,台湾全岛属中国这一事实不容置喙;“番地无主论”无论在事实还是法理层面上,都不能成立。日本以近代国际法为工具,试图来挑战中国领有台湾的事实,及其所制造的台湾事件之性质,归根结底是侵略性的。2、台湾事件的结果,从国际法层面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中国在该事件后,明确了对台湾全岛享有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完全主权,治台理念随之进步,运用国际法的意识与技能亦得到了增强。日本藉此事件,虽然片面解决了琉球归属问题,亦被迫以条约形式承认了中国对台湾全岛的主权;但由于日本侵台之心不死,台湾事件为20年后《马关条约》中的“割台”,埋下了伏笔。
其他文献
统治者对射箭尤其是骑射的重视是清代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清朝以武功开国,视骑射为满洲之根本。在清朝前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射箭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有的以圣谕的形式
学位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作者赵金梅等)报道,为确定引起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
本论文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绪言部分,首先对长沙窑的学术史进行了回顾,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接下来论述了作者在本论文中所使用的理论与方法和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对长沙窑
本文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体,揭示了其乡村建设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展社会学学科,实现社会学的中国化,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能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乡村建设人才。接着本文介绍了社
学位
以IEC 61850配电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的应用为例,分别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规划与设备配置、网络拓扑结构及系统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设
豫西晋西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属于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区域之一,现有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这里还是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倾向出现最早的区域,是中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典型代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并具有丰富古代文化遗存的多民族聚居区,它位于滇、川、藏交界的三角地区,处于云南滇西北横断山纵谷地区,虽然山高谷深,交通阻隔,但这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