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邻香草醛席夫碱配体钴/镍基配位簇的构筑、热转化调控及其电催化析氧/尿素氧化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位分子簇作为多样化和可设计的金属-有机配位体系,可以通过设计和调控有机配体及金属离子,实现其在如发光,磁性以及催化等领域的功能加载和改性。作为具有精准结构信息的材料体系,配位分子簇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化学键合、空间结构以及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材料的构效关系,还有望对其特定的功能进行定向的设计和改良。越来越多的化学家致力于对配位分子簇新颖结构的设计和丰富性能的追求,推动了配位分子簇在配位化学领域的长足发展。然而,如何充分结合配位分子簇在结构设计上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其在交叉学科范围内的功能化和衍生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其在前沿领域的功能设计和应用拓展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论文以邻香草醛席夫碱配体设计合成了具有μ3-CN-内桥的碟状钴簇,探究了该簇到衍生纳米材料的转化过程及其在电催化析氧(OER)方面的应用;构筑了系列基于立方烷结构单元的镍基配位簇,通过X-射线衍射与电喷雾质谱(ESI-MS)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其固-液结构信息,并拓展了其在电催化尿素氧化(UOR)方面的应用。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为前言,概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催化析氧反应方面的研究背景及科学挑战;然后介绍了应用于电催化尿素氧化反应的材料体系及发展现状,最后分析了当前配位分子簇在能源存储与转换研究领域重要进展和优势,结合课题组在配位分子簇的设计、组装过程和机理研究及其功能探索方面的良好基础,介绍了论文选题意义。第二章介绍了通过选择N,O-双螯合的2-甲氧基-6-甲基亚甲胺基苯酚配体(HL~1)合成了具有离散[Co Cl3N(CN)2]2-阴离子共晶的类水镁石阳离子碟状化合物{[Co7(L~1)6(μ3-CN)6][Co Cl3N(CN)2]}(化合物1),并且首次通过在溶剂热反应下原位分解双氰胺根离子实现μ3-CN-内桥的引入,避免了直接使用剧毒性的氰化物。μ3-CN-内桥的引入代替了常见的μ3-OH-,-OCH3-或-N3-依旧保持了簇核的平面性,并且表现出了以氮原子配位的罕见的键连方式,有效提高了分子结构中的N/C以及N/Co比例。进一步通过低氧氛围热解获得了具有Co@NC的纳米核壳结构,并首次通过热重-质谱联机技术(TG-MS)在线跟踪了分子簇的热转化过程。结合晶体学和TG-MS捕获的CH3+、H2O+、CO+、CO2+、CHO+和CH2Cl+等小分子片段,推测了可能的分解、聚集位点和热解过程中涉及的分解、聚合、氧化还原以及高温芳构化等反应步骤。提出小分子片段的解离和μ3-CN-的存在能促进活性配体片段通过自聚合或共聚合反应相互连接参与氮掺杂碳网络框架的固定和形成,以增加有效的氮含量。通过系列化的材料表征对Co@NC纳米核壳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Co@NC-600具有更均匀的分布、合理的ID:IG、高的比表面积以及更均衡的N杂化方式和比例。此外,热解后的Co@NC纳米材料可以作为有效的OER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水氧化反应。在1.0 M的KOH电解质溶液中,Co@NC-600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实现了257 m V的超低过电位和低的Tafel斜率78.9 m V dec-1,与商业化的贵金属催化剂Ru O2相比展现了更高效的催化活性和与之相媲美的动力学效率,并且在15个小时内保持了高的稳定性。第三章介绍了基于邻香草醛席夫碱配体2-甲氧基-6-甲基亚甲胺基苯酚(HL~1)、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肟(H2L~2)和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亚氨基-1,2-丙二醇(H3L~3)设计合成了三个立方烷或缺位立方烷构型的镍基配位分子簇:[Ni4(L~1)4(L~2)2]·2CH3OH(化合物2)、[Ni8(L~1)6(L~2)4](Cl O4)2·2CH3CN(化合物3)和[Ni4(L~3)3(μ3-CH3O)(CH3OH)3](CH3COO)(化合物4)。三个不同结构的分子簇显示出了共同的结构特征:1)具有类Ni(OH)2的结构基元连接形成的簇核结构,2)外围有机配体环绕簇核实现了对关键核心结构的保护。进一步通过固-液结构信息相关性、强碱性电解质浸泡后的粉末衍射揭示了来自外围的有机配体的包裹使得分子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着重对化合物4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1 M KOH溶液中10 m A cm-2对应最优过电势仅为320 m V;在1 M KOH+0.33M溶液中10 m A cm-2对应的过电势仅为1.337 V,最大电流密度为310 m A cm-2,同时展现了高效的电催化OER和UOR性能,可作为首例配位分子簇基晶态双功能OER/UOR电催化剂应用于能源转换。
其他文献
数字中国建设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发展方略。作为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策工具的助力。然而,政策工具组合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协调性、融通性,严重制约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进程,因而亟须厘清各地方政府数字中国建设中“政策工具箱”的现状,深入剖析数字中国建设政策工具组合存在的问题,打通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堵点、痛点。为此,需要统筹使用政策工具,促进外部结构合理化和内部
本文以托酚酮(即环庚三烯酚酮,HL)为配体,在不存在或存在不同的辅助配体8-羟基喹啉-2-甲基(HMQ),8-羟基喹啉(HQ),1,10-菲罗啉(phen),2,2’-吡啶(2,2’-bpy),5,7-二氯-8-羟基喹啉(HQCl2),5-氯-8-羟基喹啉(HQCl)的情况下,利用溶剂热法和常规溶液法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三个系列共14个新配合物。第一系列为四个Cu(II)配合物,考察不同辅助
由于配合物的结构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成为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工作者也一直致力于对功能配合物结构的定向设计从而对其功能进行有效调控。低核配合物的结构便于设计和合成,而且有利于对功能机理进行研究,进而更好的发挥低核配合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双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定向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双齿螯合配体的铁(II)、钴(II)、镍(II)、锌(II)和Pt(II)的过
超级电容器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存储装置之一,高功率密度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而且实用性强,安全高效,绿色无污染,顺应当今人类追求低碳生活的发展趋势,因而备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优劣,因而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研发至关重要。具有赝电容特征的导电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导电聚苯胺(Polyaniline,PA
硅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荧光半导体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光、电、化学性能。由于其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一系列显著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传感、药物载送等众多领域。目前,已经报道了各种类型的硅纳米材料。其中,零维结构的硅纳米粒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取代生物成像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使用的传统有机染料以及半导体量子点。近年来,研究者在硅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光学性质及潜在
双1,4,7-三氮杂环壬烷(tacn)衍生物良好的配位能力使其能够形成结构新颖、复杂多样且热动力学稳定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仿生酶、分子识别、医学诊断以及电化学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极为广阔。本论文利用间二苄基桥联双tacn大环形成的1,3-二(1,4,7-三氮杂环壬烷-1-甲基)苯(L~1)为前体,通过在tacn骨架N原子上修饰烷基或者具有配位功能的悬臂得到了四种衍生配体:1,3-二[4,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误把对应的语言、文化或行为等值化,没有考虑到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由此而产生误解和冲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等值语言翻译、非等值文化、非等值非语言行为等成为影响等值沟通的障碍,其根源涉及语言理解、模式固定化、文化敏感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因此,等值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促进跨文化有效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脱氢偶联是构建新化学键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其通过底物的R-H键直接进行反应,无需进行底物预官能团化,大大缩短了合成步骤,是有机合成中原子经济性最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交叉脱氢偶联需要使用当量以上氧化剂来促进脱氢过程,而大量化学氧化剂的使用易产生副产物。电化学脱氢偶联方法通过电极反应促进电子转移,避免了外部氧化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反应的高效性,同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区域选择性等诸多优点。本论文主要
精力管理好坏与效率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在《精力管理》一书中,对精力的定义是:"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而百度词条对效率的定义是:"效率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或者说是某一工作所获的成果与完成这一工作所花时间和精力的比值。"可见,精力管理做得好,其效率就越高;反之,如果精力管理做得一塌糊涂,其效率也必将事倍功半。沟通能力是精力管理中思维精力
期刊
稀土基配合物在发光、传感、催化、生物活性及分子磁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镝基单分子磁体(Single-Molecule Magnets,SMMs)的磁阻塞温度和翻转能垒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促使SMMs应用于高密度信息存储、量子计算和分子自旋电子学等领域的设想日趋接近。基于不同几何构型配体配位的金属中心能够实现对分子的磁各向异性的精确控制,即单个金属中心产生的SMMs,也称之为单离子磁体(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