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介导白介素17A为靶点的抗体基因治疗抑制肝癌生长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肝癌诊疗条件下,只有确诊为早期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30%)可以接受治愈性疗法,而其余的中晚期以及复发的肝癌患者只能进行辅助治疗。现有肝癌辅助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不理想,接受辅助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S)少于6个月,所以,这类病人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已被尝试用于肝脏疾病,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病毒载体研究已较为透彻,尤其是5型腺病毒(Adenovirus type 5,Ad5)载体。在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该病毒载体是应用最多的载体类型,并且,5型腺病毒载体的嗜肝特性也使其在肝脏疾病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基因治疗药物开发时,选择合适的靶点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在肝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局部IL-17A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治疗效果差及预后不良关系密切;IL-17A能够通过增强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加肝肿瘤局部血管生成来促进肝癌生长。因此,在肝癌组织中阻止IL-17A的合成、促使其降解或封闭其活性将抑制肝癌的进展。基于上述假设以及5型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成熟应用,本课题旨在设计并开发以IL-17A为靶点,5型腺病毒为载体的肝癌基因治疗手段,并测试其应用于肝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重组抗体片段的基因序列构建于5型腺病毒载体中,此重组抗体片段需要具备分泌功能、与IL-17A结合的能力并有较好的稳定性;病毒载体在局部给药后可以感染组织中的肿瘤细胞,然后促使重组抗体片段分泌到细胞外,中和肝癌组织局部过盛的IL-17A,达到治疗肝癌的效果。具体实施路径及方法如下:1)调取IL-17A中和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s of heavy chains,VH)和轻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s of heavy chains,VL)用于重组抗体片段的构建。2)采用基因合成、同源重组、双质粒共转染法、Cs CI梯度超速离心法、壳蛋白免疫法进行载体质粒构建、病毒载体包装、浓缩纯化以及病毒滴度测定。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重组抗体片段的功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及最优片段筛选。4)采用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系后挑取单克隆的方法筛选得到高表达IL-17A的稳定肝癌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q 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进行表达检测IL-17A表达。5)采用流式检测法、transwell法、划痕法等进行基于稳定株的病毒载体体外评价。6)采用免疫缺陷小鼠皮下成瘤、免疫组化、小动物活体成像等方法进行病毒载体及重组抗体片段的体内表达、血管生成状况及肿瘤抑制效果评估。实验结果:(1)重组抗体片段设计、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包装。1)本课题设计并合成了4种重组抗体片段,结构分别为sc Fv、sc Fv-sc Fv、sc Fv-CH3和sc Fv-Fc。2)重组抗体片段的基因序列分别插入腺病毒骨架质粒,得到载体质粒pse2784、pse2887、pse2888、pse2889。对插入的基因片段进行酶切鉴定,长度分别为1716 bp、1413bp、1818 bp、1020 bp与理论长度一致;基因测序的结果显示与设计100%一致,以上说明带有重组抗体片段的载体质粒构建成功。3)4种载体质粒分别与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质粒转染后7-21天内4种病毒载体相继出毒,滴度均在1010 Ifu/ml级别(Ad IL17-s滴度3.16×1010 Ifu/ml,Ad IL17-s C滴度3.93×1010 Ifu/ml,Ad IL17-ss滴度4.11×1010 Ifu/ml,Ad IL17-s F滴度9.48×1010Ifu/ml),满足实验需求。(2)重组抗体片段功能及稳定性检测。1)4种腺病毒载体感染细胞后收集上清,进行以IL-17A为抗原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4种重组抗体片段均具备分泌到细胞外的能力且具备与IL-17A结合的功能,其中Ad IL17-s F抗体效价高于1:1000。2)抗体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4种重组抗体在反复冻融8次后,Ad IL17-s F、Ad IL17-ss、Ad IL17-s F三组抗体片段与IL-17A依然具备较高结合力(Ad IL17-s F vs.Ad IL17-s,****P>0.0001;Ad IL17-s C vs.Ad IL17-s,####P>0.0001;Ad IL17-ss vs.Ad IL17-s,????P>0.0001);在与血清37℃共孵育8天后,Ad IL17-s F组抗体片段稳定性高于其他三组(Ad IL17-s F vs.Ad IL17-s,****P>0.0001;Ad IL17-s F vs.Ad IL17-s C,####P>0.0001;Ad IL17-s F vs.Ad IL17-ss,?P>0.05)。最终得到结论:Ad IL17-s F组抗体片段sc Fv-Fc具有较好稳定性。(3)腺病毒载体Ad IL17-s F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1)本课题构建了高表达IL-17A稳定株Hep3B-IL17+和Huh-7-IL17+,在嘌呤霉素筛选及单克隆挑取后,与对照组相比,单克隆稳定株在m RNA水平及蛋白水均有IL-17A稳定表达,表明稳定株构建成功。2)稳定株Hep3B-IL17+和Huh-7-IL17+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侵袭能力增强(Hep3B:IL17+vs.Control,****P<0.0001;Huh-7:IL17+vs.Control,***P<0.001);稳定株的迁移能力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Hep3B:IL17+vs.Control,***P<0.0001;Huh-7:IL17+vs.Control,***P<0.001)。在体外将腺病毒载体Ad IL17-s F作用于稳定株后,稳定株的细胞侵袭能力减弱(Hep3B-IL17+:Ad IL17-s F vs.Control,**P<0.01;Huh-7-IL17+:Ad IL17-s F vs.Control,**P<0.01),并且稳定株的迁移也得到抑制(Hep3B-IL17+:Ad IL17-s F vs.Control,***P<0.001;Huh-7-IL17+:Ad IL17-s F vs.Control,***P<0.001)。以上结果表明:腺病毒载体Ad IL17-s F能够在体外发挥作用,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4)腺病毒载体Ad IL17-s F体内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情况评估。1)活体成像结果显示5型腺病毒载体在瘤内注射后可持续表达32天以上(Ad-LUC vs.Control,****P<0.0001)。2)病毒载体在肿瘤原位注射后,重组抗体片段能够在肿瘤组织中表达(Ad IL17-s F vs.Control,****P<0.0001)。3)与对照组相比,给予Ad IL17-s F治疗后,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被抑制(Ad IL17-s F vs.Control,*P<0.05)。4)与对照组相比,Ad IL17-s F治疗组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Huh-7-IL17+:Ad IL17-s F vs.Control,*P<0.05;Hep3B-IL17+:Ad IL17-s F vs.Control,*P<0.05),肿瘤组织内的细胞凋亡增加(Ad IL17-s F vs.Control,*P<0.05)。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以IL-17A为靶点,构建了一种5型腺病毒载体Ad IL17-s F,用于肝癌治疗。此腺病毒载体在体外感染细胞后能够表达出重组抗体片段sc Fv-Fc,抗体片段具备IL-17A结合能力,在反复冻融及37℃血清共孵育8天后依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体外实验中,此病毒载体显示出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在体内给予腺病毒载体Ad IL17-s F治疗后,腺病毒载体能够感染肿瘤细胞,表达出抗体片段,抑制肿瘤组织局部的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生长。本课题证明以IL-17A为靶点治疗肝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癌生长;由此提供了一种以IL-17A为靶点的基因治疗策略,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及可行性;这为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借鉴与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在动物体内特定的细胞群体中进行时空特异性的遗传学研究是生物学一直以来的难题。位点特异性重组酶,尤其是酪氨酸重组酶家族的Cre重组酶,因其重组效率高且特异性强,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标记和基因功能研究。然而单个重组酶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用于研究复杂的生物学问题。而Dre重组酶与Cre重组酶具有高度同源性且不会与其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常与Cre重组酶联合使用。目前已有的多种诱导型Dre重组酶,均为化学诱导
本博士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也就是理论部分中,我们研究了非对称operad给出的上同调理论中的若干结构.1963年M.Gerstenhaber证明了带有乘法的非对称operad给出Gerstenhaber代数,之后M.Gerstenhaber与A.Voronov给出了此结果在复形层次上的版本,即他们证明了带有乘法的非对称operad的复形是一个Gerstenhaber-Voronov(简写
Ramanujan在1919年提出并证明了关于分拆函数的三个著名同余式,p(5n + 4)≡ 0(mod 5),p(7n + 5)≡ 0(mod 7),p(11n+6)≡0(mod 11).从这以后,人们便开始了对这类Ramanujan型同余式的寻找和研究.本学位论文我们对Ramanujan提出的三阶mock theta函数f(q)和ω(q)的系数进行研究,发现并证明了关于这两个函数的几个Rama
在量子世界中,粒子与波没有明确的界限。德布罗意提出所有具有质量的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在超冷原子中,它们较大的德布罗意波长会使其波动性更加明显,超冷原子的实验实现为物质波光学打开了大门。我们可以用超冷原子研究物质波的波动特性,如干涉、衍射等现象。实验上用来研究原子光学现象的元件称为原子光学元件,如原子反射镜、原子透镜、原子分束器等。原子光学元件在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和精密测量等方面都有
陆源有机物通过河流从陆地向海洋迁移,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关键元素的输运和转化对局地地貌、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陆海界面的物质输送转化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关键元素的源汇行为和控制因素分析。此前,相关研究更多关注有机碳相关过程,对有机氮的输送和转化以及控制因素分析相对薄弱,而有机氮更是在营养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近海初级生产力和生态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成像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从二战期间第一个PbS可实用红外探测器的出现到如今正蓬勃发展的第三代大面阵、小像元、低成本、双色与多色红外光电探测器,已走过近80年的历史。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是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导带中的子带间跃迁,子带间跃迁的能量刚好位于红外波段,因此在红外探测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前景。Ⅲ-Ⅴ族化合物的吸收峰在中远红外波段可调,可用于焦平
本文着重于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运行科学应用程序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上运行流式应用程序(streaming application)时出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这些优化问题都被证明是NP复杂性的,因此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一般情况设计有效的启发式方法,并针对特殊情况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一些科学应用通常被建模为有根的树。由于数据交大,处理此类树可能会超出本地内存容量。在多处理器系统上,一种实际的解决方案是将树划分成
全球能源结构正处于深刻变革之际,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着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亟需炼油化工与氢能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研讨相关问题,通过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共同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集体智慧和解决方案。2021年4月19日—22日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第十九分会"绿色炼油化工与氢能"在珠海成功举
期刊
固液界面动力学系数是调控凝固枝晶形貌和材料缺陷的关键物理量之一,研究该物理量有助于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生物医药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符合国家的长期发展需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各种体系下晶体生长过程,一些热门的领域如:激光选区熔化、锂电池稳定性问题、二维材料及蛋白质的结晶操控问题。毫无疑问,解决当中任一问题都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但这些问题的关键突破点往往隐藏在纳米-皮秒量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