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ToxD1和VdToxD3调控大丽轮枝菌微菌核休眠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侵染后期形成的特殊休眠结构,可在土壤中存活14年之久,是植物黄萎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但迄今为止,微菌核休眠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前期大丽轮枝菌微菌核休眠与萌发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在微菌核休眠状态高表达的VdToxD1和VdToxD3基因,研究其在微菌核休眠过程中的功能,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大丽轮枝菌微菌核休眠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VdToxD1和VdToxD3正向调控大丽轮枝菌微菌核休眠。VdToxD1存在锌结合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结构域,与Fusarium albosuccineum的锌结合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VdToxD3存在锌结合脱氢酶结构域,与Aspergillus flavus的Tox 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VdToxD1和VdToxD3基因敲除突变体以及互补突变体菌株;微菌核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VdToxD1和VdToxD3敲除突变体菌株的微菌核萌发率分别为87.3%和86.0%,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的64.0%。转录因子Vd Crz1与VdToxD1和VdToxD3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定基序结合。转录因子Vd Crz1已被报道参与调控微菌核的休眠与萌发,本研究利用凝胶迁移阻滞(EMSA)以及酵母单杂交试验证明转录因子Vd Crz1与VdToxD1和VdToxD3的启动子区域结合,且转录因子Vd Crz1与VdToxD1上游-937 bp到-349 bp中的[5?-GGGGCTTGG-3?]、[5?-GTGGCTGAC-3?]、[5?-CTACGCCTC-3?]、[5?-TGAAGCCAC-3?]以及[5?-GCGGCGTAG?]基序结合,与VdToxD3上游-752 bp到-496 bp中的[5?-TGCAGCCAC-3?]以及[5?-CAATGCCAC-3?]基序结合。同时,本研究通过比较VdToxD1和VdToxD3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表型以及致病力方面的差异,探究VdToxD1和VdToxD3的其他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VdToxD1和VdToxD3负调控大丽轮枝菌孢子产生以及孢子萌发,参与调控大丽轮枝菌对硫酸锌和过氧化氢的敏感性;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VdToxD1不影响大丽轮枝菌对棉花的致病力,VdToxD3负向调控大丽轮枝菌对棉花的致病力。
其他文献
植物源农药以其绿色、安全、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优势而成为当前农药研发和应用的热点。(3β,20S)-孕-5-烯-3,17-三醇-20-(5-(4-溴苯基))-1,3,4-噁二唑-2-羧酸酯(化合物编号:OS)是课题组前期以具有杀虫活性的杠柳新苷类化合物的甾体骨架为先导结构而优化合成的一种结构新颖、杀蚜活性高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为新型杀虫剂的潜力。明确OS的杀虫作用及环境行为等将会进一步推动其产业化。
学位
杆状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双链、大分子DNA囊膜病毒。目前,该类病毒作为安全的生物杀虫剂与表达载体系统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外源基因表达及哺乳动物细胞转导。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是研究较深入的杆状病毒代表性种类。在感染过程中,Ac 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
学位
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是活性化合物筛选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新农药创制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电子等排体替换和药效团拼接等优化策略,对前期筛选的除草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计96个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评价的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等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38个2-甲氧基-5-烷
学位
蜡蝉总科Fulgoroidea隶属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目前全世界已记载21个现生科,其中中国已知有16个科。该类群的种类均为植食性,通过刺吸汁液、产卵、分泌蜜露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特别是传播植物病毒病,给农林业生产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目前蜡蝉总科系统发育关系还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科级单元之间的亲缘关系尚不明确,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光学显
学位
丙烷脒作为环境友好的新型芳香二脒类杀菌剂,尤其对由灰葡萄孢引起的发生于各种作物上的灰霉病有优异防效,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前期侯军(2011)对丙烷脒抗药性风险及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通过药剂驯化与紫外诱导方法仅得到抗性水平为3.9-14.8倍的中低等抗性菌株,未获得高抗菌株。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室内药剂驯化法进行灰葡萄孢对丙烷脒高抗菌株选育,比较分析亲本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差异,同时运
学位
报纸
枯茗酸是从孜然种子中提取分离获得的天然小分子有机酸。前期研究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还可以显著降低西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毒素(Fusaric Acid,FA)的含量。然而,其抑制毒素合成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q RT-PCR技术测定了枯茗酸处理后镰刀菌酸毒素合成基因(FUB1-FUB12)的表达量变化
学位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生产上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禾谷镰孢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子囊孢子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对于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小麦赤霉病初侵染源的关键在于阻断禾谷镰孢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因而揭示禾谷镰孢菌有性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
学位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真菌病害,在全球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该病害不但会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还会在侵染小麦籽粒过程中分泌并累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真菌毒素。人畜误食后会引起眩晕、发烧、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与生育能力,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小麦的高产和稳产直接关系着我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谷类作物,条锈病是小麦上常发性的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及品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作为一种活体营养型寄生菌,通过吸器分泌多种效应子来调节寄主防卫反应。因此,研究条锈菌效应子功能及其调控的寄主免疫反应,有助于深入解析病原菌致病机理,并为创制新的持久抗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