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PPP项目社会资本利益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党中央领导人和交通运输部主要领导的报告可以看出,我国越来越重视公路交通建设。公路作为最普及的出行交通方式,承担了我国很大一部分的民众出行及货物运输的任务,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统计,我国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均居世界首位,高速公路承担了全社会超过三分一的客运量和货运量,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交通大国。然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无法有力支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因此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鼓励采取PPP模式吸引包括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及国外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本文希望参考他人对于PPP项目利益保障的研究,结合收费公路PPP项目自身的特点,探究出适用于该行业PPP项目的利益保障措施,以此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收费公路PPP项目的积极性。
  第一章主要是讲述收费公路PPP项目社会资本利益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描述收费公路PPP项目的特点,有项目运营周期长、项目融资渠道单一、项目经营种类的多样性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角色的转变。项目采取引用相关数据、整理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等方式,通过对收费公路PPP项目的特点以及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指出收费公路PPP项目社会资本利益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前者包括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权规制的现状、收费公路PPP项目风险分担规制的现状以及收费公路PPP项目社会资本利益受损保障的现状,后者主要有定价权规制不合理、项目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救济渠道不完善。
  第二章主要解决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权规制不合理的问题。先是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研究,结合实践中的一些实例,指出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对国外成功的定价方式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政府监管行业协会主导的方式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方式。根据这两个定价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总结出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方式需要考虑社会资本的项目成本、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最后针对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权规制不合理的原因,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明确政府定价与听证会定价方式的适用范围;2、合理运用价格上限规制;3、确定社会资本在收费公路PPP项目中合理回报的范围。
  第三章主要解决收费公路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根据财政部与发改委制定的标准化PPP项目合同的范本,将PPP项目风险划分为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三类。当前,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法律风险与市场风险。从标准合同规制、政府对于PPP项目的定位等方面,总结上述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政府诚信缺失、标准化合同对于项目风险共担机制细化不足、政府将大量风险转移至社会资本方、未设立合理的项目退出机制。据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五点措施:1、建立政府诚信档案;2、细化标准合同中不同类型风险的范围;3、合理分配政府及社会资本的风险比例;4、建立相应的风险责任处理机制:5、设立基于不同项目主体责任的项目退出机制。
  第四章主要解决收费公路PPP项目中社会渠道利益受损的救济渠道不完善的问题。当前主要的救济渠道有磋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再根据对于财政部与发改委制定的标准化合同的范本关于救济渠道的相关条款的研究,总结出目前存在缺乏有效的纠纷评估机制、纠纷调解机制公信力的缺失、政府与社会资本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对等这几个问题。根据对欧美等国家和台湾的救济渠道研究,主要有建立涵盖仲裁及诉讼外调解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区分合同性质的“双阶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值得借鉴。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1、设立第三方损失评估机制;2设立涵盖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的纠纷调解机构;3、区分公路PPP项目合同的法律性质;4、建立包含专家裁决及仲裁等第三方中立的纠纷解决机制;5、积极探索适用于PPP项目的仲裁或民事诉讼简易程序。
其他文献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数据日益成为商业化利用和竞争的核心时,有关企业数据权益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层出不穷。目前立法上尚未形成专门的企业数据权益保护法,学术理论提出了两类不同的保护模式:权利保护模式和行为规制模式。当前司法实践中通常适用反法一般条款来判定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其对企业数据权益在反法的定位及其保护方式的适用上存在偏差,对竞争行为的认定大多偏向权利保护模式,而非行为规制模式。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就有关企业经济惩戒的立法现状而言,全国性立法中直接性依据仍不充足;地方性立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就司法现状而言,因立法有所疏漏,加之对经济惩戒问题存在认知与理解的差异,致使关涉经济惩戒的司法实践在经济惩戒争议是否属于受案范围、企业能否实施经济惩戒、对经济惩戒如何进行司法审查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如此立法与司法现状折射出研究的必要性与实用性。由此,在梳理上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亟需研究的问题:企业是否拥有经济
学位
证券服务机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勤勉尽责执业并提供专业意见的法律关系本属于私法规范的领域,但由于证券市场对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的依赖性,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所产生的外部性日益凸显,引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此所实施的“强监管”。2014年《证券法》修改后,证券监管机构以“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为由,对证券服务机构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例数量逐渐增多,“勤勉尽责”出现了“口袋条款”的使用倾向,潜藏着过度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平台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平台灵活用工迅速崛起。其从属性逐渐弱化,工作场所及其管理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产生了大量的介于从属劳动与独立劳动之间的过渡性劳动形态,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判断体系,其中的网络主播就是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典型代表。网络主播与直播平台之间由于跳槽引发的纠纷频频发生,而司法裁判中对主播与平台间的合同性质、主播的竞业限制问题观点不尽统一,
经济行政是政府管理经济、规制市场的重要手段。经济行政行为经常会触及合宪性问题,与财产权、经营权、平等权、营业自由、迁徙自由、结社自由等宪法层面的基本权利与基本自由发生联系,甚至引发冲突。对经济行政行为进行合宪性审查,是依法行政、依宪行政的规范要求。经济行政行为可以作出抽象经济行政行为和具体经济行政行为、规则型经济行政行为和执法型经济行政行为、命令型经济行政行为和指导型经济行为的行为分类。并非所有的
诉讼系属中系争物移转是现代交易体系发达的体现,为减少诉讼程序对经济活动的不正常干扰,各国立法均允许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自由转让系争标的物。标的物转让人按照经济关系看来,已经不是争议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应当不再作为当事人参与诉讼。但是标的物转让人退出诉讼、受让人重新加入诉讼中,受让人是否应当一律承认转让人所实施的诉讼行为,法院是否应当重新进行诉讼程序。这些问题的产生很显然与民事诉讼的现代目标相冲突。  
学位
目前,世界各国科技都在大踏步向前迈进,随着5G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库的不断完善,以及提升生活、工作效率越来越被现代人类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投身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其在著作权方面更是卓有成效,如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进行自主创作诗歌、音乐、画作等。但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成果也给现有著作权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它们能否被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之伴随的是互联网产业的不正当竞争案例增多,产生的一系列新的不正当竞争案例也是目前司法领域中争议较多的典范,尤其是网络视频广告过滤行为,属于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例,在司法认定上,还是存在很多争议,研究网络视频广告过滤行为的正当性具有切实的意义,首先是对新兴领域的保护,再者是对“免费+广告”模式的重新审度,尤其是基于利益权衡的视角下,如何有效权衡网络用户、运营商和社会公众利益,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人数约7500万,且在部分领域的服务提供者呈现出了专职化的趋势,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1未来几年共享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提供服务的劳动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专职人员约2000万人。平台企业与从业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显然有别于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这种新型的用工关系给现有劳动法律体系、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
融资租赁作为朝阳行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证券业务的第三大金融服务行业。融资租赁与传统融资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融资租赁兼具融资和融物双重特性,融资是目的,融物是基础。租赁物的权属分离是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在租赁期间内,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属于出租人,租赁物的占有权等则归属于承租人。  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租赁物具有担保租金债权的重要作用。但在实务中,经常发生以下情形:在租赁期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