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菌群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探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物种的微生物菌剂在强化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抗逆性、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普遍认为,菌剂中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短是当前多物种菌剂应用的障碍之一。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后,不仅有利于其在环境中定殖与存活,还可促进不同物种间的互养共生,从而提高其生态功能。因此,多物种菌剂中微生物互作及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可能对其效用产生潜在影响。为了揭示多物种菌剂相关微生物的生物膜形成与其功能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本论文中初步研究了多物种合成菌群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对小白菜发芽和生长的影响。我们选取十株植物促生菌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单菌株组合,两菌株组合,三菌株组合和四菌株组合得到共计385个合成菌群。首先探究了这些菌群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其次使用这些合成菌群侵染速生小白菜种子,并测定了菌群对植物发芽(发芽率)和生长(株重)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菌株组合、生物膜的生物量等因素与植物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关系。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生物膜定量实验结果显示:在选取的十株菌株Microbacterium sp.D12,Bacillus sp.KF11,Bacillus sp.CK22,Bacillus sp.CK1,Acinetobacter sp.G18,Bacillus sp.F19,Pseudomonas sp.G7,Bacillus sp.CMF18,Bacillus sp.CMF9,Sphingomonas sp.G5中,菌株Bacillus sp.CMF18是产生物膜生物量最大的单菌株。随着组合中物种数量增多,生物膜生物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物种数量为2和3时,合成菌群的生物膜生物量水平多高于物种数量为4时合成菌群的生物膜生物量水平。(2)未添加菌株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单株重分别为66.7%和0.0449 g/株。加入合成菌群后,当生物膜生物量在0-3范围内,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单株重均得到明显提高(如CK1/CK22的生物膜生物量为0.7603,组合发芽率为83.3%,单株重为0.0665 g/株)。当生物膜生物量大于3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小白菜单株重随着生物膜生物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如KF11/CK22/CMF18的生物膜生物量为3.1420,组合发芽率和小白菜单株重均为0)。另外,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部分组合可以显著改善小白菜生长。例如组合CK22/F19/G7/KF11、CK22/CMF9/G7和CK22/G7对小白菜鲜重和发芽率促进效果均良好。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菌种之间的特异性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更大,生物膜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植物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而超过一定范围则会对种子发芽生长起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理解菌剂中的多物种种间互作、物种数量、物种特异性和生物膜等因素在植物生长中作用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提升多物种菌剂中细菌活性,促进细菌发挥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污染源识别、污染迁移路径分析和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传输、镉阻控的优先级筛选尤其值得关注,土壤污染源与迁移路径、镉传输的系统整合,将为设计合适的污染源缓解战略、农产品和人类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源识别,且仅针对土壤指标进行解析,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推广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将以污染源解析为基础,研究土壤污染迁移路径和镉在土壤-水稻系统
学位
植物小G蛋白ROP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开关,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和对环境的应答。本实验室对水稻ROP基因Os Rac5的研究显示,该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并且ABA、GA和BR等植物激素均能诱导其表达上调。为了鉴定该基因功能,实验室前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RNAi技术分别构建了Os Rac5基因敲除水稻和干扰水稻,并发现转基
学位
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反转录转座子(LTR-REs)是高等植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基因组结构形成、基因功能表达和基因组结构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一物种的研究无法系统获得LTR-REs的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规律和特征,而快速增加的物种全基因组数据为全面分析植物基因组LTR-REs的特征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Per
学位
水文连通性是指泥沙、营养盐和生物体等各种物质以水为载体,在空间异质景观或斑块间进行迁移、传输或扩散的便利程度,其受降雨、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如沟渠、道路和梯田的建设,改变了流域自然的下垫面状况和景观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导致流域水文过程由自然主导转变为自然-人类共同主导,进而影响流域水文连通性。以往研究针对单一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水
学位
2019年12月以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持续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SARS-Co V-2的快速传播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患者也具有传染性,二是具有更强传染性的突变株不断出现。SARS-Co V-2的早期诊断是有效预防和控制COVID-19疫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
学位
土壤水分是开展农业活动的基础条件。水分运移影响了土壤性质和根系分布特征,为水分运输提供通路;相对应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改变了土壤性质。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土壤性质与根系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运移受到影响。不同植物根系构型、土壤理化性质都会使剖面水文连通性反映出不同的趋势。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坡改梯的政策,坡改梯田成为山区改善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
学位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且迁移转化过程复杂,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水污染控制工作中的重难点所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农业源总氮、总磷排环境量占比46.5%和67.2%,这一数据在我国降雨径流易发和水土流失敏感的丘陵山区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对农业面源来源认知不清,加之技术和应用模式不完善,致使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严重阻碍。为此,本文首先基于实地调查分析了谭
学位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癌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目前,对于CRC基因组分型及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CRC早期阶段的分子图谱和关键事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在蛋白水平上的高通量鉴定及癌症蛋白基因组学的多组学解析。我们收集了148例CRC患者的435份微量肿瘤样本,覆盖4个组织病理学阶段,即非肿瘤期(NT期)、上皮内瘤变期(I
学位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植方式通常以设施连作为主。而这种多年连作模式也引发了严重的连作障碍,导致枯萎病频发,经济损失巨大。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南新乡当地切花菊“光育”品种的连作枯萎病害现象,从连作菊花根际土壤分离致病菌,对其入侵及定殖方式、致病力以及对植株产生的生理胁迫开展研究,结合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当地连作引起的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发病机理,为菊花枯萎病的防治以及
学位
水通道蛋白是一类参与维持细胞水分稳态的膜转运蛋白。OsAQP(EF495246)是本实验室前期从水稻幼穗c DNA文库中分离的液泡膜内在蛋白类水通道蛋白的编码基因,在水稻根和地上部分均有表达,且高盐和干旱均能诱导其表达量上调。为鉴定该基因的功能,实验室构建了OsAQP过表达转基因水稻和拟南芥,发现OsAQP过表达能够促进转基因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增强转基因植株生长过程中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