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俗短语是流行于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惯用的、定型的、有特定含义的语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甘肃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本文以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描写、归纳、比较、数量统计等方法,从内容、结构、语义、修辞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对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进行研究。经过分析研究,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从内容上分为生活、行业、德行三大类,其中生活类的内容最为丰富,主要有生活经验、日常起居、家庭亲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短语是流行于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惯用的、定型的、有特定含义的语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甘肃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本文以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描写、归纳、比较、数量统计等方法,从内容、结构、语义、修辞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对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进行研究。经过分析研究,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从内容上分为生活、行业、德行三大类,其中生活类的内容最为丰富,主要有生活经验、日常起居、家庭亲情、学习教育、卫生保健五个方面。陇东地区方言俗短语的结构形式有单句和复句,复句的数量要远多于单句,占总量的72%;单句中动词谓语句数量最多,占单句总数的61%。根据俗短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同、不同和兼有;按语义特征可以分为单义、多义和偏义;按语义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义;按语义类聚可以分为同义和反义。俗短语还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修辞的使用上,常用辞格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反语、对偶、层递、顶真、对比、映衬10种,其中比喻使用频次最高;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和套用3种,其中使用兼用的次数最多。本文还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陇东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了阐释,物质文化主要从地理、农耕和饮食三个方面分析,精神文化主要从家庭、民俗、皮影、行为准则和道德风尚五个方面分析,其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文化体现了陇东地区的地域特色。以上是从俗短语的结构、内容、表达等内部要素分析的,我们还可以从外部与谚语、歇后语进行比较,发现其特点。本文从性质、范畴、形式、语义等方面对俗短语、谚语、歇后语进行比较,从结构形式上将俗短语和歇后语区分开来,歇后语是明显的“引注结构”;从语义表达上将俗短语和谚语区分开来,即二者是否具有“言外之意”。通过对俗短语的研究,我们认为俗短语内容丰富,地域文化深厚,具有通俗性和口语性、地方性和独特性;结构稳定,能表达除字面意思之外的含义,具有定型性和灵活性;表达效果生动,富有表现力,具有诙谐性和讽刺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其他文献
“双减”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让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如何借着“双减”的政策窗口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更多阅读条件,采取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早读午读、创建合作小组等策略,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士共同编撰的《幽明录》一书是南朝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承继了《搜神记》以来形成的“因袭”与“创作”结合的编撰方式,在对一些前源故事进行改编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志怪小说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原型。探索这些被继承的故事文本是如何经改编后呈现出新的面貌,使用了怎样的改编方式,以及这些改编背后所隐藏的文学审美与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是极有价值的。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刘义庆的生平与
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就被影视媒体广泛的进行改编,1977年由香港佳艺电视台(简称佳视)首次对其进行了影视改编,自此开启了《鹿鼎记》的影视化改编历程。对《鹿鼎记》的影视改编主要有三个地区,从时间的顺序划分,分别是香港、台湾、大陆地区。目前学界对于《鹿鼎记》的影视改编研究甚少,知网搜索只有寥寥几篇,且并未将《鹿鼎记》电影与电视剧版本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未能系统分析影视作品与原
文学经典的改编,是对经典巨著的重新激活。将经典小说的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是一个通俗化的过程。在改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状况:经典的改编和改编的经典。作为传世的经典名著,《聊斋志异》故事形式不同于四大名著这类故事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的小说。在《聊斋志异》中,仅故事篇目就有近五百篇,篇幅多为短篇小说,每一篇中的故事人物各不相同,对于电视剧改编者有利有弊,利好之处在于如此丰富的故事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弊
俗短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且被他们广泛运用的一种口语性语句。俗短语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面貌,而且反映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本文以河洮岷地区汉语方言俗短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共搜集到河洮岷地区汉语方言俗短语1265条。本文运用调查法和描写法,并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民俗学、文化学相关知识对河洮岷地区汉语方言俗短语的内容、结构、语义、辞格以及俗短语所蕴含的
青藏高原地区当代汉语诗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诗歌自1949年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和大批优秀诗人的不断成长,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和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地理风貌和气候环境丰富多样,雪山、林地、草原、峡谷、绿洲共同构成了瑰丽奇特的风光。这里民族成分多元、不同宗教文化交织衍变,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存场域形成了复杂多元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
随着民间艺术活动再度兴起,极富地方特色的徐州剪纸艺术也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徐州剪纸艺术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其作品内容反映了徐州当地的风俗人情,是徐州“活”的历史。徐州剪纸艺术同时蕴含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追求,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和构图样式使作品拥有了更加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对于同样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装饰性壁画来说,追求充满个性,具有张力的装饰造型是壁画创作的灵魂所在。在传承传统民间美术的
《汉书·地理志》是承载中国文学地理思想最丰富的文本之一,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汉书·地理志》进行研究,不仅是《汉书·地理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汉书·地理志〉与文学地理学建构研究》为论题,目的在于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汉书·地理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学地理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文学与地理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规律,为构建文学地理学学科提供实践支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双基”到“生物科学素养”的转变,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如何以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培
中国绘画史中,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图像创作数不胜数,屈原楚辞因其强大的精神号召力和优美感人的辞藻内涵成为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山鬼》作为楚辞《九歌》中最为神秘瑰丽的篇章,受到历代画家的偏爱,继而产出内容形式多样,数量庞大且高质量的“九歌·山鬼”图像作品,笔者将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九歌·山鬼”进行文学溯源,探究其文学领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并为后文图像嬗变的研究提供文学领域的支持。其次,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