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离子注入a-SiNx:H的结构与发光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N晶体薄膜自1996年左右被发现和确认以来,以其在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子学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异性质,成为众多科研人员竞相研究的热点。CVD的方法被普遍用来制备SiCN薄膜,但是化学变化及局部结构较难控制,因而对SiCN薄膜结构与发光等各项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课题组用C+离子注入a-SiNx∶H薄膜得到局部结构重组的SiCxNy薄膜,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发光特性。常温下,把能量为30keV,剂量为2×1017cm-2的C+离子,注入由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制备的纳米硅镶嵌的a-SiNx∶H薄膜。然后选择氩气作为保护气,把薄膜分别置于600,800,1000,和1200℃的管式高温炉中,进行2小时的退火处理。本文用AES,Raman,XPS,XRD和低温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薄膜结构、成份及发光特性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1.当碳离子注入氮化硅薄膜未退火时,在薄膜浅表层由于C离子大量积聚形成注入层,其中C离子大量以单质的形态存在,原有SiNx结构因碳离子注入而破坏。   2.然而经800℃的高温退火后,薄膜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注入的C+迅速扩散至薄膜内层,与Si、N等元素发生反应,形成了含有三种元素的复杂网络结构。并且在一定的硅、碳、氮元素配比下,经过合适的温度退火后,有利于非晶SiCxNy生成,生成的SiCxNy薄膜是由Si-N,C=N及N-Si键构成复杂网络结构,它是通过N原子桥接Si原子和C原子形成的三元SiCxNy结构。   3.光致发光光谱不仅说明SiCN在低温下具备良好的发光特性,同时从另一方面证明经800℃高温退火的薄膜,不仅存在SiC和SiNx结构,在薄膜深层形成了SiCxNy的三元结构。   4.XPS、AES的测试结果表明:不仅在碳离子注入区存在SiNx结构,而且在碳离子非注入区,即样品深层处还有大量的氮化硅薄膜,这是退火后样品的光致发光谱的420nm(2.95eV)主峰位与原氮化硅样品一致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FDC系统(Feynman图自动化计算系统)进行的研究工作.在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MSSM)方面,我们首先产生了计算MSSM粒子质量谱和两体衰变的FORTRAN程序包—FDCSUS
学位
学位
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及传播是宇宙线物理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中性的γ射线不受磁场的偏转,保留宇宙线产生地的信息,是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最好的探针。对γ点源地
学位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展开的新算法用于兰姆波散射问题求解。将散射问题的半解析算法扩展到了板面和板内任意散射体。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探究了兰姆波频散曲线在
磁制冷是以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为基础的一种制冷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气体制冷方式,它在制冷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磁制冷领域中
学位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信息工作的核心资源引起了科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众所周知,1935年爱因斯坦与玻多耳斯基和罗森联合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其中提出了利用动量和位置作为连续变
超导隧道结(SIS)混频技术以极低的接近量子极限的噪声温度和宽的瞬时带宽,成为0.1-1THz频段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技术。目前超导SIS接收机噪声温度已经低达3~5倍量子极限。近年来,随
光纤拉曼放大器因其特有的在线放大、宽带平坦增益、低噪声等特点而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是一种非常适合下一代超大容量、超长距离DWDM系统的光放大器。尤其是在海底跨洋光纤通信
为了研究周期结构的金属材料,本文对周期结构的FMM数值模拟方法,长方形孔的正方点阵的透射实验、现象和穿孔金属膜的透射偏振依赖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FMM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