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株形及花色形成的生理与分子基础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属于芭蕉科(Musaceae)地涌金莲属(Musella),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大型丛生草本植物,其株形挺拔、花序硕美,花期长达半年以上,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国内外对地涌金莲株型及花色形成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地涌金莲高杆、黄色苞片、吸芽萌发能力强的无性系YN01和矮杆、红色苞片、吸芽萌发能力极弱的无性系RD05为研究对象,对二者植株不同部位激素含量及苞片色素代谢组进行测定,结合转录组联合分析,以探究二者株形及花色形成的生理及分子基础,同时筛选与上述观赏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旨在对地涌金莲优良性状的育种策略制定及产业化开发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为植物观赏性状相关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确定地涌金莲苞片红色部分的主要呈色物质由7种花青素苷组成,其中5种是矢车菊素,1种芍药花素,1种飞燕草素,黄色部分的主要呈色物质为黄酮和黄酮醇,类胡萝卜素起到辅助呈色作用。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从黄苞地涌金莲和红苞地涌金莲苞片中共检测出237种类黄酮物质,其中2个无性系苞片间的差异类黄酮物质有98种,79种在红苞地涌金莲苞片中的含量显著上调。2个无性系苞片中共检测到58种类胡萝卜素化合物,黄苞地涌金莲苞片中类胡萝卜素总含量高于红苞地涌金莲。(2)激素层面上确定导致地涌金莲矮化的主要原因是赤霉素(GA)含量过低,同时脱落酸(ABA)含量过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高杆无性系和矮杆无性系苞片、叶片、花序轴、芽点和根尖5个组织部位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矮杆无性系RD05花序轴中GA3含量显著低于高杆无性系YN01,而ABA含量极显著高于YN01。油菜素内酯(BL)含量在矮杆无性系花序轴中的含量是高杆无性系的18.67倍,认为矮杆无性系中BL信号转导通路受阻,高含量的BL无法正常发挥促进生长的功能。独角金内酯(SL)抑制RD05的吸芽萌蘖能力,是地涌金莲吸芽极少或无的主要原因。RD05根尖部位的生长素(IAA)含量、玉米素(ZT)含量和SL含量都极显著高于YN01,ZT可以促进分蘖,IAA和SL可以抑制分蘖,结合RD05几乎无吸芽的表型,认为ZT可能因其信号转导通路受阻或其他不明原因无法促进萌蘖,同时高含量的IAA和SL对RD05的萌蘖能力产生了较强抑制作用,其中IAA是间接作用,而SL作为IAA的第二信使,对吸芽萌发是直接抑制作用。(3)首次对地涌金莲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类黄酮代谢组分析结果,筛选出与类黄酮(花青素)合成最主要的相关差异基因为C4H、4CL。对地涌金莲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与分析,将转录组测序获得的所有Unigene分别与Pfam、NR、Swiss Prot、COG、GO及KEGG等6大公共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66 471条Unigene被注释到至少其中1个数据库,占总数的47.69%。以Qvalue≤0.05为筛选条件,共有6条显著差异富集通路,其中有两条与色素合成相关,分别是类黄酮合成通路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对与色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进行了筛选与分析。结合类黄酮代谢组分析结果,绘制类黄酮合成通路推测图以及基因与代谢物互作网络图,通过分析可知,在地涌金莲类黄酮合成通路中,C4H、4CL、F3H和F3’5’H等基因起到正向促进类黄酮物质合成的作用,尤其是C4H、4CL基因是红花地涌金莲苞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和花青素苷合成的关键基因。(4)成功克隆了与株形相关的2个关键基因Ml CYP734A6(Genbank登录号为MW013148)与Ml CCD8b(Genbank登录号MW013147)。结合地涌金莲转录组差异基因筛选结果,克隆了BL代谢通路上的失活基因Ml CYP734A6和SL合成通路上的关键基因Ml CCD8b,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2个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Ml CYP734A6基因在地涌金莲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最低的部位是叶片,表达量最高的2个组织部位是花序轴和根尖;Ml CCD8b在2种地涌金莲中呈现一致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即在花序轴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吸芽芽点、根尖和叶片,在苞片中的表达量最低或不表达。2个无性系不同组织中Ml CYP734A6基因表达水平和BL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2个无性系根尖部位SL含量与Ml CCD8b基因表达水平一致。
其他文献
林分密度是影响林分生长和质量的重要因子。通过密度调控,使林木处于最佳密度条件下,可得到更大的收获和效益。目前,表达林分密度的指标有株数密度、林分密度指数SDI、Nilson林分密度指数SD、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相对密度RD和相对植距RS等指标。林分密度指标中,不同的指标反映的密度意义不尽相同。因此,研究不同林分密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林分密度指标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对林分密度的精准管
学位
中医辩证治疗癫痫历史悠久,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配伍理论和经验,尤以石菖蒲配伍组合疗效显著。以复方中药为源泉的创新药物研发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机遇。难治性癫痫是医学界一大难题,由于治疗手段匮乏,药物稀缺,其治疗药物研发兼具紧迫性与挑战性。本文作者以“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策略为指导,以“良关系”之君使药对“远志-石菖蒲”的核心有效中药分子(3,4,5-三甲氧基肉桂酸)及代谢效应物质(α-细辛醇)为切入
学位
木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自然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具生产和纸浆造纸等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品质和特殊性质的木材产品需求极具加大。因此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特性化的木材成为林木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木材的形成由复杂的分子网络所控制,其中主要涉及了次生壁的纤维素合成、木质素沉积以及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伸长等。了解影响木材形成的生物学过程对木材品质的遗传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珍贵用材
学位
镉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降低植物地上部镉含量既是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提高木本植物镉胁迫抗性的重要方式。转基因技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手段而筛选能够降低植物地上部镉含量的候选基因则成为实现该项技术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镉/铅/锌超积累型东南景天(hyperaccumulating ecotype of Sedum alfredii)为材料,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生长素响应因子家族(auxin
学位
多个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大部分地区将面临或正经历着干旱的威胁,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将进一步加剧,这将进一步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并反馈气候变化。然而,目前关于长期干旱如何影响土壤呼吸及其背后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晰,特别是在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本研究依托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站的大型降水减少控制试验平台,以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目标,在前期四年(2013–2016;短期)的观测基础上,继续观测了减雨第7年和第8年(20
学位
浑善达克沙地是国家“十四五”北方防沙带治理重点区域,在维护草原与沙地生态系统稳定、保护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个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变暖和土地荒漠化程度加深,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植被退化严重,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已影响到区域生态格局和经济安全。经过多年治理,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已经明显好转,但仍存在沙化面积大、水资源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
学位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类型,在碳汇、木材供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众多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臧润国,1995)。由于历史原因,阔叶红松林曾遭受多次高强度的采伐干扰,形成了大面积稳定性差、长势衰退和健康退化的次生林群落(安慧君,2003),因此有必要对阔叶红松林进行科学有效的森林经营研究(亢新刚等,2003)。本研究借助结构化森林经营研究团队在吉林蛟河设置的6块公顷级样地,对
学位
落叶松(Larix spp.)是我国北方中高山地区重要的针叶造林用材及经济和生态树种,是长纤维树种的典型代表,在国民经济和木材安全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有落叶松良种率低,品种化不足1/10,高产品种更少;落叶松生长周期长、遗传背景复杂,常规育种无法满足现代育种需求。以细胞全能性为基础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为转基因落叶松优良品系的快速培育及规模化繁育提供了技术保障。Micro RNA(mi R
学位
中国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竹林经营历史悠久。但目前,过度的集约经营已经导致了竹林生产力及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竹林生态环境正逐步走向失衡。林下经济(又称农林复合经营)被认为是上述问题的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解决方案。竹林林下养鸡(Bamboo-chicken farming,BCF)作为林下经济模式的一种,展现出通过改变生物地球化学进程,促进涉及碳、
学位
单萜类化学信号是齿小蠹属昆虫重要的通讯信号,包括植物产生的单萜烯和小蠹虫自身生物合成的单萜类化学信号。我国云杉林生态系统中齿小蠹种类复杂,其中云杉八齿小蠹作为云杉林中最重要的蛀干害虫,虽然其化学生态学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关于寄主云杉关键单萜烯如何介导云杉八齿小蠹在多个层次的响应仍然有许多未知。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云杉八齿小蠹进行研究:1)寄主关键单萜烯对云杉八齿小蠹的毒性以及对云杉八齿小蠹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