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分子在碳纳米管表面吸附和解离过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可持续能源,燃料电池由于其效率较高、环境污染较小,近些年在能源领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氧气在电极材料的表面发生氧化还原(ORR)反应时的反应效率对燃料电池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用铂(Pt)作为催化电极去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和效率。但是,Pt作为一种贵重金属,由于其价格一直以来都很昂贵,阻碍了燃料电池在日常生活中大规模的普及应用。所以,找寻一种更高效的,可以替换pt作为燃料电池中的催化电极的新材料就显得尤为迫切。自从1991年,单壁碳纳米管(SWCNT)被Iijima发现以来,科研人员对这一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最近几年,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掺杂改性的方式去改变SWCNT的物理化学等各种性能。最近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镍(Ni)掺杂的碳纳米管对于氧气分子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有望替换Pt作为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为此,我们对O2分子在镍掺杂SWCNT表面的各种吸附和解离过程做了一系列理论上计算和模拟。本文主要用基于DFT(密度泛函理论)的First-principles结和nudged elastic band(NEB)的方法计算了 Ni掺杂对O2在单壁碳纳米管表面吸附过程和解离途径的影响。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通过Ni掺杂,氧气分子可以很容易的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并且具有足够高的吸附能去改变氧-氧键(O-O)。更重要的是,氧气分子在经过Ni掺杂的SWCNT表面的解离能可以减少到0.399 eV,相对于Pt掺杂的SWCNT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的成果为进一步制作基于SWCNT的无Pt的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飞速提升,传统的微波信号已经无法适应大量数据高速传播的要求。太赫兹波凭借其带宽长、方向精确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各国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虽然
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最为优良的高效抗寄生虫剂之一,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农业和人类传染病领域。阿维链霉菌野生菌株产生8种组分的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起始模块酰基转移酶(loading acyltransferase from avermectin,AveAT0)能够以2-甲基丁酰-辅酶A(coenzyme A,CoA)和异丁酰-CoA作为起始单元分别合成“a”系列或“b”组分的阿维菌素。为了探究Ave
本文在区域0
行波解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传染病学、种群动力学等领域出现的传播问题.例如,生物模型中,行波解是否存在表示生物种群能否达到新的生态平衡(例如物种灭亡、继续生长或入侵成功
乙二醇(EG)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聚酯行业、医药、香料等领域。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结构特征,深入研究煤制乙二醇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煤经合成气制备草酸
近年来,由于护肤品、药品、化工品的广泛使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化学污染是各种环境污染中影响最深、最主要和最广泛的一种,部分污染物在各类水资源中普遍存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水污染处理方法有:氧化法、吸附法、微生物法等。这些方法对环境治理起着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尤其是以吸附法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作为最常用的水处理剂之一,硅藻土的使用广泛、成本低廉、理化性质稳定
7-磷酸景天庚酮糖(7-P-S)是初级代谢戊糖磷酸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同时也是联系多种天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节点化合物,在不同7-磷酸景天庚酮糖环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环化,参
金属纳米颗粒材料的表面电子结构特殊且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而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因此,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可以分为贵金属催化剂(Au、Pd、Ag
在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大规模的科学计算与工程,甚至社会科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转化为块线性系统的求解.比如经典的广义最小二乘问题,它在很多科学领域有很广泛的科学
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分子,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农药以及功能材料分子中,一直以来有关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备受化学家们的关注。尽管目前合成含氮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