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3对HaCaT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皮肤创伤是皮肤组织在遭受外力作用后,出现皮肤离断或缺损,而使正常的皮肤结构及功能受损,是一种皮肤上的物理性损伤。皮肤创伤后修复的动态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了从皮肤细胞结构上的修复至组织层面上的修复。创伤后的再上皮化过程中可发生部分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导致创伤部位周围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间粘附性下降及许多与细胞粘附相关的基因下调。皮肤创伤处的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可产生一些重要的起始信号分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TGF-β在皮肤创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趋化成纤维细胞并刺激细胞内胶原蛋白及其他基质成分的转录合成,促进纤维化反应,加快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但对于角质形成细胞,TGF-β通过Smad3途径可抑制皮肤创伤部位周围表皮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皮肤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TGF-β 1是TGF-β的一种亚型,在侵袭性肿瘤、炎症反应、纤维化反应等病理生理条件下可诱导细胞发生EMT。修复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参与,包括胶原蛋白交联酶、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纤连蛋白及基质细胞蛋白等。CCN家族作为基质细胞蛋白成员之一,可编码出一类分泌型的蛋白。该家族的命名来源于最先发现的三个成员: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YR61/CCN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CCN2)及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NOV/CCN3)。目前家族中的成员已包含了 CCN1~CCN6,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对CCN家族在肿瘤、纤维化、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报道,其中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CN1与CCN4。而作为皮肤组织表皮中含量较多的CCN3,只是报道了其在皮肤组织创伤后的再上皮化过程中表达量下调,但未对CCN3具体参与的机制进行探究。有研究显示,在前列腺癌细胞(PCa)中过表达或敲除CCN3基因后,会使PCa细胞发生EMT相关表型的变化,提示CCN3可能具有影响EMT的作用。本课题通过检测TGF-β1与CCN3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作用,提示皮肤修复的再上皮化过程中CCN3对EM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在皮肤创伤修复当中潜在的机制。方法:1.以HaCa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aCaT细胞中CCN家族(CCN1~CCN6)mRNA的表达。2.不同浓度的TGF-β1对HaCaT细胞刺激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MT相关指标(上皮细胞标志物KRT1、KRT13、KRT15,间质细胞标志物CDH2)及在刺激后CCN1~CCN 6 mRNA的表达变化。3.不同浓度重组人CCN3蛋白及TGF-β1共同刺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aCaT细胞中与EMT相关指标(上皮细胞标志物KRT1、KRT13、KRT15,间质细胞标志物CDH2)的表达变化。结果:1.CCN家族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N家族mRNA表达,HaCaT细胞中CCN1表达量最高,其次分别为CCN2、CCN3、CCN6,而CCN4与CCN5表达量则较少。2.TGF-β1对HaCaT细胞EMT相关指标及CCN家族表达的影响重组人TGF-β1蛋白作用于HaCaT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HaCaT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物(KRT1、KRT13、KRT15)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间质细胞标志物(CDH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CCN1和CCN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CCN3、CCN6 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 CCN4、CCN5无显著性变化(p>0.05)。3.重组人CCN3蛋白与TGF-β 1共同刺激HaCaT细胞后EMT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TGF-β 1与不同浓度重组人CCN3蛋白共同作用于HaCaT细胞后,与仅加入TGF-β 1的对照组比较,HaCaT细胞中间质细胞标志物(CDH2)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而属于上皮细胞的标志物(KRT1、KRT1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1.在HaCaT细胞中可见CCN1、CCN2、CCN3及CCN6的表达,其中CCN1表达量最高。2.TGF-β1在促进HaCaT细胞发生EMT的同时,可正向调控CCN1、CCN2,负向调控CCN3、CCN6,提示CCN家族中的这些成员可能与EMT相关,并具有调控HaCaT细胞发生EMT的作用。3.CCN3可抑制由TGF-β1刺激HaCaT细胞产生的EMT过程,提示在皮肤创伤修复再上皮化过程中,CCN3的下调可能具有诱导创伤部位角质形成细胞发生EMT的作用,加快ECM合成与细胞迁移,缩短创伤愈合所需时间。
其他文献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主要原因之一。CS分型对于指导术中处理及预测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CS的传统分型是根据X线平片对畸形椎体的前方结构形态进行分类,将CS分为形成不良型、分节不全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但该分型忽略畸形椎体的后方结构形态,无法准确地预测半椎体所致侧凸的进展情况。最近研究发现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
学位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由后向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手术处理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患者156例,根据后踝骨折的固定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由后向前螺钉内固定组(切开组85例)、闭合复位经皮由后向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闭合组71例),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
学位
背景目前临床最常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以及较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分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及全椎板切除术等。而椎板成形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轴性症状、术后“再关门”、颈椎后凸、C5神经根麻痹等。术后轴性症状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下床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有术中肌肉剥离、术后颈椎曲度改变、颈后方肌肉萎缩、术后围领佩戴时间过久以及术后早期对后
学位
背景及目的肘管综合征是一种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虽然关于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式繁多,但最佳手术方式仍尚未达成共识,统一的标准化指南也未被接受或引入。术中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近年来被公认的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恢复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在神经再生方面低频电刺激虽有效,但已有研究证明持续低频率的肌电刺激会使所刺激的肌肉活性受到抑制,称为“低频疲劳”。本研究通过对术
学位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微结构退化和脆性骨折的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增加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骨折的风险,重度患者还会引起全身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疾病的临床后果和经济负担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评估高危人群,以便进行适当的干预。肠道菌群是肠道中与宿主存在共生关系的微生物群落。目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途径影响着宿主,并且在骨合成分解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作
学位
背景与目的:颈5神经根麻痹(C5NRP)多发生于颈椎椎管减压术后,主要表现为术后立即或延时出现以运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主要累及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伴或不伴同侧肢体感觉障碍或疼痛,其特征为脊髓功能无恶化,多数患者可随着时间推移得以缓解,但仍可有部分患者难以得到完全康复,遗留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今关于其发生机制仍众说纷纭,主要包括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前或术中的颈5神经根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被公认的治疗膝、髋关节终末期骨性病变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不同患者改善关节功能、消除痛苦,从而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随着近几十年的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人们运动、生活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患者进行了膝、髋关节置换术。相关文献报道也显示,国内外关节置换手术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假体周围感染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棘手的并发症,是临床医师们均需重视
学位
背景脊柱滑脱(spondylolisthesis)这个词来源于希腊单词“olistha nein”意为滑动,它广义上指的是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的平移,导致椎节的不稳定。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其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目前针对腰椎滑脱的分类和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总体上认为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或神经
学位
目的对比研究C5/6与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DR、CT以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两者解剖参数、脊髓压迫的静动态因素及脊髓损害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21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C5/6或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85例,C5/6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27~76岁(51.16±10.71岁)。C6/7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男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