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是其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自由时间”这一论题,解读自由时间对于分析人的生存状态和批判私有制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厘清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发展,从感性时间观到自由时间思想马克思除了自身的思考,也受到了费尔巴哈和赫斯思想的影响。感性时间观是时间作为真实可感知的现象时间的发展对作为主体的个人的显现,由于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赫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费尔巴哈对感性时间观向自由时间思想转变的影响是将主体维度细化到人的本质思想,将单纯对感性现象世界的关注深入到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而赫斯对感性时间观向自由时间思想转变的影响是将类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确立自由时间是对人高层级精神需要满足的积极因素,促进物质生产活动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因素进入真正的符合人的类本质的共同体。然后说明马克思为何要提出自由时间思想?自由时间有着怎样的规定?自由时间的规定对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和事实分析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自由时间的一般规定,其中包括(一)自由时间的社会历史性。自由时间的社会历史性第一自由时间随社会三形态变化而变化;第二是自由时间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说明不能接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合理化而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宣扬为自然产物的观点;第三自由时间的社会历史性也从微观上反映着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历史,并且它本身既是这种反抗历史的产物又是它的积极推动因素。(二)自由时间与文明相关的第一个内容是统治阶级通过占有自由时间占有了发展自身物质文化并使之成为时代精神的机会。自由时间与文明相关的第二个内容是统治阶级通过占有自由时间使有利于自己统治的道德观念变为普世价值。自由时间与文明相关的第三个内容是自由时间决定享受文明成果的人是谁。(三)自由时间与个人发展的第一点是自由时间改变个人的生存状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实现符合人的类本质的社会生活。第二点是自由时间对个人的塑造功能包括个人自由个性的真正形成。其次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史阶段,作为人的生存状态和资本主生产方式变化的反映,自由时间的规定在这一阶段除了一般规定外的特殊规定有(一)自由时间与促进私有财产增长的生产力的矛盾关系,之一是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更多地是为资本家积累私有财产,尽管个人从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却不能将工人从工厂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其自由时间;之二此时生产力发展由于生产关系的束缚,不能将工人从分工造成的片面发展中解放出来增加其自由时间;之三此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会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但却将其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而不是增加工人的自由时间。(二)自由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关系,之一是工作日越来越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剥夺了工人的自由时间;之二是工作日阈值决定它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必须要留有必要劳动时间,而自由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不被资本占有的时间。(三)自由时间与异化劳动的矛盾关系,之一就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工人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物即商品获得自己等额的生存发展资料;之二是在异化劳动中,工人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迁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最后一部分对马克思自由时间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主要依据马克思阐述自由时间思想的事实和价值双重视域,批判和建构的双重维度,融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出关于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与资本文明压抑性的分析,以及从积极作为的角度提出新时代工作日缩短与建设美好新生活的新要求。
其他文献
自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专门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相应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细化了规定。然而网络传销的复杂情况暴露出现行法律以及相应司法解释规定应对不足的问题。入罪的“3层级+30人”标准不足以适应网络传销犯罪的情况、“情节严重”的适用与相应法定刑脱节以及案件量刑不均衡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规制传销的相应法律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结合337个“善心汇”传销案例反映出来的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逐渐被应用到文学、艺术的创作领域,由此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这些生成物在形式上与人类的创作成果难以辨别。为避免人工智能生成物成为文学创作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必要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属性及权利归属,厘清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应然地位。财产权劳动理论认为,人的劳动是其获取权利的正当性来源,因此人的权利的获取依赖人本身所付出的劳动贡献。从农耕社会的体力劳作到工业
学位
长期以来,新闻作品侵权成本低,权利人所获赔偿畸低的问题是新闻版权侵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保护新闻作品版权,不仅关乎新闻作品经济价值的实现、传媒公共性的维护,也是保护新闻媒体无形资产,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发各方重视,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了可以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0年11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
学位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起诉主张的权利是否存在应当根据不同法律效果的组合加以判断,法官对不同法律效果的判断依据来源于实体法的相关规定。当原告的请求初步成立,法官则应审查被告的答辩是否存在符合反对规范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在事实主张提出及争点整理阶段,原告的请求原因及被告的抗辩是攻击防御体系的基础。而当事人在此阶段的主张不一定能够符合实体规范的构成要件,此时法官应行使释明权,在探求当事人意思表示内容或真意的基
学位
蕴含丰富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典籍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是树立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向西方“真实、立体”的彰显中国传统法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亦是典籍翻译者、法律语言学者和比较法学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法律典籍翻译既要遵循翻译的普通原则,又要遵循法律翻译独有的特殊原则,因此对法律典籍中“刑”这一古代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有利于提高典籍英译本的质量。《尚书》作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法律典籍之一,以其丰
学位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长达5年多的地方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国各省市的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诉前程序的实施,其中诉前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基础,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关键一环。其一,它可以防止公益起诉人随意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其二,它的设置遵循检察权的谦抑性原则,充分调动行政权自我纠正的积极性。但是,鉴于该项制度落地尚未完全成熟,其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也随之显
学位
夫妻债务问题因牵涉主体广,利益衡平所需考量因素多,长期以来困扰着审判与执行部门。夫妻债务的既有研究多从实体方面探究相关问题,诉讼法方面立法与学理研究尤其是关于夫妻债务共同诉讼模式的构造研究付之阙如,使得涉夫妻债务案件审理进程中的被告主体范围不够明确、判决既判力的涵摄范围不够清晰,不利于对夫妻债务法律关系中各方实体及诉讼权利的有效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债权人的正当权益难以实现或夫妻非举债方的权益被不
学位
2020年年底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修改意见(第二批征求意见稿)》在整体上降低了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可专利性标准,一时之间引起广泛讨论。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可专利性标准如同入门的门槛,对于具体的专利申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为美国、欧盟、加拿大以及我国等国家和地区所不断调整。但是,我国在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判断标准上进行的研究有限,尚未达到平衡专利权人私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良好效果。故本文将对采用
学位
功能性特征在表述上固有的模糊性,不仅导致专利权的边界不清晰,也使得其所限定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超出发明人实际作出的技术贡献,对社会公众限制过多,甚至可能压缩后续创新空间。尽管如此,功能性特征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我国当前实践中对功能性特征的解释原则混乱、认定标准操作性不强、具体侵权判定规则有所分歧,致使涉及功能性特征的案件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焦点。故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相
学位
股东代表诉讼设有前置程序及其豁免规则,意在衡平公司内部治理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自2005年我国《公司法》引进股东代表诉讼及前置程序规则以来,学界多期望以前置程序之设定,穷尽内部救济,给予公司自正其错的机会,促成公司利益最大化。然,前置程序规则的展开是否一如立法所愿,实现降成本、抑滥诉、提效率以及护权利之效用?为作回答,笔者通过法律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收集股东代表诉讼相关案例,重点对前置程序规则在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