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金斯刺盘孢ChODC、ChCDC25 和ChPhb1/2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金斯刺盘孢(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主要侵染芸苔属、萝卜属和拟南芥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炭疽病,在生产上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品质与产量造成极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希金斯刺盘孢致病相关基因ChODC、ChCDC25和ChPhb1/ChPhb2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分别从多胺代谢、Ras蛋白信号通路以及线粒体功能等方面解析其参与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的相关机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在希金斯刺盘孢中,鸟氨酸脱羧酶ChODC编码456aa蛋白,含有两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对ChODC基因进行敲除和互补,ChODC基因敲除突变体是一个腐胺营养缺陷型菌株,外源加入腐胺可部分补偿其营养缺陷。ChODC基因敲除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黑色素形成、产孢、细胞壁完整性、附着胞膨压以及致病力等方面均表现严重缺陷。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表明ChODC定位于细胞质。对ChODC基因敲除突变体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表明,ChODC参与调控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碳代谢,从而影响附着胞中膨压、附着胞的穿透能力以及致病力。分析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组数据,结合自噬观察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ChODC基因可以通过增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参与调控细胞的非选择性自噬。而进一步对自噬基因ChATG8进行功能研究,表明其参与细胞自噬,并调控希金斯刺盘孢的产孢、附着胞形成以及致病力等重要过程。此外,ChODC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出对雷帕霉素敏感性增加,且外源添加cAMP和雷帕霉素均能部分恢复ChODC基因敲除突变体附着胞的功能。以上结果表明ChODC通过介导Tor信号和cAMP途径共同调节希金斯刺盘孢附着胞的功能,并且对细胞自噬有重要调控作用。
  (2)在希金斯刺盘孢中,Ras鸟核苷酸交换因子ChCDC25编码1199aa的蛋白,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结构域预测发现其含有SH3、RasGEFN和RasGEF三个结构域。对ChCDC25基因进行敲除和互补,发现ChCDC25基因参与调控希金斯刺盘孢菌落生长、产孢量以及以及对盐胁迫、细胞壁压力和氧化压力的耐受性、附着胞的形成以及致病力。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表明ChCDC25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cAMP含量测定结果表明ChCDC25基因敲除突变体胞内cAMP含量显著下降,且外源添加cAMP可恢复附着胞形成。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ChCDC25蛋白与Ras2蛋白存在互作,通过Westernblot实验证明ChCDC25基因影响Ras2蛋白的丰度。综上所述,希金斯刺盘孢ChCDC25基因通过与Ras2互作参与调控下游cAMP信号途径从而影响病菌营养生长、产孢、附着胞的形成以及致病等重要过程。
  (3 )比对发现在希金斯刺盘孢中含有两个Prohibitin家族基因ChPhb1和ChPhb2;其中ChPhb1编码276aa的蛋白,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hPhb2编码312aa的蛋白,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在希金斯刺盘孢中分别对这两个基因进行敲除和互补,发现ChPhb1基因敲除突变体在线粒体脊形态、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致病力等方面表现严重的缺陷;ChPhb2基因敲除突变体在菌落生长、产孢、线粒体脊形态、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致病力等均表现严重的缺陷。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表明ChPhb1和ChPhb2均定位于线粒体。通过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Co-IP)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证明ChPhb1和ChPhb2在线粒体互作。将ChPhb1和ChPhb2基因进行双敲除,发现双敲突变体的表型与ChPhb2基因敲突变体表型类似。通过荧光观察表明ChPhb1和ChPhb2基因敲除突变体线粒体自噬存在明显缺陷。为了揭示Prohibitin蛋白调控线粒体自噬的机理,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ChPhb1和ChPhb2的互作蛋白ChATG24。Co-IP和BIFC实验证明ChPhb1和ChPhb2分别与ChATG24在线粒体上互作。进一步对ChATG24基因进行敲除,发现ChATG24基因敲除突变体在菌落生长、产孢量、线粒体自噬以及致病力上同样存在缺陷。ChATG2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观察表明其在氮饥饿条件下定位于细胞质包括线粒体和脂滴。结构域缺失回补实验表明,ChATG24蛋白的PX结构域和BAR结构域对其生长、产孢以及致病不可或缺,而PX结构域对ChATG24蛋白的定位有重要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希金斯刺盘孢中ChPhb1和ChPhb2基因参与病菌生长发育、线粒体功能以及致病力,且通过结合ChATG24来介导线粒体自噬过程。
其他文献
柑橘因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健康物质和不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风味是果实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也是决定果品市场性的重要因素。柑橘果实的风味主要决定于果实汁胞中的糖酸水平及它们的比例,而果实中的糖酸水平取决于可溶性糖、有机酸在果实细胞液胞中贮藏能力,其中蔗糖和柠檬酸柠檬酸分别是果实积累的重要糖分和有机酸。已有研究表明,液胞膜上存在三种质子泵,液胞型H+-ATPase(V-ATPase)、质膜型H+-AT
学位
ATP柠檬酸裂解酶(ACL)催化柠檬酸生成草酰乙酸(OAA)和乙酰辅酶A,是决定碳流向不同代谢物(如糖、脂肪酸、类黄酮和类异戊二烯等)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尽管先前研究证实了柑橘ACL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参与了柠檬酸降解,但是其对可溶性糖、有机酸等物质的积累以及非生物因子对ACL活性的影响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柑橘品种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ACL活性和可溶性糖、有机酸、类黄酮等代谢物质的含量,并
学位
本文针对菜豆摘心高度进行试验研究,选用菜豆品种“九月青”和“将军一点红”进行大棚试验种植,阐述了菜豆摘心机理和研究现状,对菜豆的摘心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测定了不同摘心高度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产量结构构成,确定了最适宜菜豆生长的摘心高度为1.5m。通过栽培试验,选用吉林地区八个品种的菜豆对摘心高度1.5m可以提高产量进一步验证,证明摘心高度1.5m可以提高菜豆产量,整体提高产量0.5倍以上。具体
学位
越橘栽培遍及世界各地,超过58个国家都在进行越橘栽培生产。中国是越橘的主要贡献国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的16.3%和4.3%。然而土壤盐、碱、干旱等不良条件严重影响越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的胁迫响应、形态建成以及次生代谢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越橘WRKY转录因子家成员进行发掘筛选,并对其性质和功能进行了预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学位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作为重要的葫芦科作物,其植株形态和果实特征一直是育种家们关注的目标。西瓜植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如不同的叶片颜色、形态和株型结构等。目前对于西瓜植株形态相关性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遗传及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论文研究西瓜叶色后绿和植株节间长度两个性状,通过分离群体和分子标记定位相关基因,并解析它们的分子遗传机制,为西瓜品种选育及简约化栽培
学位
紫云英-稻草共同还田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解决绿肥生产和秸秆还田问题的双赢技术。该技术前期紫云英与稻草共存、后期共同翻压还田,与单独还田相比,共同还田的物料构成发生改变。作为创新实践,紫云英与稻草共同还田的相关效应及作用机制缺乏研究。本文依托多年定位试验,结合盆栽和模拟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稻草共同还田下的产量与肥力效应、甲烷排放特征及机制,探索了紫云英-稻草共同还田下混合物料的腐解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主要
学位
该文以辽宁省葫芦岛锌厂附近中度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CaCO和磷肥对土壤中Cd、Pb、Cu、Zn的形态分布及小白菜中Cd、Pb、Cu、Zn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小白菜产量模型及小白菜对Cd、Pb、Cu、Zn的富集模型,寻求最佳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重金属中度污染的土壤中分别施入有机肥、CaCO后,对土壤中Cd、Pb、Cu、Zn形态分布的影响大致相同,显著降低Cd、Cu
本文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在低N(LN处理)和常规N(NN处理)施肥水平下,研究大气CO浓度升高对轮作水稻/小麦生长、养分吸收及其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影响,为了解大气CO浓度升高后农作物对C固定和养分吸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与对照比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和可溶性C、N、P在CO浓度升高以后没有发
学位
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人们日益关注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CO的源汇效应.该文以岩溶作用与碳循环为研究主题,以岩溶土壤系统中的生物作用为研究对象,桂林岩溶试验场为野外研究基地,动态监测、模拟试验和碳同位素示踪为技术方法,揭示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有机作用对CaCO-CO-HO体系的调控.一年的野外动态监测,结合室内3个不同目的的模拟试验.
学位
抗菌肽(AMPs)被视为植物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是一种可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物质。从细菌到植物,抗菌肽可以存在于所有形式的生命中。SM-985是从大刍草(Zea mays ssp. mexicana)cDNA文库中分离的阳离子抗菌肽。使用具有不同算法的计算预测服务器来筛选大刍草cDNA文库中的抗菌肽,并且预测结果表明,SM-985具有高概率为抗菌肽。SM-985是一种富含精氨酸的肽,由21个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