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Back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 about Chinese SubjectS-Taking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过程除了英汉互译外,还存在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即当作者用英语写作时,势必会将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携带过去”,因此这类英文作品承载着文化翻译的功能。所以,当译者再将这类作品译回汉语时,在一定程度上便属于文化还原,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回译。此类文学作品根植于中国文化,即是用英语表达了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事件和意象,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英文创作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带了翻译的性质。再把他的文章翻译成中文时,译者就要考虑如何将这些中国文化信息恢复原貌。正如顾玉萍(2008)讲到“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回译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还原、对比语言学和翻译研究中,并在古今不同民族和文化问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苏东坡传》的两个汉译本进行评析,欲引起译界对此译本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作品海内外译本的关注,对该译本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本文试图通过探索中文题材英文文学作品回译现象对经典翻译著作进行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和补充。本文作者根据《回译研究》(王正良,2007)中提出的关于回译概念,探讨译者在正确还原同一源语文本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归纳了导致译者未能正确还原的几个问题,即译者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缺乏,对语境的忽视,对原文文化信息的任意删减等。本文还讨论了回译与翻译研究,提出回译研究必须以承认回译和翻译一样是一种交际为前提,但回译实质是一种复制原交际的交际行为。回译者和译者一样同样受到了一定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因素制约,而传统上为了比较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回译,则只能是一种新的翻译交际行为。为此,在利用回译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时,不仅要认真审视译文和回译文,还必须认真审视译者和回译者,这样才篚真正认识到回译在相关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
其他文献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理解和阐述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自身价值观的影响。翻译研究随着“文化转向”,已经逐渐从侧重译文对原作的忠实程度走向重视翻译主体的研究,并逐渐走向深入。这种转变改变了翻译主体在传统译论中长期遭到遮蔽,导致译者地位边缘化的处境。  译者由于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主体意识形态的不同,会导致对原文的解读,构造和
诗词是情感之艺术,情感是诗词之灵魂。在宋代以悲为美的审美氛围下,词作为一种比诗更适宜表达悲情的文体,自然就成为文人骚客借以抒怀的首选。宋词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情感表达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词作品中常常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词又是一种具有悲情色彩的文学体裁,许多宋词都散发着动人心弦的悲情美。  宋词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
学位
期刊
写作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尤其是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中国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经常在写作中出现错误。因此,有人提出用书面修正性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准确性。然而,书面修正性反馈是否有效,哪种反馈更有效一直是在二语写作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外对于书面修正性反馈是否能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方面做过很多研究,然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
期刊
期刊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新闻标题作为整个新闻报道的精华部分,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是一个全球瞩目的盛会,世博官网的新闻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了全球人们了解世博的一个重要窗口。作者把目光聚焦于世博官网新闻标题的英文翻译的研究,目的在于以此为例,为新闻标题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近年来,新闻标题的翻译已经成为了许多国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