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洛昔芬抗顺铂性肾损伤及增敏顺铂抗宫颈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顺铂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膀胱癌、头颈癌、食管癌、肺癌、间皮瘤、脑肿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顺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进入体循环后主要蓄积在肾脏而引起肾损伤。尽管临床上采用水化疗法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毒性,但仍然有40%的患者在接受水化疗法后仍然出现肾毒性,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降低肾毒性药物或逆转策略,导致顺铂在临床的使用中受限。雷洛昔芬是一种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临床上用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及乳腺癌的预防。之前的研究表明,雷洛昔芬在动物实验中可抑制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改善缺糖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所受的氧化损伤,也可通过增加内皮NO合酶活性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依赖性活性氧化物的产生,改善大鼠高血压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损伤。然而,雷洛昔芬是否能减轻顺铂诱导的肾损伤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通过以顺铂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细胞模型和C57小鼠肾损伤模型,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雷洛昔芬对于顺铂诱导的肾毒性是否有保护作用,并通过人宫颈癌细胞SiHa、小鼠宫颈癌细胞U14以及U14荷瘤小鼠探究雷洛昔芬对于顺铂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顺铂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PAS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肾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探究雷洛昔芬对顺铂诱导的小鼠的组织形态学影响;通过氧化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的检测探究雷洛昔芬对顺铂诱导的肾损伤小鼠的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检测探究雷洛昔芬对顺铂诱导小鼠的肝肾功能的影响。体外实验中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及其联合应用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药物及其联合应用对HK-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荧光显微镜观察JC-1/DAPI染色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肾脏组织和细胞中的ICAM-1、VCAM-1、TNF-α、IL-1 β、IL-6的表达情况,探究雷洛昔芬是否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顺铂诱导的肾损伤。体外实验中采用CCK-8、Annexin V/PI流式细胞仪检测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和小鼠宫颈癌细胞U14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构建U14荷瘤小鼠,探究雷洛昔芬对顺铂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1)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中,小鼠出现肾功能障碍,肾脏指数增加,肾组织形态结构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联合应用雷洛昔芬可改善上述指标及形态;(2)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中,小鼠肾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谷胱甘肽含量增加,联合应用雷洛昔芬可改善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3)雷洛昔芬能够降低肾脏摄取转运体OCT2的表达,并且能增加外排转运体P-gp的表达;(4)雷洛昔芬可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CAM-1和VCAM-1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β的释放。(5)雷洛昔芬可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和U14的增殖,在U14宫颈癌小鼠中可增敏顺铂抗宫颈癌的疗效。结论:(1)雷洛昔芬能够在细胞和小鼠水平改善顺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并能增强顺铂对荷瘤小鼠U14宫颈癌的治疗作用。(2)雷洛昔芬通过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减少顺铂在肾脏的蓄积从而减轻顺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3)雷洛昔芬与顺铂联合用药,可作为顺铂化疗保护剂并对宫颈癌的治疗具有增敏作用。(4)本研究对于顺铂肾损伤的保护剂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雷洛昔芬这个“老药”在临床的使用补充了新的适应征。
其他文献
肿瘤细胞为了维持不断增殖的需要,产生了许多“月光”蛋白(Moonlighting proteins)。这类蛋白除了发挥原有功能外,还衍生出新的功能,以应对肿瘤细胞对于微环境的适应。其中,同一蛋白的不同亚细胞定位往往赋予其新的功能,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SND1)是一
学位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提高药物溶解度、改善组织分布、降低毒副作用,在化疗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递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纳米药物在体内会面临血液、肿瘤和细胞等多重递送障碍,降低了药物的递送效率,其中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渗透不佳是严重制约疗效的关键因素。高效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能够适应不同递送阶段的需求,改变其性能以提高递送效率。构建生理微环境响应的智能型纳米药物,是实现上述目标,克服体内递送障碍的重要策略
学位
免疫疗法旨在增强机体自然防御能力以消除恶性细胞,是癌症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有望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方法。自2013年肿瘤免疫疗法被《科学》选为年度突破以来,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成为焦点,并且多个PD-1/PD-L1阻断抗体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然而,肿瘤细胞已经进化出多种机制以逃避免疫监视,例如抗原呈递的缺陷、免疫检查点的上调以及免疫抑制细胞的募集,阻碍了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
学位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临床应用常受到选择性差和副作用严重的限制。前药是药物分子的生物可逆衍生物,它们在体内经过酶促或化学反应后可以释放活性母体药物,然后发挥应有的药效,具有改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药学或药代动力学特性等方面的效力。因此,研发具有肿瘤特异性激活的前药,尤其是将其与聚合物偶联形成聚合物纳米前药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纳米药物相比,聚合物纳米前药既具有聚合物前药的高载药量、
学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的破坏,进而导致胆汁淤积,并最终发展为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临床上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两种药物,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都是通过发挥利胆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胆汁淤积的症状,并非从缓解胆管损伤的角度治愈疾病。并且,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探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中的作用靶点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发性胆
学位
我国经济事业的腾飞带动了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随着桥梁服役年限的增加,积水、裂缝等桥梁病害直接威胁桥梁运行安全,需要采用桥梁监测系统对桥梁健康进行监测。当前桥梁健康及病害监测手段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以满足桥梁监测、维护和系统化管理的需要。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城市桥梁健康及病害监测平台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城市桥梁健康及病害监测平台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相关规范文件对平台
学位
造血是通过细胞内外的分子和信号通路紧密共同调控的。阐明生态位微环境对人类胚胎造血发育的调控机制一直是体外生成功能性造血干细胞(HSC)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基于人胚胎干细胞(h ESC)向背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类器官的体外分化系统,该系统概述了胚胎造血的关键阶段,实现在体外模拟胚胎期AGM的发育及HSC的生成。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第一批HSC
学位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ATM)的激活促进了肥胖中的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在肥胖的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中ATM被认为可能具有核心地位。然而,在肥胖发展过程中参与ATM激活的转录调控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我们进行了基于Tn5转座酶检测染色质开放程度的测序分析(ATAC-seq),以分析肥胖模型鼠和对照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ATM的染色质可及性(染色质开
学位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是全球第6位、也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它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首诊时多为晚期且肿瘤异质性强,治疗后极易复发转移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目前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依然较差。因此,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深入探索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与复发转移的机制,发掘新的干预靶标与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α-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物,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敏感度低。外泌体是一种
学位
骨修复材料的血管化是骨修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在血管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赋予骨修复材料免疫调控特性以增强血管生成无疑是改善骨缺损修复效果的新策略。本研究设计和构建了不同孔径的3D打印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从免疫调控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孔径的β-TCP支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增强血管生成进而促进骨修复的机理;基于β-TCP支架优异的骨修复效果,初步探索了3D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