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与自由--后殖民视域下的《刻骨铭心》与《玛莎·奎斯特》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1919-2013)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集各种盛名于一身的莱辛,在晚年通过自传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出版于1994年的《刻骨铭心》讲述了莱辛在乱世飘零的前三十年的经历,1919年出生在波斯,五岁时移居南罗德西亚,直到1949年回到记忆中的故乡伦敦。1952年,《暴力的儿女》五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玛莎·奎斯特》出版面世,与小说同名的女主人公玛莎是莱辛成功塑造的众多女性角色之一。这部作品的发表正值二战结束,百废待兴,各种因社会不公、性别歧视、政治冲突和文化碰撞等问题引发的骚乱席卷英国。生逢乱世,思想激进的莱辛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莱辛的作品大多以反映时代精神为己任,其主题深邃且涵盖广泛,囊括种族、阶级、自我认知、两性关系、母女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生态环境、人类未来等现实问题。
  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和文学创作,回顾莱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阐明本次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为理论框架,介绍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解读两部作品中的后殖民写作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玛莎与传记的主人公莱辛在落后的殖民地挣扎生存,奋力追求个人身体和精神独立的过程。第三章聚焦于小说中的“他者”形象,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社会空间,以及玛莎构想出的理想城市;第四章则深入莱辛本人,解读其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过程,进行互文性分析,对玛莎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刻的认知。第五章为结论,通过文本细读和互文分析,深入揭示了莱辛作品中的双重视角,并通过后殖民理论阐释两部作品的时代意义与启示,对当下的莱辛研究做出反思。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使女的故事》是一本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反乌托邦小说题材,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备受各大文学奖项的青睐。《使女的故事》并非作者唯一的反乌托邦小说,作者经年来通过多本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体现了一个个黑暗吃人的社会,也展现一个作家应有的人文情怀。  基列国创始人们最初以乌托邦的情怀试图拯救这个国家,然而在新政体制定律法,执行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将各阶层民众推向反乌托邦的深渊。这些在《使女的故事》中无处不在的残忍
内拉·拉森是美国新黑人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越界》和《流沙》对女权运动以及平权法案的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小说《越界》因对混血群体独特身份的探究而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小说《越界》产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主题等进行了深入探究。与以往不同,本篇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及福柯的权力与话语理论出发分析《越界》主人公克莱尔与艾琳的心理困境,揭示了生活
学位
伍绮诗是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征服了欧美文坛并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她的作品超越了传统的华裔作家关注的种族问题,并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个人身份及自我的价值追求上面。《无声告白》是她历时六年所创作的处女作,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并迅速地荣登为畅销书榜首。该作品以混血家庭的女儿的死亡为开端,描写了这个混血家庭的成员们在成长中所面对的种种来自“他者”的注视和寻找身份的苦难历程。  国内外学
学位
本文重点探究3-8岁佩戴人工耳蜗说普通话的听障儿童的声调感知情况,包括单音节真假词、双音节真假词和上声连读变调的声调感知,并将听障儿童声调感知准确率与3-6岁说普通话的健听儿童的声调感知准确率进行比较。研究对象分别是16个天津听力康复中心的听障儿童和21个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健听儿童。单音节真词声调感知的测试方法是指图任务,双音节和上声连读变调真词的测试方法是听音辨音任务,单音节和双音节假词声
学位
母亲语言是儿童入学前主要的语言输入源,儿童产出的语言会显示母亲语言特点。而母亲语言受其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的影响,所以本论文将分为六章节研究不同教育背景母亲的儿向语的特点。  第一章引言介绍前人在社会语言学语言角度研究儿向语所做的贡献,进而阐明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前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和社会语用角度研究儿向语。  第三章实验部分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被试信息;第
学位
传统语法中,“很”、“挺”、“怪”三者均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中作修饰成分。实际上,三者有一些不同:1.三者与句尾“的”共现的要求不同;2.三者跟否定词“不”的连用不同。关于三者的对比研究,国内多是以描述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主,而没有分析它们的原因。国外研究中,多以“很”的研究为主,而没有对“挺”或“怪”进行研究。由此,本文将从生成语言学的角度,对三者的差异原因作出分析。  本文以研究“很”
本文采用分阶段采集数据的方法,研究了六名普通话婴儿在半年内的韵律发展情况,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婴儿牙牙学语阶段的韵律特点是什么?  2)婴儿1岁前和半年后的韵律特点有怎样的变化?  3)婴儿在半年内发声基频(f0)最大和最小值域有什么变化?  本研究通过声调走向和相对高度这两个维度的结合对韵律进行分类,声调走向包括平、升、降;相对高度包括高、中、低,两者结合组成九种类型韵律:高平、中平、低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