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与党报经营绩效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owangz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党报呈现出的特殊属性与战略定位决定了党报无法完全被推向市场,各级政府支持党报发展是已是共识。然而,政府对党报的补贴通常注重补贴决策,即是否进行补贴和补贴的力度大小,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效果却缺乏关注。
  本文以此为研究重点,利用CiteSpace5.1.R8S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近20年党报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报市场化改革进路,同时结合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党报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其进行补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第三,针对政府对党报的主要补贴手段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并分析政府补贴的理想绩效。第四,以粤传媒、华媒控股、博瑞传播、华闻集团四家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近5年的补贴数据与经营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并结合对《湖北日报》经营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探寻政府补贴对于党报经营绩效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同时,梳理党报经营现状与政府补贴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对党报经营影响的绩效评价体系。
  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报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案例比较分析。从补贴金额而言,相比都市报上市公司,整体上政府补贴对党报有很强的偏向性;另外,政府对党报补贴的指向性与扶持重点也存在区别,主要集中在内容生产与媒体融合领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湖北日报》经营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发现,财政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党报发展的后顾之忧;党报提价是提升党报发行收入的重要手段,但可能会对地方政府造成财政压力;不得不提的是,政务市场的兴起使得形象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党报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前政府对党报的补贴过程中,一方面,党报自身缺少对补贴使用与投入重点的披露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对党报也缺乏严格、全面、系统的补贴绩效评估体系,不同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也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必须对补贴使用的后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政府补贴全过程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补贴的作用。对此,政府必须建立针对补贴科学利用的绩效评估体系,形成具体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或者评价标准,同时实现补贴方式的多元化,最大程度发挥补贴的正向激励效果。
其他文献
对外传播是国际传播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运作对全球化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技术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新华社“中国制造2025”对外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索绪尔的历时性理论和臧国仁教授的框架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华社从2015年至2019年对外报道中涉及“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究新华社对外报道中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新闻呈现
学位
品牌起源于市场经济竞争状态下的诚信背书,通过符号生产,对产品进行区分,形成诚信标志。我国农产品在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发展时期,面临销售难、溢价能力低、品牌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尤为凸显。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研究以广西为区域背景,研究品牌传播促进农产品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在数字营销时代,传播效果取决于用户与品牌运营方的互动,而数字营销传播效果达成离不开用户的参与。品牌传播
学位
在信息技术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时刻都在改写市场格局,全球信息网使得各种有相同利益或者兴趣的团体聚集起来,愈发复杂的网络巨系统在给予个人更多发挥空间的同时,网络舆情也相伴而生。  作为寡头企业,无论是在品牌知名度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都是一种标杆性的存在,正是因为他们特殊而又重要的身份和垄断性地位,使得寡头企业网络舆情影响力辐射范围更广、国际关注度更高、复杂性更强。一个热点事件添加一些情绪
学位
“丧文化”是近些年来流行于中国青年群体之中的一股青年亚文化风潮。从表情包、语录到主题影视剧、歌曲、游戏,“丧文化”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全民关注的文化热潮,凭借着丰富的载体形式成为青年群体表达情绪、展现自我的舞台。  传统青年亚文化研究理论往往遵从伯明翰学派的研究定势,从“抵抗与收编”的理论话语来讨论出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但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丧文化”拥有着更多互联网的新特性。本文将“丧文化”放置于青年亚
在新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数字化推动了传播参与权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体参与到社会化的传播场域中,也使媒介伦理面临愈加复杂的现实背景。传播活动中,多元化的群体一方面凭借自身活力极大丰富了网络文化,创造出大量的新现象和经济模式,另一方面也往往在公共事件的传播中由于自身伦理意识的模糊而引发大量负面现象,使得舆情高度复杂化甚至带来公共危机。这种背景下,群体传播不仅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突出传播现象,也是传播
学位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媒体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形态受到冲击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媒体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媒体信任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受众对媒体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受众对政治权威的信任和对媒体政治身份的信任。在新媒体背景下,
央视《等着我》作为一档大型公益寻人电视节目,借助国家力量,为普通老百姓实现团圆梦。自2014年开播以来,因《等着我》节目本身纯公益、无明星、低娱乐性,仅通过真情实感的故事支撑节目而广受观众好评,对其它公益电视节目的叙事具有借鉴意义。因而,本文将着重从电视叙事学的理论入手,分析研究《等着我》节目的叙事。  本研究在电视叙事学基础上,从故事和话语两个角度,利用个案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等着我》在20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族危机程度加深,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也面临严重的宗教危机。为了应对民族危机和宗教危机,以陈撄宁为代表的爱国好道人士创办了《扬善半月刊》,试图借助舆论引导活动来复兴道教,重振中华传统文化,挽救日益危亡的时局。  此前,关于《扬善半月刊》的研究主要从宗教学的角度进行,本文从《扬善半月刊》的内容出发,通过对该刊背景、核心主张、舆论引导策略和引导效果进行研究,探索道教报刊舆论
学位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形成强大竞争力,加速进军海外市场。但在当今新时代中美关系和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IT企业在国际社交网络中面临严峻的舆论环境和挑战。华为作为世界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在其设备安全性上受到西方国家政客、媒体、民众的质疑与指责。  本文以有关华为设备安全性议题的网络讨论作为研究对象,以归因理论为基础,
学位
早期《人民日报》诞生于解放前夕和建国初期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其社论也形成了一套承上启下、独特的写作方法。对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写作方法的研究对于帮助我们理清我国社论的发展脉络、把握我国社论的写作方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评论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发扬我党党报社论写作的优良传统,对新闻评论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将运用抽样、文本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在把握解放前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