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蚌类底质选择、移动能力及生物沉积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淡水蚌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淡水蚌类底质选择、移动能力及生物沉积能力。探索了多种淡水蚌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适应性,为淡水蚌类保护和湖泊、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12种蚌类对4种底质的选择,鱼尾楔蚌和圆头楔蚌在泥底质中停留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4.8%±3.0、34.4%±4.0;圆顶珠蚌在泥沙底质中停留的百分比为40.3%±3.7;短褶矛蚌在沙底质中停留的百分比为40.5%±4.3;圆顶珠蚌在砾石底质中停留的百分比为29.3%±3.6。除圆背角无齿蚌,其余蚌类在4种底质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5)。圆背角无齿蚌在4种底质中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适应性较强,在自然环境中能够栖息于不同的底质。2.比较不同蚌类在4种底质中移动能力,结果表明,泥底中移动能力最快的为圆背角无齿蚌,2.27cm/h,最慢的为中国尖嵴蚌,0.2cm/h;砾石底质中移动能力最快的为蚶形无齿蚌,0.93cm/h,射线裂脊蚌和绢丝丽蚌最慢,0.03cm/h。蚌类在泥底质中移动较快,比砾石底质快2.45倍。3.蚌类对悬浮液的生物沉积能力不同。三种悬浮液条件下,蚌类对水体浊度均有明显降低的能力,其中鱼尾楔蚌和洞穴丽蚌降低浊度能力最强,即沉积水体中悬浮颗粒能力最强。圆头楔蚌降低浊度能力最弱。4.不同蚌类对不同悬浮液浓度其沉积能力不同。当悬浮液浓度为1g/L,由于其本身浊度较低,浊度值变化总体趋势较平缓,故至实验结束时,水体几近清澈。2g/L时各种蚌类对水体的贡献力呈现先缓慢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g/L时鱼尾楔蚌、洞穴丽蚌、射线裂脊蚌的浊度值变化趋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趋势。而中国尖嵴蚌、圆顶珠蚌、扭蚌、圆头楔蚌、短褶矛蚌呈现先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
其他文献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强调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职学生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学生参与到茶文化的推广一方面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操
在英语和其它语言中,有大量的形容词既有物质意义,又有心理意义;各民族语言中很少存在专门描述心理现象的形容词,在一定语境中用来表达心理状态或特征的形容词都可以找到同源性或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相关部门的研究重点,人们尝试着从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着眼,寻求
目的:分析总结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西医相结合的诊治经验,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诊疗规范的形成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山东省中医院乳腺外科病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与其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对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眼底检查分成正常眼底(NR)、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塔中南坡带卡2
也许,不少人知道,我在中央电视台的&#39;进家讲坛&#39;栏目讲了&#39;玄奘西游记&#39;,节目长达三十六集,9月30日全部播出完毕。由于百家讲坛在电视观众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在我国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位置信息的空间数据的数据量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处理这些数据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巨大。本文的
数学是一门概括地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学科,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科学的各个领域,它是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基础,也是最早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之一。数
按照有关国标,对某轨道交通检修基地附近的燃气管道进行地电位梯度、通电电位、断电电位等测试,确立了管道侧的杂散电流干扰与轨交运行之间的直接关联。按照有关标准,采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