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浪潮中应运而生,随着农民工流动方式的转变,随农民工父母流入城镇的农民工子女逐渐增多,我们称之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或“流动儿童”。一直以来,我国对农民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直到今天,该群体的入学教育问题已经得以极大的改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教育不公、教育融入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空间。本文以天津市、北京市地区的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民工家长、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后,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和人的思想道德结构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调查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对调查数据和结果加以分析,探究影响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揭示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把握普遍规律和内在逻辑,结合当前教育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建议和举措以提高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其实现社会融入,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内容加以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农民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研究概念的界定和对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的概括剖析和探究。第三部分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从农民工家长、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学校教师三方面着力探讨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思想道德素养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从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道德状况良好,家国、民族情感浓厚、政治态度正确、生活作风简朴、学习态度端正,但也有部分随迁子女存在诸如人生价值观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道德言行失范、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自我认知不清、心理问题凸显等问题;在对农民工家长和学校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投入有限、教育能力不足等弊病,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第四部分是对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在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探究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分析情况为依托,从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剖析,指出随迁子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薄弱、随迁子女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意愿不强等现象极大的制约了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施。第五部分是针对当前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的建议和对策,结合当前教育背景、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的进步与更新,综合农民工家庭实际情况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需求与兴趣,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提出创新学校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凝聚社会教育力量、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支持网络,探究随迁子女自身教育软肋,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等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写作思路、文章脉络和结构与研究结果的概括与总结,并对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课题进行深入性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