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囊泡样纳米颗粒的药效学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囊泡样纳米颗粒(P-VLNs)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内含生物活性脂质、蛋白质、RNA等成分。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一类囊泡,已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机制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植物类中药中发现囊泡样纳米颗粒(vesicle-like nanoparticles,VLNs)的存在,并且发现VLN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蒲公英、红景天VLNs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IL6,TNF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生姜VLNs在抑制分泌蛋白血凝素的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他线粒体和细胞质蛋白的表达,如热休克蛋白、轴突和运动蛋白,以促进肠道伤口愈合。这些研究为中药新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中药黄芪VLNs是否具有药理活性,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为此,本实验对黄芪水煎液中VLNs的提取方法、成分组成、体内分布及药效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1)确定从黄芪水煎液中提取囊泡样纳米颗粒可行性及方法。2)初步探讨黄芪VLNs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黄芪VLNs提取方法的建立采用超速离心法和尺寸排阻色谱法对黄芪水煎液中的囊泡样纳米颗粒的提取进行比较;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追踪分析仪对黄芪VLNs进行表征鉴定,对比分析适合黄芪VLNs的提取方法。2.黄芪VLNs的成分分析使用液相-质谱法分析黄芪VLNs中的化学成分、脂质成分,使用测序技术检测 microRNA。3.黄芪VLNs 口服途径的体内分布①黄芪VLNs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雄性ICR小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DIR-VLNs组3只,DIR组1只,分别口服DIR-VLNs和DIR后,动态观察1h,3h,4h,6h小鼠体内黄芪VLNs的分布变化。②黄芪VLN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分布:雄性db/db小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DIR-VLNs组3只,DIR组1只,分别口服DIR-VLNs和DIR后,动态观察1h,3h,4h,6h小鼠体内黄芪VLNs的分布变化。4.黄芪VLNs miRNA治疗气虚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出黄芪VLNs miRNAs的相关靶点,利用SymMap数据库检索气虚证症状相应现代医学症状(MM症状)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索其相关基因,取气虚证排名前100的基因与黄芪VLNs的相关靶点的交集,初步确定为黄芪VLNs治疗气虚证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3.7.2软件获取核心靶点;KOBAS和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进而预测黄芪VLNs治疗气虚证的关键靶点和通路。5.黄芪VLNs的药效学初步研究①雄性ICR小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38只。模型组小鼠进行睡眠剥夺一周后,根据抓力将模型组分为黄芪VLNs组12只(10.6 g·kg-1),黄芪水煎液组13只(10.6 g·kg-1)和模型组13只。正常组和模型组按照10 mL·kg-1灌胃PBS,每天1次,连续给药5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的抓力、脉搏、脏器指数等相关证候指标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②雄性db/db糖尿病小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VLNs高、中、低剂量(21.1,10.6,5.3 g·kg-1)组和二甲双胍组(0.25 g·kg-1),每组 7 只,另设7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胃给药3周(每日1次),每周观察小鼠空腹血糖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胰腺病理形态情况;采集小鼠粪便进行肠道微生物16S rRNA多样性检测。结果:1黄芪VLNs提取方法的建立超速离心法获得的黄芪VLNs电镜下呈典型茶托状或凹陷的半球状,背景干净;尺寸排阻色谱法提取的黄芪VLNs形态较差,囊泡有所损坏,背景相对干净。超速离心法得到的黄芪VLNs粒径相对较小;分布较集中,原始浓度为3.0×1011个/mL。粒径峰值165.8 nm,峰面积占比95.2%。平均粒径大小172.4 nm,主要在100-300 nm之间分布。尺寸排阻色谱法获得的黄芪VLNs粒径相对较大·;粒径范围较宽,原始浓度为2.2×1011个/mL。粒径峰值193.2 nm,峰面积占比90.9%。平均粒径大小216.7 nm,大致在70-400 nm之间分布。2黄芪VLNs的表型特征与组成成分2.1黄芪VLNs的表型特征超速离心法获得的黄芪VLNs电镜图显示其有明显的双层膜结构,呈典型茶托状或凹陷的半球状。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显示黄芪VLNs原始浓度为4.9×1011个/mL,粒径峰值152.4 nm。实测平均粒径大小195.2 nm,大致在100-300 nm之间分布。Zeta电位分析显示,峰值-21.6 mV,峰面积占比91.5%。2.2黄芪VLNs的组成成分1)黄芪VLNs脂质成分黄芪VLNs脂质化合物化合物主要包括甘油脂类(如TG、DG等),鞘脂类(如Cer、CerG1等),甘油磷脂类(如PC、PE等);其中TG含量占45%,Cer含量占23%,PC含量占8%。2)黄芪 VLNs microRNA(miRNA)组成黄芪VLNs中表达水平为中、高等水平的miRNA共有75种,表达量>50的共有24种,其中表达量最高的miRNA为peu-MIR2916-p32ss18TC19GA,占44%,其次是 peu-MIR2916-p51ss3AG,其表达量占 29%。3 口服黄芪VLNs的体内分布①ICR正常小鼠:给药1h,3h,4h后,可在小鼠腹部看到荧光,6h后荧光消失,提示口服黄芪VLNs主要分布组织为胃肠道。②db/db糖尿病小鼠:给药1h,3h,4h后,可在小鼠腹部看到荧光,6h后1号小鼠腹部仍可见荧光,解剖后在胃肠道处有荧光,提示口服黄芪VLNs主要分布组织为胃肠道。4黄芪VLNs miRNA治疗气虚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1)黄芪VLNs miRNA益气作用可能与PI3K-AKT等与信号转导相关通路,以及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有关。2)黄芪VLNs治疗气虚证可能通过PIK3CA、PIK3R1、AKT1、STAT3等靶点发挥作用。5黄芪VLNs的药效学初步研究①气虚证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抓力、脉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VLNs组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抓力、脉搏指数极显著增高(P<0.01),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肠道菌群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VLNs组颤螺菌、Negativibacillus、Alistipes inops含量显著增加(P<0.05),柠檬酸杆菌、肠杆菌和巨型球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②糖尿病模型:与模型组比较,黄芪VLNs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P<0.05,P<0.01);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相对丰度。结论:1从黄芪水煎液中提取黄芪VLNs具有一定可行性,且提取方法适合采用超速离心法;2黄芪VLNs含有多种脂质、miRNAs等成分,且口服黄芪VLNs主要分布于胃肠道,不能直接吸收入血。3黄芪VLNs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气虚证小鼠症状,并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其他文献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炎症为主要特点,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多系统损伤。本病常累及脑、体力劳动处于最佳状态的青年男性,晚期出现脊柱强直畸形,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炎症是AS病理变化的始动环节,炎症一旦发生,将引起AS患者病理性新骨形成,使病理改变进入不可逆期,最终致残。因此,
研究一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用药规律,挖掘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方,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详细探讨。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筛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周婉瑜教授门诊治疗的葡萄膜炎的病例资料,汇总患者信息、辨证分型、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入组病例资料数据库。将病例资料中中药名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尽管拥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舒适的睡眠环境,仍然持续出现睡眠起始困难、睡眠完整性破坏、睡眠时间减少以及睡眠质量下降,并导致某些日间功能损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成人失眠的患病率为9%-36%。《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将至少每周出现三次,至少持续出现三个月的失眠定义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不仅影响健康、生活质量、学业成绩等,还与抑郁、焦虑、痴呆症等多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因
1.研究背景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指女性产后4周至12个月间出现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特殊类型,诊断标准和抑郁症相同,核心症状发生均在相同的2周内,包括:情绪低落,兴趣感丧失,快感缺失,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注意力受损,精神运动性障碍,疲乏,产生内疚感和无价值感,和自杀念头。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8~35%。产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社会和生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同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膝痹通方中药口服组与常规西药口服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相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清MMP-13水平、VAS评分、WOMAC评分以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膝痹通方治疗肝肾亏虚型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相关作用机理,为肝肾亏虚型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本方的临床应用推广。[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100例肝肾亏虚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
背景慢性肾脏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发展。目前,对于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为主,并且结合本病的分期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慢性肾脏病早期,主要以治疗原发病、延缓病程进展为主;慢性肾脏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损伤的特征及苦甘颗粒的干预机制,为阐明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作用规律及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机制预测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苦甘颗粒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以OB、DL作为筛选参数,选择OB≥30%,DL≥0.18的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苦甘颗粒各组成药物成分的靶点,Perl语言对药物靶点进行整理以及ID转换。检索Gene C
针刺效应是指通过毫针或电针等针刺疗法刺激穴位,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的生物过程、基因及基因产物等变化,进而调节人体或实验动物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使失调或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引入针灸学,针灸相关的基本理论、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研究逐步开展,针灸效应机制研究逐渐成为针灸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效应机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大量针灸效应知识大多被记录在针灸效应相关文献中。为了指导针
本研究依托课题: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项目—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首发2016-1-4151)本论文由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证候特征探讨和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三部分组成。1文献综述对近10年国内外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以及中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专方专药的认识,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有一个整体全面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围绕在梗死核心区周围的部分心肌组织尚存部分侧支血管的血流供应,这片区域称为梗死边缘区。虽然梗死边缘区内的心肌细胞不会因最初的缺血损伤而迅速发生死亡,但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能够激活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同时由于梗死核心区心肌组织坏死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对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仍然保留着部分功能性,可以对抗急性缺血缺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