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肝脏Lin-CD45-Sca-1-CD49f+细胞的剖析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脏干/祖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对肝损伤的修复和肝脏稳态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报道了多种类型的肝脏干/祖细胞群,但对其确切细胞组成仍不清楚。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小鼠肝脏组织中存在Lin-CD45-Sca-1-CD49f+和Lin-CD45-Sca-1+CD49f-两个细胞亚群,其中前者在体外可同时分化产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本文目的是,着重针对Lin-CD45-Sca-1-CD49f+细胞群,进一步剖析和厘清其细胞属性和功能特征,为鉴定出真正的肝脏干/祖细胞和阐明肝再生机理奠定基础。方法:(1)小鼠肝干细胞的分离:断颈处死C57BL/6J小鼠,取肝脏组织,通过机械剪碎与胶原酶IV消化处理及细胞筛过滤获得肝脏单细胞悬液。(2)小鼠肝脏干细胞表型分析及分选:新鲜分离的肝脏单细胞经抗表面标志蛋白抗体孵育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流式表型分析及含量测定,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靶细胞。(3)肝干细胞的体外分化分析:分选得到的肝脏干细胞经特定的分化培养基诱导培养,培养结束后用抗标志蛋白荧光抗体标记,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其增殖和分化情况。(4)DDC肝损伤模型构建:使用DDC(diethyl1,4-dihydro-2,4,6-trimethyl-3,5-pyridinedicarboxylate)诱导肝脏损伤。模型构建利用6周龄的C57BL/6J小鼠,日常饮食饲喂含有0.1%DDC的饲料,连续饲喂2周。(5)小鼠肝脏组织冰冻切片及免疫荧光分析:取正常小鼠和DDC模型鼠的新鲜肝脏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切片,用抗表面标志蛋白抗体对其染色分析。(6)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结果:(1)Lin-CD45-Sca-1-CD49f+细胞包含CD133+与CD133-两个亚群。对新鲜分离肝脏组织细胞的流式分析显示,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仅在少部分Lin-CD45-Sca-1-CD49f+细胞中表达,约占17.9%;Lin-CD45-Sca-1-CD49f+CD133-和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亚群在肝脏细胞中的占比分别为0.073±0.023%和0.015±0.002%。此外,Lin-CD45-Sca-1+CD49f-细胞均不表达CD133。(2)Lin-CD45-Sca-1-CD49f+CD133+和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的体外分化能力:为探明Lin-CD45-Sca-1-CD49f+CD133+和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功能上的异同,我们利用体外分化实验比较了两者的分化潜能。在适当分化因子存在下并经2周培养,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可分化产生肝细胞(ALB+)和胆管上皮细胞(CK19+),并形成肝组织样结构。相反,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则呈现极弱的分化能力,而且诱导后仅检测到ALB+细胞。这些结果表明,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可能代表了真正意义上或更原始的肝脏干/祖细胞。(3)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数量在肝损伤状态下急剧增加。成体干细胞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对环境刺激做出及时应答,从而保障组织功能的调适和正常发挥。我们利用DDC肝损伤小鼠模型,分析了Lin-CD45-Sca-1-CD49f+CD133+和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群丰度的变化。与对照小鼠相比,DDC处理小鼠的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数量显著上升,其占总肝细胞的比例由0.015±0.005%增加至0.07±0.018%(P<0.01);而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的数量仅有温和上升(0.074±0.015%vs 0.102±0.002%,P<0.05)。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了流式分析的结果。CD133+细胞在正常小鼠肝脏组织中分布稀少,而在DDC模型鼠肝脏组织中的分布相对密集。这些结果表明,肝损伤条件下,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可能发生激活和增殖、进而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4)Lin-CD45-Sca-1-CD49f+CD133+和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丰度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对不同年龄小鼠的分析显示,新生小鼠肝脏中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群的含量(0.05±0.002%)相比青年组(0.015±0.002%)、中年组(0.013±0.003%)、老年组(0.023±0.001%)显著增加(P<0.01),老年鼠肝脏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的含量高于青年小鼠和中年小鼠(P<0.05),但青年鼠与中年鼠间无明显变化。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群的含量(0.38±0.008%)相比青年组(0.074±0.023%)、中年组(0.07±0.012%)、老年组(0.092±0.025%)显著增加(P<0.01),但在其他年龄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文比较分析了小鼠肝脏组织中Lin-CD45-Sca-1-CD49f+CD133+和Lin-CD45-Sca-1-CD49f+CD133-两个细胞群的表型特征、分化潜能以及它们在衰老和肝损伤状态下的活性变化。相比于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Lin-CD45-Sca-1-CD49f+CD133+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并能够形成肝细胞和和胆管上皮细胞。更有意义的是,Lin-CD45-Sca-1-CD49f+细胞呈现特异性的应激诱导,提示其在肝损伤修复中起主要作用。因此,Lin-CD45-Sca-1-CD49f+细胞可能是一个原始的并具多向分化潜能的肝脏干细胞。该细胞群的鉴定及其深入研究将为理解肝脏再生生物学和发展肝脏疾病临床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微孢子虫是一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宿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简称Nb)最早发现于1857年,是专性寄生于经济昆虫家蚕的病原微生物,它引起的微粒子病是蚕丝业的致命病害,而养蚕生产中,化学消毒一直是减少发生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因此研究蚕用常用化学消毒剂(漂白粉、二氧化氯、甲醛)杀灭(抑制)家蚕微孢子虫(Nb)的机理,对防治日益严
学位
研究特殊地貌或特殊生境下的植被和植物群落结构对于了解该区域植物区系成分的来源、群落动态、群落构建模式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天坑是发育于中国西南部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在广西乐业县发现的天坑群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天坑群。为了揭示天坑内“地下森林”与天坑外部片段化生境下森林植被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选择神木天坑和穿洞天坑作为天坑内生境的代表,选择天坑外地面森
学位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作为一种新型低维石墨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光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好的可调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属性、奇特的上转换特性、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化学惰性等属性。GQDs内部的石墨烯结构经掺杂异质原子后,整个共轭平面的电荷密度和能隙会得到有效调节,从而实现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调控,拓展了GQDs的应用范围,由于
学位
研究背景:核纤层蛋白在维持细胞核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细胞的核组装、基因调控、DNA修复等生理活动。目前有超过400个位于LMNA基因上的核纤层蛋白病已有报道,但与其相关的病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本实验中,通过构建lamin A R60G、lamin A Y481X、lamin A Q493X突变质粒,把三种突变通过脂质体转染方式转入Hala细胞中,并对Hala细胞进行细胞核结构与功能,以
学位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大部分高等植物根系共生,在农林、环境等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发现AMF对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产生深刻影响,对AMF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猫儿山是广西最高峰,在不同海拔高度生物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有代表性较强的中亚热带完整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带。山中植被、微生物等资源丰富且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关于猫儿山森林生态系统中AMF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
学位
化疗为当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毒副性、耐药性及化疗后的肿瘤易复发性是降低化疗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前药是降低化疗毒副性的主要方法之一,有效调节化疗的免疫调节活性成为克服耐药及抗肿瘤复发的主要策略。因此,ICD免疫激活效应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策略。本论文通过前药的方法,将具有调节ICD效应的光敏剂或化疗分子与IDO抑制剂形成系列复合前体化合物。在分子水平上,通过高效液相分别证实了各个前药的释放过程。在
学位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能量存储元件以其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填补了传统静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空白,而电极材料的性质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与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相比,碳材料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电极材料,但是如何在保持较高功率密度的前提下提升能量密度以及降低其生产成本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本论文主要利用啤酒厂废弃硅藻土为原料,合成分级多孔碳材料。实验采用简单的碳材料合成工艺,实现对碳材料孔
学位
研究目的肿瘤实现免疫逃逸的一个主要机制是通过改造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免疫环境。肿瘤进程中免疫系统的特征性变化是髓系细胞群的异常扩增。大量积累的髓系细胞不仅抑制T细胞而导致肿瘤免疫耐受,而且直接参与肿瘤干性、血管发生、基质形成和上皮向间充质转化等过程,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查癌症病人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髓系祖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产生情况,探究肿瘤相关髓
学位
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为唇形科(Lamiaceae)鼠尾草属(Salvia)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在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腹泻、腹痛、痢疾等疾病。根据现有的报道可知鼠尾草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萜类成分,但对红根草的有效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较少,且国内红根草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控制标准还没建立。本实验选取鼠尾草属植物红根草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进一步的丰富红根草的化学成
学位
目的:心脏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心脏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干细胞的自新和分化能力下降,但是目前对心脏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仍不是很明确。Nr1d1是孤儿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属于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在心脏组织中呈昼夜节律性表达,以血红素依赖的方式参与昼夜节律调节。生物钟紊乱已被证明可加速机体衰老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小鼠心脏干细胞的Nr1d1表达变化以及Nr1d1敲低和过表达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