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佛教造像服饰研究

来源 :李桂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传入云南后,持续了长期的传播与发展,于南诏、大理国盛极一时,而有“妙香佛国”之称。其中,南诏作为云南佛教的起兴阶段,不仅民众普遍信仰,王室贵族也十分尊崇,南诏晚期更是废道教、尊佛教,大力修寺铸像。随着佛教大众化、民间化,云南还形成地方化佛教——阿吒力教。而自南诏始,其主要地区就有佛教痕迹,佛教在传播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产生接触,并在地域、民族、社会等因素影响下,吸收了部分当地习俗文化,呈现出造像等佛教艺术的在地化、世俗化,其中以诸佛教造像的服饰造型最为显著,这也成为南诏与其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佛教造像作为研究南诏宗教、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其服饰造型体现了南诏文化的独特性和混融性,印证了南诏存在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又由于大多造像出现于南诏末至大理国初,而大理国初的佛教造像风格与南诏阶段基本一致,故研究中也囊括此时段。总的来说,南诏佛教造像服饰研究结合其来源、影响因素等社会历史背景,以寺塔、石窟、遗址出土造像等为主要对象,并根据相关经书对佛教造像及服饰造型的记载,来分析各类佛教造像服饰,旨在探索南诏佛教造像服饰艺术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南诏时期的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南诏佛教具有多源特征,其造像服饰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各类佛教造像服饰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南诏佛教造像主要有四类,现根据佛教、造像规律和南诏历史等,将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佛、菩萨造像服饰。佛、菩萨是佛教最重要的神祇,其服饰规制历史久远且已成体系,南诏佛教中佛部造像服饰以“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佛衣居多,菩萨造像服饰造型则在南诏晚期更加活跃和丰富,整体上,两者风格主要受印度密宗和汉传佛教影响。第二部分,护法诸天造像服饰。南诏时期,护法神信仰和神像供奉逐渐兴起,一些石窟摩崖中出现了相关造像,这些造像服饰造型基本遵循佛教规制,但具体尊像又同其他地方存在区别,并与当地习俗文化联系。第三部分,佛教相关世俗凡人造像服饰。这部分造像源自现实世界,以社会存在为参照,其服饰特征与南诏社会的服饰及习俗紧密联系,既表现社会的“佛化”,又体现佛教的世俗化、在地化。第四部分,南诏佛教造像服饰影响因素与意义。云南佛教渊源复杂,主要有印度、中原汉地、吐蕃的影响,同时还带有东南亚及南亚美学艺术特征,而本土文化也不容忽视,这些内容都极大地影响了其造像服饰造型,并在演变和文化交流中展现了佛教精神、世俗观念和社会思潮。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灾难报道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栏目用及时、真实、深度的报道,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缓解焦虑,彰显出公共媒体在关键时刻的新闻、社会和公益价值。灾难报道叙事是现代社会理解灾难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凝聚起社会关于灾难的集体记忆,重塑国民的灾难行动模式,影响公众对风险意识的建立与强化。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将《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栏目从1995年至2021年的灾
学位
外来流动人口是我国各级城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重视流动人口的福利,解决好流动人口城市融合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融入是流动人群在新的社会空间不断调适自身的微观行动过程,不仅与其个人禀赋和资源获取能力有关,还与客观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环境有关。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建成环境作为流动人口生活空间的重要
学位
1939年10月31日,《重庆市政府公报》创刊,重庆市秘书处的公职人员兼任编辑者和发行者,主要刊载了陪都政府颁布的政令法规,记录了会议记录、施政计划以及各行政部门审核发布的重要命令。至1943年12月底,《重庆市政府公报》共出版51期。1944年1月,该报改编为《重庆市政》,共刊行12期。《重庆市政府公报》作为战时首都的政府公报,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统治意志,反映重庆人民的抗争。目
学位
本文从延安形象建构的角度出发,探寻延安形象是如何在国统区书写和传播的,分析延安的媒介形象如何从一个经济落后,条件恶劣的“不毛之地”转变为万千青年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本论文紧扣抗日救亡的时代语境和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环境,首先按照传播主体将延安形象在国统区的传播路径分为“自说”和“他说”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构和传播延安形象的,除国共之外的第三方媒介又在关于延安的舆论争夺战中发挥着怎
学位
赵君豪是我国新闻史上重要的报人。以赵君豪为中心,从他的新闻人身份出发,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围绕他的成长经历、新闻实践、新闻著作、新闻思想等主要方面和重要成就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赵君豪在跌宕起伏的大时代背景下的职业选择与思想演变,揭示赵君豪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地位与价值。通过史料的收集与整理,以赵君豪的著作文章以及和他有关的原始材料为基础,尝试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更加综合、全面地研究新闻人物赵
学位
仫佬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乡——柳城县古砦仫佬族自治乡的社会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节庆节日、神话传说及古民居建筑等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的基础上,梳理仫佬族地域文化的历史及现状,探寻仫佬族民族文化特点,探析仫佬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并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的方法对仫佬族民族文化进行视觉形象创新设计研究。本文总体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研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
学位
现实主义影视作品追求纪实化、真实化、生活化的镜头语言表达,演员的表演也渗透出真实、自然、细节化的特征。而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微相表演”更是对演员真实、自然和细节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生活中,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出“微相信号”来与他人和自我进行交流,那么,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是有意识地塑造角色的行动,表演的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交流,这就需要演员有考究地组织和选择“微相信号”表达出人物的思想
学位
1999年,黄忠廉教授首次提出“变译”理论,至今,已有23年的发展历程了。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变译理论,致力于变译理论的批判、应用和深化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变译理论为理论基础,选用笔者在哼奈斯文化传媒公司实习期间两场观影活动的口译材料为研究对象,将变译理论与纪录片的交替传译实践相结合,探讨如何运用变译手段解决纪录片交替传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问题
学位
底线思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六大思维方式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思维观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发展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发展底线面临挑战。为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体现出坚持与善用底线思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学位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愈发显著,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然而,受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源不足、浪费和错配现象。为了实现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在适应未来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升级等社会经济环境下合理配置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