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优良食味粳稻品质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已从温饱转向温饱与美味并重,因此,大米的食味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稻作区,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育成了一批食味有特色的材料,但对食味突出新材料的食味特性及其成因一直缺乏系统分析。为此,本研究选取2020、2021年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与辽宁省食味稻区域试验的全部试材,及吉林省近年审定的中晚熟食味优良品种及新品系为试材,对其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试材间差异及其联系;从中挑选食味最优和食味相对差的各五个品种进行稻米剖层解析,进一步分析稻米层次成分含量与食味品质的联系;最后从北方粳稻及课题组育种材料中通过感官品尝选取极良食味与极差食味品种,多角度研究其食味品质特点,从而揭示东北优质粳稻食味品质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食味稻新材料间感官品尝的食味值及米饭外观、色泽、气味、滋味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感官品尝结果,食味评分大于秋田小町的品种吉林省占比最多达到35%,其次是黑龙江省,占比24%。综合评判,裕粳香6号、吉粳830、鑫禾981分别为本地区食味最优秀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感官品尝结果与饭食味计、RVA各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饭食味计的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与综合评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利用感官品尝的食味值,按Ward法将试材分为四类,类间食味值存在显著差异。2.通过材料间米粒粒长分析可知吉林地区短粒米偏多,黑龙江地区中粒米和中长粒米偏多,而辽宁省目前存在多种粒型。但粒型与食味没有联系,可能二者是分别选择获得的性状。稻米碾磨处理后(由外到内称为L1、L2、L3),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矿质元素N、P、K、Ca、Mg、S分布在稻米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层次蛋白质、直链淀粉与感官品尝、食味计、RVA谱特征值各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与极显著相关性。所得结论如下:(1)直链淀粉主要集中在最内层,蛋白质主要集中在最外层,矿质元素由外到内依次减少。(2)L1层、L2层的直链淀粉与崩解值、起浆温度、气味存在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滋味、食味计值、外观结构、口感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起浆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L2层的蛋白质与峰值粘度存在显著负相关。L3层的直链淀粉与崩解值存在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滋味、消减值存在显著负相关。(3)L1层、L2层的N元素主要与食味计各指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L2层的P元素与最低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存在显著负相关。L1层、L3层的Ca元素与最终粘度、消减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g元素与峰值粘度、崩解值存在显著正相关。L2层、L3层的K元素主要与RVA特征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L3层的P元素主要与感官品尝、饭食味计各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L1层、L2层、L3层的S元素主要与感官品尝性状与食味计相关性状存在显著负相关。3.通过稻米食味感官品尝及性状差异性分析表明,食味优良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低,崩解值高,峰值粘度偏高,消减值、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氨基酸含量均偏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优质稻米充分糊化,蓬松且排列整齐网孔状结构发达,食味较差品种糊化特征不明显。进一步相关关系表明,在选育食味优质的水稻品种中,主要性状为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在5%-6%左右食味值高,粒长与粒厚都会间接影响稻米品质。生米与米饭品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米饭煮熟后的食味性状值会降低。4.年际间比较,品种与年际互作差异性分析发现,理化性质、RVA特征值等多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辽宁盘锦地区、辽宁铁岭地区、吉林地区2020年品质性状整体高于2021年,黑龙江两年变化差距不显著。
其他文献
水稻(Oryza sativa)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病害是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的重要限制因素。木质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水稻生长、组织器官发育、抗倒伏、抗病和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苯丙烷途径是木质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其合成通路上的关键酶,在水稻生长发育、代谢、抵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中起重要作用。克隆编码木质素合成通路的关键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对水稻抗倒伏和抗病品种
学位
花药和花粉的发育是一种复杂的遗传现象,很容易受到阻碍,导致雄性不育。因此,需全面了解雄性不育的潜在分子和生化机制,以扩大其杂交育种的范围。本文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e,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Zhonghui8015,wild-type,WT)筛选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的典败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abortive pollen 90(ap90)。突变体ap9
学位
目前我国化肥用量过度且利用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生物菌肥作为一种新型有机肥料,对土壤结构和作物品质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吸肥特性不同,对不同类型肥料响应的敏感性也可能有差异,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辽宁稻区典型的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与日本典型的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以下简称RIL群体)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
学位
玉米瘤黑粉病是威胁我国玉米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长期的抗病研究表明,收集玉米抗病资源,挖掘抗病基因,通过分子育种培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课题组前期利用以高抗瘤黑粉病自交系齐319为供体,高感瘤黑粉病自交系掖478为轮回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R445能够显著提高瘤黑粉病的抗性。本试验以R445和轮回亲本掖478为材料,人工注射接种瘤黑粉菌,明确瘤黑粉菌侵染对抗感材料不同时间节点(
学位
水稻叶片衰老是一个年龄依赖性过程,它的启动受到包括植物激素和代谢状态在内的内源性因素的严格调控。已知营养和水分缺乏以及遮荫会加速叶片衰老,因为营养的缺乏会促进蛋白质水解和植物资源的再循环。由于早衰,分蘖、叶片展开和中午光合作用受到干旱胁迫的抑制。渗透调节物质和有机酸的积累、光合效率的降低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是水稻典型的生理生化耐旱反应。植物在适应外界生物环境的过程中,蛋白磷酸酶通过调控多个蛋白激
学位
水稻抽穗期主要受光周期、气温、相对湿度等内外环境条件,以及作物自身内的遗传因素共同调节作用,它标志着植物正由营养生长逐渐过渡到生殖成长。光周期是控制水稻抽穗开花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而光周期中引起水稻开花的两个重要因子为Hd1和Ehd1。目前水稻中Ehd1通路机制研究相对清楚,但对参与Hd1途径的分子机理研究相对较少。该论文主要是从Gimbozu伽玛射线突变性中筛选出来的一个抽穗时间提前突变体,并对
学位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头孢噻呋作为首个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是治疗鸭细菌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据报道,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影响药物在肠道的转运从而促进其吸收。但尚未见有关木犀草素对头孢噻呋在鸭的肠吸收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鸭的外翻肠囊模型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探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对头孢噻呋肠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
学位
产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形态如叶片卷曲度和大小会影响光合作用。适度的叶片卷曲有利于叶片保持直立,这一性状可以有效减少种植群体中植株叶片之间的遮荫率,增加群体光合效率。本研究中,对一个水稻卷叶突变体u56进行生理特性及功能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分蘖期前,突变体u56的叶片卷曲性状不明显,在分蘖期,叶片极度卷曲。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苗期叶片卷曲度增加了2
学位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内及细胞间隙中,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镉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是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镉敏感性具有差异的两个栽培大豆为材料,探究从野大豆分离出的内生菌,对镉胁迫下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研究内生菌缓解大豆镉胁迫的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供试的野生豆内生菌3号-7号菌中,筛选出7号菌对大豆促生长和
学位
随着我国耕作面积的减少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玉米高产育种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玉米株型育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株高、穗位、叶长、叶宽、叶夹角是玉米株型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对控制玉米叶长、叶宽、株高等性状的QTL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先玉335和郑58杂交后代选育的一对高世代姊妹系L1和L2为亲本,构建两个群体,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对株型进行定位。1.对比L1和L2株型相关数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