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者承认到多维正义——论霍耐特承认理论及其发展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承认理论的酝酿、承认理论体系的提出到多维正义论的勾画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以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发展轨迹为主题,分析了其思想的来源,对黑格尔承认思想的经典改造以及从一元的承认到多维正义的发展过程。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思想来源,包括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的为自我持存而斗争的思想,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思想以及一些现代学者对承认的不同角度的阐述,这些都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本文的第二部分详述了霍耐特的“为承认而斗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霍耐特在接受承认形式三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承认而斗争的动机——个体遭受蔑视,同时也从承认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三部分则是对霍耐特以承认思想为基础的多维正义论的分析,涉及到从“承认”向“多维正义”转变的原因、对多维正义领域的阐述以及对多维正义的好社会的理想预设。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了一个总体评价,论述了其对社会批判理论的贡献,承认理论本身的不足以及承认理论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罗伯特·金·默顿的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科学、知识、社会问题及政策等诸多领域。默顿因为在批判传统功能主义以及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经验功能主义,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以及提出的介于宏大理论体系与经验研究之间的“中层理论”。  默顿的功能主义以结构功能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经验研究为特征的范式,为人们科学理解社会运行提供了成功的范
学位
近几十年来,用现代量词理论的手段研究自然语言成为逻辑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广义量词理论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学和语言学研究者开展此类研究的必备工具。这两方面的核心论题是量词的表达能力问题,这也是广义量词理论领域的基本问题。据此,本文主要集中在广义量词表达力这个问题上,并就几个相关议题进行讨论,以挖掘自然语言中蕴藏的丰富逻辑题材:  首先,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广义量词的表达力问
学位
对傅山哲学思想的研究探讨,以往学者更多侧重傅山批判理学的立场,从其反奴性、推崇个性解放等角度展开,而忽视其思想的创见。有学者也对傅山“泰初有无”之本体论、逻辑观、伦理观、认识论、自然人性论、社会历史观等做分别探讨,但没有能寻出一个一贯的思想线索作指引与连接,给人一种傅山思想不成系统、支离破碎、缺乏创建的错觉。  本文通过对傅山思想的研究分析,试图从傅山针对理学的“天理”概念提出的“无理”范畴为视角
学位
传统中国儒家学术大致可分为汉学与宋学两派,汉学又分今文学与古文学两派。宋学重在从内在心性出发而建构起儒学形上学,汉学则重在运用考据、训诂方法解读传统儒家经典。古文学尊周公而重在解释周朝礼乐文化制度,今文学尊孔子重在阐发传统经典的微言大义。公羊学之“《春秋》新王说”就是今文学阐发孔子微言大义从而为万世立法的代表,是儒家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具体表现,将《春秋》置于专制君主的权力之上,限制王权而实现儒家士
学位
异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概念,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懈追求注定使其成为人们永远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异化与每个人如影随形、异化程度与过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时代,深入探究异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文本解读、历史追溯、归纳分析等方法,研究哲学史上明确提出异化问题的思想源头——卢梭的异化观,进而分析卢梭异化观对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近代以前,
学位
虚无主义已然降临,并成为大众话语或主流思潮。现代人深受着虚无主义的侵害,社会理想、道德信条滑坡,意义世界严重疏离,人处于无信仰的深深忧虑与不安之中,却又安于其中。作为一种思想史事实,虚无主义与两种传统思想相关。一些学者将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关联,认为虚无主义的根子在于形而上学关于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二分,克服虚无主义就要拒斥传统西方形而上学。另一些学者认为当下历史主义思想适应了多元化、相对化,拒绝
学位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以其理论的穿透力和密切关注现实问题而著称。而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历时最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其研究领域之广是其他派别所无法比拟的。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领军人物,无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开创了对西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和发达工业文明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批判理论的基础,并为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初,理论界在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关系问题上,就存在着很多不同看法和认识。在一百多年的比较研究中,国内外大致形成了“一致论”和“对立论”两种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完全一致性的观点最早源于恩格斯,后来“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等理论家继承了这一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是典型的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对立论”者的代表,其核心观点是恩格斯
学位
物质变换思想是马克思庞大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未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一直处于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边缘区。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不仅可以拓宽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问题域,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而且对我们思考和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的文本为依据,用哲学分析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层面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
作为19世纪后期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代表与价值哲学兴起的领军人物,在面临黑格尔之后科学对哲学消解,哲学遭遇危机之时,文德尔班首创价值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哲学存在的价值意义,实现了价值论转向。而这些价值论思想及转向的过程体现于其著作《哲学史教程》中。然而,学术界对文德尔班的研究却往往局限于文德尔班对哲学史的独特贡献,对于《哲学史教程》也多将其归于一部哲学史的教科书著作。因此,本文以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