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地区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夏家河剖面)土壤发育特征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exxf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南地区滨海黄土处于我国黄土分布的最东缘,较好地记录了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演变过程。本研究以辽南地区典型滨海黄土-古土壤序列夏家河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学、土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方法,通过剖面形态观察、光释光测年、元素组成分析,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揭示了辽南地区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发育演化特征,并与其它区域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土壤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深化了对东北沿海地区深厚黄土剖面土壤发生学特征的认识,为研究东北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形成过程以及解译其中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奠定了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夏家河剖面厚1735cm,存在三处砾石层,分别位于剖面250cm、1382cm及1691cm处,为208.97±11.58ka BP以来经风成沉积形成的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包括全新世土壤S0(厚48cm,13.00±0.81ka BP至今),黄土层L1(厚660cm,56.19±3.63ka BP~13.00±0.81ka BP),古土壤层S1(厚492cm,136.33±7.20ka BP~56.19±3.63ka BP),黄土层L2(厚362cm,159.82±7.67ka BP~136.33±7.20ka BP)以及古土壤层S2(厚173cm,208.97±11.58ka BP~159.82±7.67ka BP)五大地层。剖面整体上以砂壤土、块状结构为主,颜色以5YR~7.5YR为主,古土壤层色调(干态)大于黄土层,最红土层出现在古土壤层S1中908~993cm处,古土壤层多中等发育,而黄土层多为弱发育。(2)夏家河剖面土壤元素组成以Si O2、Al2O3、Fe2O3为主,三者之和大于87%,常量元素含量顺序为Si O2(71.60%)>Al2O3(11.83%)>Fe2O3(3.65%)>K2O(2.68%)>Na2O(1.74%)>Ca O(1.48%)>Mg O(0.99%)>Ti O2(0.63%)>Mn O(0.07%)>P2O5(0.05%);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Ba(577.06μg/g)>Zr(326.39μg/g)>Sr(168.28μg/g)>Rb(94.27μg/g)>V(63.61μg/g)>Cr(50.96μg/g)>Zn(46.75μg/g)>Cu(17.38μg/g)>Ga(13.53μg/g)>Nb(11.18μg/g)>Co(10.38μg/g)>Th(8.27μg/g)。(3)夏家河剖面土壤红化率指数介于0~12,化学蚀变指数(CIA)介于53.75~65.96,风化化学指数(CIW)介于63.22~76.31,CPA指数介于76.73~86.09,Na/K指数介于0.79~1.11,K2O/Al2O3指数介于20.50~28.56,Na2O/Al2O3指数介于16.16~30.33,以及Rb/Sr介于0.50~0.74、Ba/Sr介于1.95~2.65,表明夏家河剖面土壤基本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阶段,993~908cm土层达到了中等化学风化水平。结合A-CN-K化学风化三角图,指示夏家河剖面土壤基本处于Ca、Na淋失阶段,993~908cm土层存在去K趋势。(4)夏家河剖面自下而上1735~1262cm,土壤发育程度减弱,1262~908cm土壤发育程度开始增强并达到发育程度最强的层次,从908~445cm土壤发育程度又开始减弱;445cm至地表,土壤发育程度又呈增强变化。土壤发育程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影响,同时沉积特征也表现出一定影响。当土壤发育程度趋弱,对应气候呈逐渐干冷趋势;反之,土壤发育程度增强,对应气候呈逐渐湿热趋势。辽南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土壤发育特征记录了晚第四纪以来辽南地区经历了208.97ka BP至152.11ka BP、152.11ka BP至103.82ka BP、103.82ka BP至24.27ka BP以及24.27ka BP至今四次大的气候波动。(5)与国内其它地区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发育特征对比,结果表明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呈现章丘(63.21)>洛川(61.66)>辽南(59.37)>钟梁(51.24)的趋势;Na/K比值呈现出钟梁(1.48)>辽南(0.98)>洛川(0.96)>章丘(0.94)的趋势。辽南地区与洛川、章丘及钟梁地区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整体上均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阶段,其中章丘和辽南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土壤发育最强层次达到了中等化学风化程度,钟梁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土壤发育最弱层次处于未风化阶段。进一步统计分析经度、纬度数据,结果表明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影响的温度、降水量差异直接影响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发育特征。
其他文献
辽西地区铁矿资源丰富,长期铁矿采选以及大量铁矿尾砂堆放,造成土地损毁和生态环境破坏。根据国家矿山复垦与生态恢复的政策要求,矿山通常采取边开采边复垦的方式,对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在复垦过程中,受可用土壤资源量少的限制,部分矿山尝试利用铁矿尾砂与土壤复合构造土壤剖面的工艺措施。通过调查,由于采取的铁矿尾砂与土壤复合构造土壤剖面的工艺和配比各不相同,复垦后的农田作物产量存在差异。目前辽西地区利用铁矿尾砂
学位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肥力的基础,不仅维持着农田生产力的稳定,其在土壤中的转换更是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玉米秸秆作为土壤重要的外源有机质,其还田后会影响土壤呼吸、总有机碳的累积矿化和激发效应,且受秸秆组成成分差异和土壤自身肥力水平影响显著。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针对不同施肥处理(包括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碳矿化和激发效应的内容较多,且以实验室培养方式为主,而在田间尺度细化秸秆不同部位还田及与土壤肥力
学位
土壤作为一种历史自然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具备特有的发生与演变规律。土壤发生学理论认为,一定的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分布与其形成条件关系密切。生物气候条件控制着较大区域性土壤类型(地带性土壤)的形成分布,小范围地方性的土壤类型(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受微域的母质类型和地形特征影响。但在调查实践中经常发现,在母质类型和地貌特征相似的较小区域范围内会同时出现多种反映不同地带性土壤类型镶嵌分布的土壤景观特征
学位
近年来,我国大型湖泊和城市湖泊水质不断恶化,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这与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有关。富含氮磷的废水排入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进而引起水体水华,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生活。天然沸石是多孔硅铝酸盐晶体,对氨氮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但对磷的吸附性较差,而稀土镧对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亲和性,可用于改性吸附剂。本文将稀土镧结合在天然沸石上,分别以氨氮和磷的吸附性能为指标,
学位
目的:研究远程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中医特色健康指导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体检科就诊的18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94例联合组与93例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联合组给予远程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中医特色健康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自
期刊
农田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被残体、根系分泌物和施用的有机肥,而土壤有机碳的转化过程则是由土壤微生物调控。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受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外来植物残体碳的质量决定了微生物对底物分解利用的难易程度,进而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不同底物利用的差异。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养分环境情况,也必然会导致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因此,研究肥力水平不同土壤中微
学位
作物高产需要获得充足的氮,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会降低氮效率,还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因此,合理的氮素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农田土壤耕作中,随着各种机械的使用及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已经造成土壤犁底层变厚、变硬,土壤耕层变浅等现象发生且愈发严重。过厚、过硬的犁底层会导致作物根系无法深入穿插,作物不能利用到深层土壤养分,同时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固存、吸收和转化养分能力减弱,
学位
为获取高额经济价值,设施农业普遍存在大量水肥投入的现象,尤其是氮肥投入高的问题尤为突出。设施生产的水氮投入通过影响土壤环境条件及相关微生物活性与数量,改变氮素供应的数量和形态,进而影响土壤氮转化过程和氨氧化微生物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因此,开展设施土壤水氮调控对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对于探明水氮调控下设施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连续8年设施水氮田间定位试
学位
土壤中秸秆碳氮的分解与固定受地膜覆盖(简称“覆膜”)和施肥的影响。然而关于不同覆膜(包括覆膜和不覆膜)与施肥(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4;有机肥配施氮肥,M2N2)下秸秆碳氮在土壤团聚体中分配与固存特征仍不很明确。本研究利用13C15N双标记技术,通过分析秸秆来源碳氮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氮的相对贡献,定量秸秆碳氮在团聚体有机碳氮组分(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学位
地膜覆盖和氮肥广泛应用在全球的农业生产中,它们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期覆膜下作物高产和高生物量收获会降低土壤养分,地膜的残留也会影响土壤结构,因而可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遗留效应。长期施用尿素氮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持续酸化可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特别是磷,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会造成作物磷限制,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沈阳农业大学长期覆膜和施肥试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