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与“巴—土家”文化新探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巴人所创造的文化与土家族所创造的文化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个限定的地域内进行历时的、宏观的考察,以探究从巴人到土家族的演变,进而思考少数民族区域与中原王朝的互动及二者关系的嬗变。首先讨论巴人与土家族的族源问题。潘光旦先生曾提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后裔的观点,虽然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但结合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材料,土家族作为巴人的主要继承者是可以成立的。而从语言、图腾、血缘等方面的线索看,巴人与土家族的主体应属于氐羌系统。巴人与土家族的族群构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与汉族、濮越等民族相互渗透、融合。看待巴人与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还需要注意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区分,以及主源与支流的差异。其次讨论巴国的问题。郙王剑铭文与包山简、望山简、上博简等材料都出现了“郙”字,学者们对该字的理解有不同意见。根据李学勤先生的考证,“郙”即历史上的巴国,这一说法已经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包山简记载了公元前316年楚国大司马率军救巴一事,上博简《陈公治兵》的新材料则说明在楚武王之前巴、楚两国曾数度发生战争,有助于弥补巴、楚早期关系史料的空白。本文还结合考古材料讨论了“巴—土家”文化的汉化进程。在秦并巴国之前,巴国处于中原王朝的辐射范围,受楚文化的影响又极为强烈。秦并巴国之后开始急剧向汉文化转变,土著特征逐步消失。在土司制度盛行的时期,汉化进程达到高峰。可以说,“巴—土家”文化的汉化进程是中华民族逐渐融合、形成并壮大的缩影。
其他文献
改革与发展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医学教育,由于对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基础性意义,在社会卫生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研究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必须解放思想、遵
近年来随着光复初期档案材料的进一步公布,使得光复初期的台湾,特别是对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成为台湾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和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做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不可接触者”在印度种姓制社会里过着极度悲惨的生活。同样出身“不可接触者”的安姆贝德卡博士,成长过程中的被歧视和侮辱的经历,以及马哈尔种姓与生俱来的不屈服的性格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之一是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互相依赖,并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空间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而作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奏与序幕的区
清代台湾的城垣建设反映了清代台湾历史发展的一些特殊性。从历史背景与建设过程方面来探讨清代台湾的城垣建设也是观察清代台湾历史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台湾
本文主要考察了泰和县桃源萧氏宗族的发展过程、组织化建设、宗族与国家地方政权的关系、社交及姻亲网络,剖析了一个大姓强宗在区域社会中发展宗族势力,维持其望族地位的诸种方
禅让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新出土文献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上博简《子羔》和《容成氏》为禅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引发了学界探讨禅让的热情。 将“禅让事件
当今社会,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决定着社会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是生产力最集中、生产要素最富积的领域,最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地
《论语》在原始结集之后,虽经始皇焚书,秦末战乱,仍靠口耳相传和辗转传抄保留了下来。至西汉初,共有三个主要文本:《齐论》、《古论》和《鲁论》。《汉书·艺文志》对此三种文本有
本文以福建省明溪县莘七娘信仰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探讨民间信仰中神祗产生、发展的一般轨迹及民间信仰与国家、地方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本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