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惩戒制度中失信人权利保护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社会信用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信用缺失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却愈发凸显。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褒扬诚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自2014年起我国制定并开始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该制度运用经济制裁和道德谴责两种手段,在打击社会失信行为、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失信惩戒实践中却时常出现对失信人合法权益侵害的现象,如何确保失信惩戒制度高效实施的同时保护失信人合法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失信人权利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进一步界定失信人权利保护的内涵、分析失信惩戒制度中失信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域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建议。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失信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首先对失信惩戒制度下的失信行为、失信主体、失信惩戒措施进行了厘定,将失信行为与违法行为、道德上的违约行为、失信关联行为进行了区分;惩戒的主体应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不应扩充到其子女及其他家属,同时应注意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作出区别对待。惩戒的时间期限虽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制,但应尽可能科学合理设置时间期限,以避免对失信人过度惩戒。在惩戒方式的选择上应注意对失信人个人隐私的保护,防止侵犯其名誉权、进行人格侮辱的行为。失信人权利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护惩戒执行过程中被侵犯的基本权利,包括人格权、自由权、财产权、程序性权利等。第二部分对失信人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保护失信人合法权利,应严格限定法律上的失信行为,避免将生活中抽象模糊的道德评判标准运用到法律中。在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应遵循明确性原则、禁止不当联结原则、比例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等一般法治原则,同时应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理保证行政机关的执行程序合理公正、保障失信人的程序性权利不受侵犯;当申请执行人与失信人的权利存在冲突时,应合理平衡双方利益;当公权力与失信人的个人权利产生冲突时,应合理限制公权力的运行以保护失信人的个人权益。第三部分对失信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现阶段我国没有专门的社会信用法,失信惩戒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地方性法律中,这导致失信惩戒制度适用范围混乱、模糊。失信惩戒主体界定模糊导致实际被惩戒的对象不仅仅是失信人本身,其子女、其他家属也会受到牵连。失信惩戒是一项多部门合作的制度,信息共享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执行效果并导致重复惩戒问题,对失信人退出执行名单造成困难。当失信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救济途径的缺失无疑是雪上加霜,失信人在何时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申诉,法律上欠缺相应的具体规定。第四部分通过对失信人权利缺失的原因分析,结合域外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路径。第一,提升失信惩戒规范的立法等级。根据法律保留原则,涉及到减损失信人权利、增设失信人义务的法规应由人大主导制定,同时应制定统一的专门立法并与相关法律、制度衔接得当,形成多层次、严密的法律规范体系。第二,明确失信名单的列入标准,避免惩戒范围扩大化。第三,建立统一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法院为主导、多部门联合参与,实时更新失信人相关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四,完善失信人权利的救济措施,健全告知异议程序和退出程序,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纳入国家赔偿,同时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问责。
其他文献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数量与日俱增,老年人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近年来失能老人相关问题不断得到社会关注,失能老人的照顾工作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在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顾多为家庭照顾,照顾者大部分是家庭成员,失能者的老伴、子女等。照顾失能老人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辛苦的任务,照顾内容枯燥重复,任务艰巨,总体照顾时间较长,没有喘息服务,照顾者社交与活动时间大大缩减,社会交往较少。照顾者的照顾价值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变成了城市,农村居民也成为了城市居民。外部环境的变迁、日常生活轨迹的变更,迫使新城市居民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模式,服从城市社区规范的约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在这样的条件下,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受传统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大,这样,其“主观文化”发展的速度就会远落后于城市空间发展的速度,由此产生了适应上的问题。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正如
学位
数字化浪潮到来的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信息化、数字化与老龄化重叠交汇的时代,老年人也成为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参与数字化生活存在着媒介知识储备不足,数字媒体使用内容较单一等方面的局限,社交需求仍是老年人使用数字化媒体的主要动力。然而疫情的出现打破了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依靠智能形式
学位
儿童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时期的认知、行为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没有过多精力照顾子女,选择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这是隔代抚养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祖辈们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容易受到文化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出现照顾能力不足的情况,不仅自身压力大,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位
算法作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便利,同时在应用中也产生了算法歧视等一系列问题。从内涵上来看,算法歧视与现实中的歧视具有相似的本质,不同的是,算法歧视产生的后果更为系统化。算法歧视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消费领域常见的算法杀熟现象,不特定群体受到的特征选择歧视,以及特定群体间的关联歧视。细究发现,算法歧视是由于数据预先偏见、算法公平性存疑、透明度欠缺、监管乏力等原因造成。种种原因导致
学位
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技术类型,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类开始了改造现有生物类型,甚至开始改造人类自身的新时期。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广泛,公众对其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安全性越发敏感并且越发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影响已经不止触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已经开始触动
学位
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借鉴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宝贵经验,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纳入职务犯罪治理领域。同年10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认罪认罚从宽确立为一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实现了与《监察法》的有效衔接。毋庸置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我国职务犯罪领域治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该制度贯彻了党中央“惩前弊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体现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服务
学位
近年来,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的逐步提高,其在轻罪案件中的适用已日趋成熟,与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等密切配合,在高效节约司法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重罪案件的适用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对于重罪案件的适用,无疑是承载了司法宽容精神,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惩罚犯罪等功能。尽管各地的办案机关已经开始对重罪案件适用该制度进行探索,但总体来看重罪案件适
学位
经济快速发展、交通日益便利加快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由于生活、工作等原因选择搬到城市居住。以往关于进城人口城市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大多以进城儿童、青少年、老人为研究对象,很少有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的中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中年人相较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产生迁移行为的原因包括寻求工作机会、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等。从照顾孙子女角度来看,在性别构成上,男性照顾作用不
学位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目标。自此,最高人民法院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出台一系列规定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顶层制度设计。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提出,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日益成为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制。随着乡村现代化进程加快,乡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