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坪地区新元古代晚期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比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iamei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元古代地球上曾被认为发生过异常强烈的全球性冰川事件,以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该时期存在Sturtian和Marinoan两次全球性冰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这两次冰期之后的末元古纪,还出现过一次冰期,即“Post-Marinoan”冰期。该时期海相碳酸盐地层中碳同位素组成出现多次强烈的负漂移,研究表明冰川地层与碳同位素负漂移总是相伴出现。通常认为新元古代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基本记录在同时期海洋中,继而保存在沉积的海相碳酸盐中。鉴于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是研究新元古代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开展地层对比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柯坪地区新元古代晚期地层开展了碳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并与三峡地区及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进行区域对比,初步探讨该区碳同位素的变化及与冰期的关系。 本次研究系统采集了新疆柯坪地区新元古代晚期地层的海相碳酸盐样品。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奇格布拉克组和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碳同位素值总体以正值为主,并且在奇格布拉克组下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正漂移;在寒武系与奇格布拉克组之间、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顶部及底部等三个层位出现了三个负漂移。这些特征与三峡地区新元古代晚期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相似,表明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和奇格布拉克组分别相当于三峡地区的陡山沱组中、上部和灯影组。其中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顶部的负漂移对应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顶部的负漂移,而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底部的负漂移可同陡山沱组中部以及库鲁克塔格地区汉格尔乔克组冰碛岩顶部的负漂移对比。
其他文献
印度和欧亚板块在新生代早期的碰撞,不仅形成了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而且也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活动走滑断裂和冲断构造,并对其周边地区的构造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项研究以大庆油田葡Ⅰ组聚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和宏观分布规律为研究目标,针对影响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聚合物驱微观驱油效率和宏观波及体积,开展了天然岩
海底热液系统及其周围生物群落的发现是二十多年来全球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研究上的重大科学突破和科学成就。海底热液系统的发现彻底地改变了对海洋矿产资源的认识。另外,黑烟
以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为研究对象,在物探资料(测井、地震)解释、古生物鉴定等基础上,结合多口钻井岩芯观察,在研究区古近系东营组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
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是了解深部地幔热状态,探求区域甚至全球构造事件的重要窗口。华南早侏罗世的岩石组合为双峰式火山岩和辉长岩-A型花岗岩+/-正长岩,它们呈近东西向分布于湘
学位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是粤北地区典型的巨厚型及细脉带型矿化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其成因问题引起了矿床学界的强烈兴趣,先后提出了多种成因观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以硫化
草地沙化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沙化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人类生存基础的丧失,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研究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被视为当代社会及未
滑坡灾害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经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5年6月17~23日,福建省建瓯市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雨过程,诱发大量中小型滑坡灾害。本文以建瓯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