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与塑料排水板加固山区软弱路基比较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工程性质差,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质量及经济要求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非常重要。本文结合遂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变形监测项目,从现场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比较研究经碎石桩和塑料排水板加固后路基的变形、孔隙水压力及路基稳定性等方面特征。
  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地表总沉降
  经两种方式加固后的软基,沉降变形均主要发生在填筑期。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在填筑期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95.58%~99.01%,预压期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0.97%~4.22%;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软基,在填筑期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79.48%~88.52%,预压期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11.48%~20.52%,平均总沉降量与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断面相差约70mm。
  经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实测沉降与模拟沉降平均差值小于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断面,约小10mm。
  2、差异沉降
  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实测平均差异沉降量为32mm,比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断面平均差异沉降量小约27mm。
  3、侧向变形
  经两种方式处理后的软基,侧向变形均主要发生在填筑期。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填筑期平均最大侧向变形量约为48.2mm,预压期平均最大侧向变形量约为3.9mm;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软基,填筑期平均最大侧向变形约为67.3mm,预压期平均最大侧向变形量约-3.5mm,总的平均最大侧向位移量与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断面相差约11.7mm。
  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实测与模拟侧向变形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别,最大侧向变形量随时间变化接近;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软基,侧向变形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有较吻合,最大侧向变形量随时间变化相差大。
  4、模拟孔压及稳定性
  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基,孔隙水压力消散快,无需预压或需压较短时间;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软基,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需要3~6个月预压时间。
  选择Ordinary、Bishop、Janbu、M-P四种计算方法模拟稳定性,计算出最小稳定系数Fs;碎石桩处理软基断面均大于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断面。
  5、工期及造价
  软基处理阶段,碎石桩处理软基施工工期较长,路堤施工及预压阶段,无需预压或预压期很短;塑料排水板与其相反,与碎石桩相比总的施工工期较长。
  处理1000平方米造价,碎石桩处理软基造价高于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含预压费)2.5~4.5倍。
其他文献
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大省,大规模地下矿产开采不可避免的引起上覆岩体变形拉裂,直接威胁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贵州省大方县云龙山变形体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其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变形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访问资料还原云龙山下伏采空区的大致形态,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底摩擦物理模拟试验、UDEC和FLAC3D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变形体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如下:  
学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在泥石流流域内产生了大量的固体松散物质。在暴雨作用下,这些固体松散物质将产生极具破坏力的泥石流,危害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地震过后的重建工作。2010年8月14日,在强降雨作用下,位于汶川大地震震中的映秀镇附近发生群发性泥石流,据查共爆发了21条泥石流。其中,造成灾害最为严重一条泥石流沟冲出大量固体松散物在沟口堆积,形成的堰塞坝阻断岷江使其改道,致使岷江水泛滥淹没映
学位
台风滑坡灾害具有其特殊性,不仅与斜坡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相关,更与台风大风和台风强降雨特点等相关。温州地区作为台风滑坡灾害发生的典型地区,2004年-2009年先后有11次台风严重影响该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共诱发了195处台风滑坡。  虽然滑坡灾害在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评价和区划方面已有不少研究,然而专门针对台风滑坡灾害地区进行的区域性评价及区划至今尚未发现。  本文以温州市为研究区域,在充分认识台
学位
都汶高速公路位于“5.12”汶川地震震区,靠近岷江,毗邻有“生命通道”之称的都汶二级公路,是一条进入汶川灾区的快速通道。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这些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种类全、密度大、强度高、致灾重等特点,对都汶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分析隧道穿越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堆积体时灾害体与隧道稳定性间的相互关系,开展强震后隧道穿越次
滑坡是各种地质灾害中频率最高、损害最大的灾害类型之一,滑坡一旦失稳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各种工程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甘肃省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滑坡灾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因此对该地区滑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成都理工大学的500g·t大型土工离心机,模拟锁儿头滑坡在天然+降雨工况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并利用地质工程分析法、极限平衡法及
学位
会议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顺层斜(边)坡是各种岩质斜(边)坡中相对最容易发生破坏的一类斜(边)坡,其力学机制多为滑移-拉裂或滑移-弯曲。由于顺向岩质斜(边)坡发生变形破坏后大都具有规模巨大、治理难度极高、治理费用不菲等特点,因此对于重大枢纽工程而言,该类高陡斜(边)坡稳定与否往往决定着坝址工程能否成立。雅砻江中游拟建的卡拉水电站右岸为高差达600-700多米的高陡倾角的顺层斜坡,组成斜坡的岩性为薄—互层状
期刊
观音岩水电站左岸坝后边坡高度达430m,开挖放坡坡度最陡在70°以上,该边坡的稳定性成为制约电站厂房安全运营的重要问题。同时,边坡所在地段发育有大平坝背斜,转折端位于坡体下部,且岩性较为复杂,主要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砾岩,其中砾岩互层发育。复杂的构造、软硬相间的岩性以及砾岩的溶蚀现象,给边坡稳定性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对此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和一定的理论意义。  作者在现场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