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多尺度孔隙结构的甲烷吸附行为特征及其微观影响机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的资源禀赋特点促使高效清洁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而煤层瓦斯的抽采利用不仅有利于我国主体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也能有效预防矿井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对煤中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与CH4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尺寸孔隙结构的CH4吸附特征、解吸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完善CH4在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中的赋存和运移规律,指导矿井瓦斯抽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岩石力学、吸附科学、表面物理化学、量子力学、分形几何学和流体力学等理论,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手段,构建了煤中多尺度孔隙结构与CH4等温吸附特性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煤中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与CH4扩散动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CH4在煤中不同尺寸孔隙结构中的赋存和运移规律及其内在影响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煤中CH4极限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1.5 nm以下的微孔结构。根据压汞法、低温N2(77 K)吸附法和低压CO2(273 K)吸附法对煤中孔隙结构的量化表征结果表明,煤中0.33~1.5 nm微孔孔容和比表面积与总孔容和比表面积的比值分别在68%和97%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煤中CH4朗格缪尔体积VL与微孔孔容和比表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9392和0.9116,说明1.5 nm以下的微孔结构是决定煤中CH4极限吸附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2)煤中CH4主要以微孔填充形式吸附于0.38~1.5 nm的微孔结构中。通过构建极限条件下煤中CH4吸附能力的数学模型,证实了煤中CH4的吸附形式为微孔填充和单层吸附两类;当CH4压力无穷大时,除长焰煤外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中93%以上吸附态CH4都以微孔填充形式储存在0.38~1.5 nm的微孔结构中,1.5nm以上孔隙结构的外表面以单分子层形式吸附的CH4不足7%;通过GCMC模拟结果表明,孔隙尺寸越小,吸附达到峰值时所需压力越低,该孔隙CH4吸附能力与总吸附能力的比值随压力的降低逐渐增加,说明低压条件下煤中0.38~1.5nm微孔结构提供的CH4吸附能力与总吸附能力的比值远高于93%。3)煤中CH4扩散动力学特性主要取决100 nm以下的孔隙结构。根据煤中CH4扩散特性与不同尺寸范围孔隙容积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煤样初始有效扩散系数与不同范围阶段孔容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孔隙尺寸约为50~100 nm;随着平衡压力的增加,相关性系数最高时对应的孔隙范围向大孔径方向转移;随着解吸时间的增加,相关性系数最高时对应的孔隙范围向小孔径方向转移,说明煤中100 nm以下的孔隙结构是决定CH4扩散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4)基于煤中不同尺寸孔隙结构的CH4赋存和运移特征将孔隙划分为不可接触孔、填充孔、扩散孔和渗流孔。将煤中所有CH4分子无法进入的孔隙(小于0.38 nm)统称为不可接触孔;0.38~1.5 nm的填充孔中CH4仅以吸附态赋存,吸附形式为微孔填充;1.5 nm以上孔隙中CH4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形式共同存在,吸附态CH4在孔隙表面遵循单分子层吸附形式,游离态CH4在孔隙中央遵循玻义耳定律赋存;将煤中1.5~100 nm和100 nm以上的孔隙分别划分为扩散孔和渗流孔,分别在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的驱动下进行气体的传质行为。5)基于煤中CH4吸附形式建立了DA-Lmi/mo等温吸附模型。根据CH4在不同尺寸孔隙结构中的吸附形式构建了煤中多尺度孔隙结构的CH4理论吸附模型,结合极限条件下不同吸附形式CH4的占比情况将理论吸附模型简化为DA-Lmi/mo吸附模型;对比Langmuir与DR吸附模型对煤中实测CH4等温吸附数据的拟合效果,发现DA-Lmi/mo吸附模型能更好地表征煤中CH4的等温吸附特性;同时,DA-Lmi/mo吸附模型能够克服Langmuir和DR吸附模型的限制,反映煤中不同吸附形式CH4的赋存特征。6)基于煤中CH4等温吸附特性初步建立了新的孔隙表征方法。根据GCMC模拟技术获得的不同尺寸孔隙结构的CH4等温吸附特性,构建了多尺度组合孔隙结构与CH4等温吸附特性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拟合煤中CH4实测吸附数据,获得煤中不同尺寸孔隙结构的最优解;对比低压CO2(273 K)吸附法对煤中微孔结构的表征结果,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微孔结构分布规律相似,4组煤样0.38~1.4 nm孔隙容积的相对误差都不超过8.70%,说明利用常见的煤中CH4吸附等温线逆向推算煤中微孔结构是可行的。7)基于煤中CH4吸附相体积不变假设建立了新的绝对吸附量计算方法。根据GCMC模拟技术获得不同尺寸孔隙结构中吸附态CH4的密度分布规律,发现不同尺寸狭缝形孔隙结构中的CH4极限吸附相密度在0.253~0.396 g/cm~3之间;说明煤中CH4吸附相密度远小于液态密度(0.421 g/cm~3),因此,基于常用的吸附相密度等于液相密度假设计算得到的CH4绝对吸附量可能并不可靠。根据CH4分子在不同区域的受力状态,假设煤中CH4吸附相体积不变,结合煤中CH4实测吸附数据,获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绝对吸附量;拟合发现煤中吸附空间的CH4极限密度在0.304~0.358 g/cm~3之间,说明新的绝对吸附量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本论文共有图124幅,表33个,参考文献303篇。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90年代生命美学在中国发展以来,生命美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人具有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人的三重生命为出发点对乡村及其生命活动进行审美考察,意味着在生命美学视野下来研究乡村美学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人的生物生命是人存在的现实性,社会生命是人存在的价值规范性,那么精神生命则是对人的现实性和规范性的超越。在乡村中,乡村居民的生命活动对其生物生命需要的满足,直接维持了其生物生
学位
清季以降,时代巨变,政局动荡,众多救国济世的风流人物纷纷登场。作为清末进士、旧式文人的谭延闿,历经清末新政、辛亥风云、南方革命、国共北伐和南京开府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由立宪转向共和,从追随孙中山到拥护蒋介石,最终成为国民党元老,步入国民政府的权力中枢,被誉为“不倒翁”和“药中甘草”。其成功不仅为时人所仰慕,更为后人所探求。本文以《谭延闿日记》和相关人物的日记、年谱、档案等为史料,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探讨
学位
中国美学研究,生命美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国当代生命美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与实践美学为主流的美学论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美学流派。本文以中国当代生命美学代表人物潘知常与封孝伦的生命美学思想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当代生命美学的美学思想。首先是对中国当代生命美学话语突围时代背景的梳理。百年的美学发展历程要密切联系具体的“文化场”“审美场”,20世纪的中国是极不平凡的。整
学位
在法律上,惩罚性赔偿是指由人民法院根据被侵权人的请求所依法判处的超出损害赔偿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是一种加重赔偿,是在针对侵权人故意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之外,对侵权人进行处罚以防止重犯,同时也达到威慑他人的目的。《民法典》对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侵权责任编第1232条规定了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即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
学位
电力系统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和保障。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为了评估电网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电网引入了韧性的概念。深入研究电网韧性评估方法和提升措施,以提高电网在极端灾害中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电力调度优化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
学位
【目的/意义】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基础,社科人才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时间不长,在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咨政人才短板之痛。【方法/过程】基于智库建设的空间场域,研究从静态的社科人才布局结构和动态的运行管理与决策成果转化结构,分析社科人才发挥作用的深层机理和实践困境。【结果/结论】研究指出,破解单一化、小规模、临时性的人才布局结构,弱团队、简易化、传统型的运行管理结构和同
期刊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1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中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当重视价值观培养的命题,拓宽了职业教育视野。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
学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MIMO)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提升设备连接数、频谱效率和覆盖范围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天线数和用户数庞大的M-MIMO系统中,低复杂度近似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检测性能接收机的实现是M-MIM
学位
随着5G、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开始向智慧农业迈进。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深入影响、促进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进行智慧农业生产的动能和助力。研究对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的科技应用创新进行总结,凝练出科技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形成能够引导智慧农业科技推动的路径突破。
期刊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已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影响早期儿童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主要是基于文字的阅读,图画、图像的阅读被遮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可视化技术在转变人类的阅读观念,图文并重的视觉素养观念影响着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变革,以视觉素养的视角来关照早期阅读素养发展的特点就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将从早期阅读素养的图文意识、图文阅读能力与图文阅读品质特征三个维度出发,以实验方式考察4~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