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广东电影的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年影史间,广东电影经历过高峰与低谷,上世纪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的两次黄金时期更使独具岭南特色的广东电影在中国影史上独树一帜,风骚一时。进入新世纪,在全球化的潮流及以合拍片为主的趋势下,广东电影经历着一次革新的同时亦保存着自身的地域特色,以影片中或显性或隐性的话语表达和文化诉求,重新建构起新时代广东族群的身份。因此,本文尝试对新世纪广东电影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探究。身份认同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在理论上追问自己在社会和文化上是“谁”(身份),以及如何和为什么要追问“谁”(寻求“认同”)。同时,身份认同中最具争议的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的社会身份或文化身份到底是普遍的、固定不变的还是流动的、被人为地建构起来的;二是“我”(“我们”、“主体”)与“他”(“他者”、“他们”、“客体”)的关系问题。经过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及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等人的研究和阐述,以身份认同理论来考察当代转型文化或曰大众文化兴起语境中的电影场域已成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为“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通过分析广东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指出其影像文本上的“增补性”(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地方性补充)、影像结构上的“前倾性”(过去历史与现代生活的交接)以及影像语言上的“奇观化”等特点最终分别指向一种身份政治,即通过集体记忆的选择机制确认族群的身份认同、通过文化创伤的体验克服现代性个人身份的焦虑以及通过民俗元素的奇观化形成一种指认性的身份场景,进而确认自我族群;第二章为“现代性与身份认同”,通过分析广东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及城市题材影片,指出其在现代化建设初期凸显的一种“现代化预设”价值观,从而表现为一种“前现代性”,而一旦步入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开始对现代社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焦虑体验,由此展开对现代性的反思,之后更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广东族群在现代化未完成的状态中被迫进入后现代症候的思考,电影文本中的后现代话语也因而凸显;第三章为“他者与自我认同”,主要从他者之香港作为强者形象、他者之外来工作为关怀对象及本土作为乌托邦意象三个方面去探讨广东电影如何借助文本内外区域文化的交流和展示,以“他者”为参照物,或曲折或隐蔽地表达了广东电影的某种文化诉求,从而再次确认广东族群的自我认同。本文主要采取社会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广东电影的研究范围,探究了新世纪以来在商业模式的运作下广东电影是如何凸显本土意识与身份认同的流变,同时又为当代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案例,也为新世纪广东电影及岭南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世界工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机器替代人的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逆袭”,中国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嵌入世界产业链,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基础中心
电子情报侦察是现代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战场态势和军事、技术情报的重要手段。随着雷达从固定的模拟系统向数字可编程系统的不断发展,采用相控阵天线的多功能雷达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手法,将其利用于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中,对于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学习积极性提高有较大意义。加之合理评价活动的配合,更能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
优化方法是优化问题中模型求解参数的方法,它通过降低代价函数来间接提高模型性能。本文首先从梯度下降引入,依次概述了梯度下降的变体、自适应学习率算法,以及其他方面的优
本文从Fe(OH)3胶体的制备方面对Fe(OH)3胶体电泳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大学英语的教学也是文化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文化素养,大学英语的教学所承载的文化传递作用应该充分发挥。结合教学实践
小学中年段是低、高年段的过渡阶段和衔接纽带,而这一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够加强拓展学生的识字范围,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对打造书香童年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小学中年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我国部分城市发生了大范围的持续雾霾天气,国家对
作为华语影坛的领军人物,李安曾数次获得国际大奖,获得主流媒体肯定。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自不言说。本文从电影美术设计的角度入手,试图找寻李安围绕叙事创造出完美视觉效果
分布式计算源于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执行多个指令,协同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的过程。分布式计算是把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