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季风圈理论看云南与东南亚水生态文化的整体性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用季风圈理论来研究文化现象是近年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一大亮点。且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学界兴起了云南与东南亚的文化整体性研究。研究范围涉及了考古、文献、货币、族源、古代交通、铜鼓等。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运用季风圈理论研究云南与东南亚的文化关联。我将从季风圈的视角出发,借助大量的文献资料,立足于人类学与文化地理学环境、文化、宗教、制度、社会等相关理论,围绕云南与东南亚地缘、水认知、水信仰、水技术利用、水的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文化现象讨论云南与东南亚水文化生态的整体性。通过一一梳理水作为一种物质因子介入到了云南与东南亚文化的界定中,特别地提出季风圈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下所形成的水生态文化体系是建构云南与东南亚文化关联的重要因子,在表达了对云南与东南亚季风水生态文化发生、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同时,季风圈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也完成了其理论的新诠释。季风圈是一个地理范畴,是一个由水文化体系结合而成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概念,是一种研究物质环境与人的活动相互作用产生文化的新视角。
其他文献
在元代的行政机构中,宣慰司是处于行省之下的一个官制机构,它起到了承上其下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它的研究几乎没有,大都是放在行省之下进行探讨。本文主要是对至元十
格鲁派首寺甘丹寺的住持甘丹赤巴,由于是宗喀巴法位的继承者,故而被视为格鲁派教主,在格鲁派当中有很高的地位,在藏族群众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从宗喀巴算起,到1954年任职的
学位
云南苗族的花山节是一年一度苗族族群团聚、求偶和娱乐的盛会。本文通过分析关于花山节的历史记忆、苗族的婚恋观和行为、花山节中的宗教活动以及新的花山节传播方式来讨论花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电视、电台、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业绩下滑非常明显,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地市级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在这场变革中受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平面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视觉审美元素作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平面设计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平面设计中灵活运用视觉元素,能够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质量与水平。基于此,本文立足平面设计实际,以视觉审美元素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其在平面设计中的构建策略,以期能助力我国平面设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视觉审美元素;平面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国内外人类学家对祭品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作为沟通入神的重要媒介,祭品的重要地位无容置疑,而在这其中尤以食品类祭品为重,它也是最具普遍性和最吸引神灵的礼物
面子是一个中国本土化的概念。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学者们从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对比入手,从语义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这个概念进行了研
语言和社会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语言的发展演变,换句话说从语言的发展演变也可窥见推动语言发展演变的社会因素。二者的互动就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位
本主文化是白族社会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本主崇拜是白族的宗教信仰,本主仪式是本主信仰的实践。白族本主崇拜体系中有各种仪式,这些仪式是白族人与本主联系的桥梁,人们的愿望和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