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静电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芯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微米级尺度上对芯片进行散热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高效导热薄膜材料为芯片散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采用纳米流体的静电雾化沉积制备高效导热薄膜材料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纳米流体因其自身物理性质的特异性,其静电雾化特性区别于普通流体,深入了解纳米流体静电雾化特性并探索其破碎机制可为发展高效薄膜制备技术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对纳米流体的静电雾化特性进行了基础性的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采用显微高速数码摄像技术对纳米流体的静电雾化模式转变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以不同组份的纳米流体为研究介质,精确捕捉了不同工况下纳米流体雾化形态的演变行为;探索了质量分数及流量等因素对纳米流体雾化模式转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质量分数的升高,纳米流体的锥射流模式区间逐渐缩小,过渡到锥射流状态的临界电场强度逐渐增大,而电导率的升高使得纳米流体更易过渡到多股射流模式。流量的增加削弱了雾化的稳定性,形成锥射流及多股射流所需的电场强度越高。绘制了电场强度和流量影响下特定组份纳米流体的雾化模式图,为探索和发展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奠定了基础。基于纳米流体静电雾化模式的转变规律,对各雾化模式下的液滴沉积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液滴粒径呈减小趋势,滴状模式下液滴粒径呈指数减小;锥射流模式下液滴粒径呈线性减小;多股射流模式下液滴粒径变化较为复杂。流量的降低可使液滴粒径有所减小,但液滴粒径减小并不明显;流量降低后,液滴粒径分布较宽,小粒径液滴所占比例有所升高。对不同组份纳米流体荷电液滴在气动作用下的变形破碎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荷电液滴袋状破碎过程;中随着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荷电液滴袋的生长及袋的破碎所需时间逐渐减少;高荷电量的乙醇液滴与低荷电量的石墨-乙醇纳米流体液滴在破碎过程中,破碎所需时间以及形态都极其类似,这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促进了气动作用下荷电液滴袋状破碎的进程。
其他文献
可压缩湍流作为制约航空航天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对其基础问题—零压力梯度可压缩平板湍流边界层(CTBL)—展开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在国家973重大专
风电场并网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风电场等值模型的研究对于分析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和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为例,深入研究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等值模型及其风电场的等值模型。根据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和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S函数和基本模块分别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方便地搭建风电场的仿真模型,包
飞行器面临的飞行任务多种多样,不同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器的性能和布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对飞行器的飞行效率、机动性能和多任务适应能力等综合需求的不断提高,可变形
本文论证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汽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可行性,把嵌入式操作系统与DSP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到系统的主控制器,并对实验室原理样机的硬件和软件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全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采用主控制器、上位机和CAN总线冗余技术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单片机节点对调节系统的转速、功率等进行模拟操作和控制。本系统的主控制器的据处理采用了TI公司最新推出的32位定点DSP TMS320F281
学位
纳米流体是近些年伴随纳米科技的发展,以及众多发展领域对具有高传热性能、良好黏性与浸润性、稳定的传热冷却工质的需求而诞生并快速发展的。同时,近些年随着微电子机械及纳米
该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异构网络平台上的大规模编程问题;2.分布式并行有限元计算环境;3.Web协同并行计算范式.另外,该文在详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Internet的一些关键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地球大气边缘所在的70-120km空域范围内的飞行器是未来空天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一方面它能够实现对所有航空器的覆盖,另一方面也对低轨航天器具有有效威胁,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限单元法中,形状简单的三角形板单元以其对复杂边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使用于任意形状剖分(包括自动网络剖分)的优越性,被广泛采用.其中离散的Kirchhoff三角形板单 元因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