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阶层的跨期选择:未来取向和生命史策略的作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对贫困问题的理解和干预,对于增进个人福祉、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贫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单纯的物质支持很难持续性地改变贫困者的现实处境。造成贫困不断延续以及固化的原因,除了物质资源的缺乏,“心理贫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非理性的决策就是“心理贫困”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考察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决策中的特点及其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也有利于寻找恰当的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的形成和固化。
  以往大量研究发现,低阶层者在跨期选择中具有更高的延迟折扣率,即更加“短视”;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了与之前研究不一致的结果,即低阶层在跨期选择中并不必然比高阶层表现出更高的延迟折扣率。低阶层者在未来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下,在不同类型的跨期选择中也同样表现出长计远虑的特征。那么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个体在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什么因素影响着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变量通过何种机制对不同阶层的跨期选择产生了影响?本文将通过三个研究回答以上问题。
  研究一通过相关法,以大学生为被试对社会阶层和跨期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检验,并考察了未来取向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低阶层在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取向在主观社会阶层和跨期选择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未来取向较低时,低主观阶层的被试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高主观阶层的被试;在未来取向比较高的条件下,高低主观阶层者的延迟折扣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研究二采用2(社会阶层:高vs.低)×2(未来取向:高vs.低)被试间设计,选取非学生成人被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对未来取向进行操纵,进一步检验了研究一的调节模型。结果再次验证了研究一的结论,即不同阶层在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取向有效调节主、客观社会阶层和跨期选择的关系。
  研究三引入生命史策略作为中介变量,以解释未来取向在社会阶层和跨期选择之间的调节作用。在网络问卷平台上选取非学生成人被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法对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社会阶层和延迟折扣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但是相关水平并不显著;未来取向在社会阶层与和延迟折扣率之间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验证;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未得到验证,未来取向和社会阶层的交互作用未能显著影响生命史策略;生命史策略在社会阶层和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社会阶层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慢速的生命史策略,在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率也越低。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检验了不同阶层在跨期选择中的表现,补充了关于社会阶层的行为决策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并且为改善贫困的持续和固化提供了可能的干预路径。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提升教育水平可以通过提高师资力量和提高教育普及程度等途径,但最根本的方法则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投入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专注。因此,学业投入的相关研究已逐渐成为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在个体的毕生发展过程中,初中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此时青少年的身体与心智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而其学业能力的发展也在此阶段出现转折(马虹,2015)。由于初中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周遭环境的影响
学位
近几年,教师群体的幸福感问题引起了不同行业的关注,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人际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对其身心发展以及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深入探究心理资本在小学教师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
学位
近年来,职业倦怠这一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不停地向我们昭示着: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不可小觑,并且对于个体、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大负面影响的现象。本文意在寻找有效的途径去缓解企业员工的职业倦怠,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意义,使企业合理地运用其人力资源实现经营目标。本文通过对以往的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分析,探讨主管支持感、职业倦怠和心理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心理资本各
涉密民警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他们坚守在隐蔽战线,保守国家秘密,承担着重要工作任务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因受职业特性影响,涉密民警群体无法像他人一样,与家人、朋友分享工作中的压力与经历,这使得涉密民警在工作方面的消极心理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容易引发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对职业的消极评价等职业倦怠行为。  由于涉密民警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涉密民警职业倦怠行为的减少更多依靠其工作环境所带
学位
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不仅受到刺激物自下而上的引导,还受到记忆表征自上而下的引导。即使是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工作记忆表征,也可引导注意。过往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研究多关注刺激的颜色,任务的知觉负载,工作记忆负载等任务属性的作用,缺乏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针对困难的搜索任务中出现的,搜索快组注意引导,搜索慢组注意抑制的现象,过往研究仅从时间维度解释,认为注意抑制的形成需要时间,忽视了个体差异因素的作用
宽恕作为道德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内容,指被冒犯者克服对冒犯者的消极情感、认知与行为,代之以积极的情感、认知与行为。基于心理资源有限性理论,自我损耗后会引起自我调节功能变弱从而做出一些不道德行为,不利于个体宽恕他人。本研究探究不同人际冒犯情境下自我损耗对个体宽恕水平的影响。  研究一选取5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我损耗对宽恕的影响,以及冒犯情境在自我损耗与宽恕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
学位
近年来,我国出现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等社会趋势,社会公正受到很大挑战,民众心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低社会阶层的大学生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出现大量沉迷游戏、小说等只注重眼前享乐、缺乏长远目标的行为。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本研究提出三个想要考察的问题:第一,在大学生群体身上,社会阶层与长远目标追求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二,如果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其心理机制是什么?第三,这种心理机制是否存在边界条件?
学位
近年来,个体慈善捐赠事业如火如荼开展,本文从公益“洁癖”现象分析入手,从个体特质因素、社会情境因素和广告诉求因素等角度,深入探讨在不同社会情境下不同特质的个体面对不同广告诉求时捐赠行为的差异。  研究一探讨了不同特质性公我意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面对不同广告诉求下捐赠行为的差异,共包括两个子实验。实验1a探讨了在私下情境中,特质性公我意识个体和广告诉求对捐赠行为的交互作用;实验1b探究了在公开情境下,
学位
智慧心理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可靠成果,但以往研究多基于经典量表或后继研究者再编量表,在研究工具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例如文本,开始进入各领域研究者的视线。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编程序分析中国被试关于智慧内涵的文本信息来探索智慧心理学新的研究途径和视角。总体研究过程为建立智慧词库,在词库和程序的基础上设计横向及纵向研
天气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与之“相会”的现象,许多学者曾采用各种方法探索天气与情绪、行为和认知之间的关联,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大数据技术尝试探寻天气与情绪之间的关联。但是,新技术的使用并未使天气的心理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反而使其日渐枯竭与重复。这一现状也促使我们去怀疑以往研究所采取立场与方法的合理性。换句话说,传统里实证主义式地、采用量化手段将天气与情绪分别拆解,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