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结构包含产业结构、股权结构、规模结构、地域结构等一系列范畴.中国证券市场在股权结构上引入了以国有股为控股地位的、包含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等多形式的股权制度,实现了公有制属性在证券市场上的成功移植.该文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再把股权构成细分为股权控制类型和股权类别,联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通过对2001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各股权结构变量和经营业绩变量的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在不同持股比例范围内与上市公司绩效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大股东权利需要制衡才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以社会法人为主要股东的股权分散型公司业绩最好,并随着持股比例范围变化而有一定波动;行业的竞争性越强,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业绩相关性越强.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针对中国股权制度的"中国特色",该文提出了改善中国股权制度的一系列建议: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其中发展三板市场全流通是一个有益尝试;鼓励上市公司发展债务融资;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扶持民营经济.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上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至今,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与变革。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与变革问题研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在研究视角上对美学的文本、观点进行整合创新,并在研究内容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中国美学进行创新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
学位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以其为主题的哲学思考呈现出多维度态势。马克思打破了用哲学来解释世界的常规认知,以“哲学是用于改变世界的”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以实践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逻辑基础,在理论演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最终建立了独特而新颖的实践观。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建立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继承中的,传统哲学中的实践观是建构在以纯粹的思辨建立
李材,生活于中晚明时期,彼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作为从小立下“以继往开来为己责”志向的学者,李材的学说旨在救正空疏学风,使道德落归实身。虽源出王门,师承邹守益,但李材自青年时期,就提出对“良知为体”的质疑,认为心意知皆为用,主张标立至善性体,并提出止善与修身的工夫。止善工夫旨在辨察至善,摄心意知之用归于至善性体,明确为学宗旨,属于明宗工夫;修身工夫旨在梳理本末始终,以身为本,据修身以尽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位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在反思胡适、冯友兰、港台新儒家的中国哲学史后写成。本文将对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书写、编撰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的探讨,厘清其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边界,以期对今后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及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所启发。  劳思光将中国哲学视为“引导性哲学”,进而探究合适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方法,提出了独特的“基源问题研究法”。运用此方法,劳思光从中国哲学理论的“发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奠基人,是近代大学教育的开拓者。本文以蔡元培先生的教育伦理思想作为研究内容,祈望从整体上客观地把握其教育伦理思想的理论与意义,以鉴往知来。  论文首先介绍了蔡元培的教育人生和实践经历,讨论了其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蔡元培教育伦理思想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在救亡与启
学位
研究创新实践是时代的要求,是对于当代和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关注。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相对于古代创新实践的自发性、体能性、专制性和渐进性,以及常规实践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近代以来,人类的主导实践方式逐渐完成从常规实践向创新实践的过渡,人类的创新实践出现了自觉性、智能性、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尤其在当代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实践成为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突出特点。对应于此,古代的相
学位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仁”是伦理学说的根本范畴。但阅读《孟子》我们会发现孟子还特别重视“孝”。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孝”是比“仁”更根本的范畴,但他树立了舜大孝的形象,在遇到“孝”与“仁”相冲突的事件时,孟子总是扬孝抑仁,尽力维护孝道。于是我们思考,“孝”与“仁”在孟子的伦理学说中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论语》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句话的不同解释发现,“孝”与“仁”确实
学位
本文把陈确哲学放在明末清初思想转型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对陈确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从中梳理出其思想特质,来探讨陈确哲学对清初理学转向的意义和理学转向的脉络。  陈确哲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具有十分浓厚的思想转型色彩。这种转型色彩突出表现在,他对宋明理学的基本理论作出了新的解释,开辟了一种新的思想方向,而这种新方向正是后来清代思想家的一种共同趋向。这种新方向集中到一点,就是把儒学从理学
学位
近代政治哲学中,世俗伦理的兴起,在自然法传统与共和传统中都遇到了不可回避的张力。自然法传统方面,从格劳修斯到洛克的自然法理论都一直在强调基督教对道德的担保。然而,这种神圣传统与经验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张力重重,使得洛克的政治理论在现代世俗社会中屡屡碰壁;哈林顿,作为古典共和传统在17世纪英国的代言人,执着于整体的秩序而忽视个体的心理学,这使他的共和国构想难以适应个体自由主义充分发展的现代社会。因为,个
学位
自近代以来,科学和宗教一直是影响人类的两种“普遍”力量,它们都是对人类经验的不同方面的表达和阐释,满足人类不同方面和层面的需要,未必互相排斥,可以互相补充整合。两者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科学和宗教传统上被认为是冲突的,人们对科学与宗教各自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其中二十世纪中后期科学哲学的“历史学”、“社会学”转向以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更是促进人们对科学本身以及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