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艺术品外交?怎样运用这种外交手段?其效果如何?这是国际关系领域中一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且意义重大的课题。就像塞缪尔.亨廷顿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文化和文明在现代国际关系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们尝试去理解和解释文化因素是怎样影响现代国际社会中的冲突与合作。宗教、生活方式和音乐都被从不同角度做了充分的发掘,但是作为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品却被忽视了。而想要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文明在国际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艺术品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国家利益,也取决于国家间的认同。更有甚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行为主体的国家会为了相互间的认同而牺牲某些国家利益,很多冷战期间的例子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个观点。这篇文章希望运用多种国际关系理论为这种现象提供一个解释框架,尤其是借助建构主义理论,一些社会学理论和历史学理论同样会得到应用。文明因素和身份认同的相互作用为理解艺术品外交设立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这项研究的背景是从19世纪末兴起一直持续到目前的文化外交,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事文化外交。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选取1912年到1949年民国时期的艺术品外交作为事例进行分析,并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1926年费城博览会与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作为案例,试图还原出当权者从初期对艺术品外交漠不关心到后期极为重视并积极策划这一变化的原因、经过、影响,有时会对东亚另一个强国一日本的艺术品外交进行对比。本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艺术品与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而文明则起着两者间的纽带作用。在本节笔者将会通过介绍艺术品与文明的关系,及论证文明与国际关系间的重要联系。得出本文的主要假设:作为文明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品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深刻的影响了国家间的认同。第二章在第一章的理论基础上,介绍民国初期的艺术品外交,主要侧重于民国初期艺术品交流形式的转变--从最初的民间组织到半官半民到最后官方的积极参与,并尝试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第三章主要作为案例分析存在,本章重点分析了国民政府艺术品外交的巅峰之作—伦敦中国艺术品博览会。通过具体分析此次展览会的时代背景、国民政府的动机、从筹展到参展的过程及本次展览会的影响,来论证第一章的假设,本章也是全文的重点所在。第四章在综合以上三章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外交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