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回归与性别启蒙——“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书写轨迹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文学通常的概念是指建国初至文革前,即1949年——1966年这段时期的中国文学。在这十七年间,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妇女解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女性冲破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开始进入社会主流话语圈子。但在女性社会地位获得提高的同时,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却并未如女性社会地位的改观一样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十七年”表现出复杂的女性意识书写轨迹。   “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这一复杂的书写轨迹和当时文学活动者所面临的矛盾的文化语境选择密切相关。首先,文化约束与性别自由的矛盾语境。一方面,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急剧改观,女性自主意识的凸显,女性成为社会叙述的主体;另一方面,文学活动者却又对于文化传统欲罢不能,其话语表达仍无法彻底脱离传统文化的牢笼,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意识,仍只能在男权话语下得以书写。其次,政治体认与文学自律的矛盾语境。一方面,为获取社会合法的话语表达权,文学活动者必须体认当时的政治语境;另一方面,作为性别群体的女性又力争回归个体自我,回归文学自律。女性意识在以政治为中心的男性叙述话语中很难得到实现。再次,性别在场与书写缺席的矛盾语境。这一时期,女性参与社会革命活动、获取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女性在场表现明显。然而,从文学审美属性以及女性性别审美彰显的角度来看,女性意识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却明显缺席。   在集体认同的社会语境中,作家们进行文本创作时在题材的选择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约而同的流露出英雄主义情结,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无论男女更多的体现为趋于同一的政治符号。同时,由于上述矛盾的文化选择影响,“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总是处于政治、男性、趋于男性化女性英雄等与女性自主意识两相对立的二元结构之中,正是这种对立模式,遮蔽了女性意识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凸显。在性别解放与男性共名对立、性别欲求与革命理想对立、时代错位与同性比对中,“十七年”文学体现出或雄化、或淡化、或蜕化等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   尽管“十七年”文学被认为是一个消解个性、趋向时代共鸣的文学,女性意识仍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但是,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获取,这时候一部分文学作品并没有放弃一贯追寻的女性自我,她们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个人感受书写的女性意识亦没有被消解,个体想象仍以难以察觉的方式充盈于这一时期的文学文本之中。她们发出的声音或许微弱,但还是以如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母性展示的女性生命本体特征;通过情爱对女性个体情感价值的认同;通过家庭书写的女性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战争彰显的女性社会历史价值。   “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书写轨迹,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女性性别审美阐释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在文学审美领域,扛起了社会领域女性解放的大旗,也为当代女性审美经验的建构和书写,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灾难性新闻的研究,对于媒体乃至国家管理来说,一直都是十分重大的课题。然而学界对于新闻报道的研究多倾向于从新闻传播学本身,或者舆情学、社会管理学、伦理学等方面去审视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至今,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这半个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发生着变化。叙事是电视纪录片各种构成因
宁都采茶戏音韵研究结合宁都方言与客家文化,从宏观到微观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客家文化、宁都方言与宁都采茶戏的关系。(2)宁都采茶戏音韵系统的特点。(3)宁都采茶戏音韵个案差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中应试倾向较为明显。其主要表现是:只捉摸近几年高考、中考作文的模式.不重视课本中各单元的作文要求:只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不注意课程标准;只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省时快捷,信息传递量大,信息接受面广,因此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与行为处于抑制状态,受教育对象的主观动力性未能充分发挥,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为此,我们申报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教改课题,该项目分别获得我们所在学院和湖南
本文选取了双重否定中的“不×不”格式(即“不是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可不”、“不应(该)不”),从篇章微观语义结构这个方向,也就是从考察双重否定与其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诗学著作,其中几个重要理论观点显示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积载和话语传承,本文分别对其进行梳理,从中探究《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文论包括古典诗
学位
教学质量评价是个世界性难题,各高校都在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学生评教制度,即让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方法。[1]学生评教制度一般借助“教学质量评估卡”这一媒介,让学生评价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就是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发给学生纸质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卡”,让学生给自己本学期的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打分;或是组织学生上网利用电子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卡”对任
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本区域的历史,更好地传承、弘扬区域文化,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地方史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地方史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开设对象,是能否圆满完成此课程
关于柳永的词,宋代以降的评价可谓夥矣,形成了丰富的词学批评资料。透过这些纷繁的词学批评话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带有普遍性的诠释方法。历代柳永词的诠释方法大体可归结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