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三国抗震设计反应谱及隔震设计方法比较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隔震耗能技术的发展,隔震技术已经从研究领域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目前大约三十多个国家在积极开展基础隔震应用研究,基础隔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桥梁和建筑上。在完善应用研究的同时,隔震设计方法也日趋规范化,美国、日本、新西兰和意大利等四个国家相继颁布了建筑隔震设计规程。我国在2001年7月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也正式编入了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一章。但是,隔震设计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新问题,本文从理论和试验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的研究现状,以隔震建筑应用实例比较多的国家日本、美国及我国的规范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中、日、美规范反应谱和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中国、日本、美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反应谱长周期段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用振动台试验进行了验证。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规范进行考查、对比,理论推导、算例分析和试验验证,具体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分析各国抗震设计要求(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水准和抗震设计方法)及隔震设计思想;比较了中、日、美抗震规范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总结其特点;并对这中、日、美在使用隔震结构设计方法时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了比较; 2.按照这三个建筑抗震规范来设定建筑物的特性,具体研究一个1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模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按照我国规范算出的隔震结构反应的值偏离时程分析的值较大; 3.采用中、日、美规范中的等效线性化法和时程分析法,建立52个工况隔震结构的单质点模型,依照这两种方法分别作出各国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比较分析发现:按照等效线形化法做出的加速度反应谱偏离时程分析法做出的加速度反应谱; 4.针对我国加速度设计反应谱长周期段下降缓慢,以时程分析法建立的加速度反应谱为基准,对按照规范等效线性化法建立的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段提出了修正建议; 5.通过分析一个五层钢结构振动台隔震结构实例,将我国加速度反应谱修正前后结构的地震反应值与试验实测值比较。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反应谱修正后结构的地震反应更加接近实际结构的反应。
其他文献
预应力FRP加固钢管能够解决FRP应力滞后的问题,能够提高FRP材料强度的利用率;但对于预应力FRP加固钢管线技术,环向预应力施加与锚固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预应力损失情况的研
本文借助于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流(PFC)程序在处理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大变形与破坏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能模拟砂土颗粒细观特性等特点,利用结构相似理论建立了桩.土缩尺模型,
边坡稳定分析的有限元抗剪强度折减法利用不断降低岩土体强度使边坡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从而直接求出滑动面位置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该方法十分贴近工程设计,使边坡稳定分析进入
低应变动力测桩技术具有周期短、耗资少以及对桩身质量检测效果明显等优点,所以日益受到土木工程界的关注和欢迎,它具有的实际意义和前景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国内外对反射波法力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往往采用刚性地基假定,随着震害资料的积累以及对结构抗震性能深入研究,发现刚性地基假定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考虑地基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设计方法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构件的耐久性分析、评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量的预测是关键问题。 以前的预测评价方法主要是理论分析法,将各种假设条件、指
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用于预测隧道围岩破坏模式的遗传神经网络,对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隧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了一次崭新的尝试。文中综合分析了对隧道围岩破坏模
地面沉降已经使得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仅上海一地即高达2900多亿元,平均每下降1mm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53亿元。本文以上海地区地面沉降为研究背景,采用
石灰石生产碎石和人工砂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石灰石粉,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现研究表明石灰石粉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运用于建筑工程实践中,且已有不少国家付诸行动,
深部岩体采掘过程中,不仅承受很高的静载荷作用,而且还承受着如爆破振动、回采顶板断裂等动载荷的影响,导致其所承受的应力状态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承受高地应力及动载荷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