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宝晶宫洞穴微环境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气候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使得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会议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针对气候变化这一重大的课题,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做出积极的努力。在古气候研究领域,古气候学家利用各种沉积记录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特征、规律和控制机制,为未来地表环境和气候变化预测服务。岩溶洞穴沉积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在古气候环境领域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方向。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在指标解释方面依然存在争议。因此科学家们试图通过监测洞穴环境,检验洞穴沉积的代用指标和气候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分析控制洞穴沉积的各种物理化学机制。  英德宝晶宫位于广东省英德市,该洞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对宝晶宫洞穴空气CO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监测,每月一次。结果显示:  (1)洞穴空气CO2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洞内空气CO2浓度在185×10-6-3450×10-6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034×10-6咱。在空间上,越靠近洞口的地方或者通风效应越强的地方洞穴空气CO2浓度越低。在季节变化上,洞穴空气CO2浓度呈现出显著的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特征。在昼夜变化上,洞穴空气CO2浓度夏季变化明显,冬季不明显。这些特征表明,宝晶宫洞穴空气CO2浓度变化主要受气候和洞穴通风效应的影响:由气温和降水导致的植被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变化造成的土壤空气CO2浓度的变化,是造成宝晶宫洞穴空气CO2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宝晶宫洞穴空气CO2浓度显著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通风效应引起的。此外,宝晶宫特殊的洞穴结构—如“暖洞”的存在和旅游活动也对宝晶宫洞穴空气CO2浓度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监测期间,洞内空气温度最低值12.8℃,最高值26.4℃,年平均值为21.5℃。洞穴空气温度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显著,昼夜变化不明显。在空间上,越靠近洞口或者通风效应较强的地方洞穴空气温度易受到地表大气温度的影响,夏季温度升高,冬季温度降低;而洞穴深处洞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在季节变化上洞穴空气温度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这些特征表明,气候变化和通风效应是控制洞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地表大气温度夏高冬低是造成洞穴空气温度的夏季高冬季低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通风效应是造成洞穴空气温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洞穴温度的变化在一个昼夜内保持稳定不变,说明围岩等的缓冲作用,使得洞穴空气受地表大气温度的影响减弱。此外洞穴结构以及游客都可能对洞穴温度造成一定影响。  (3)洞穴空气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洞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范围是56.3-96%,年平均值为88.2%。在空间上,靠近洞口或者强通风效应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尤其是在冬季;在季节变化上,靠近洞口或者通风强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反,洞穴深处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夏季略低于冬季。此外洞穴空气相对湿度无明显的昼夜变化。这些特征表明,气候和通风效应是影响洞穴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洞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洞穴空气温度变化呈反相关关系,因此在洞穴深处洞穴温度夏高冬季的季节变化是造成洞穴深处空气相对湿度夏低冬高的主要因素。通风效应冬强夏弱,是造成靠近洞口或者强通风效应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夏高冬低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洞穴空气相对湿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主要是由通风效应引起。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解释宝晶宫洞穴沉积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探讨宝晶宫洞穴沉积代用指标与气候环境之间的联系机制。
其他文献
学位
一次姥姥家里吃包子,由于家里人多,口味不一,便包了四种馅。出锅后,小外甥顺手便拿了一个,他妈妈(我姐)瞪了他一眼,于是小外 A grandmother at home to eat buns, because m
期刊
“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
学位
期刊
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讲解、归纳相关的文言知识点,这是所有教师都认同的。但是,仅仅止于此,我们的文言课堂又难免单薄而乏味。于是我们可能就会再加上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写作特点、总结主题等等環节,如是却又显得生硬且落入窠臼。毕竟《新课程标准》中“能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不简单是对几个文言词支离破碎的静态理解,我们还应关注到学生对文言文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主
期刊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土地使用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和政府部门都需要定量化的土壤信息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依据。同时随着精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
学位
学位
果农间作是晋西黄土区农林复合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中,大豆是当地农民选择的一种常见间作作物。由于大豆是典型的喜温短日作物,间作系统内光能竞争会对大豆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为探明弱光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机理,本研究通过四种不同透光率的遮阴网覆盖(透光率分别为100%(CK)、70%(T1)、50%(T2)、30%(T3)),模拟了不同光强在各关键生育期对作物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