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一类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其病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但究其根本,各类不同病因均涉及三个基本的病理过程:相应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的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包括的疾病有: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等。本文以烟雾病为例,探讨神经导航结合融合影像辅助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记录每个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mR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目的:探讨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使用神经导航结合融合影像辅助定位脑膜中动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记录每位病人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6月的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判断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无改善。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5名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35~64岁,平均年龄47±11.25岁。病程为1~6月,平均2.5±2.1月。入组标准如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烟雾病或烟雾综合征所致脑组织低灌注,经评估后需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患者。术前、术中使用融合影像结合神经导航辅助下描记脑膜中动脉走形,在铣开骨瓣时避免损伤该动脉,并记录描记成功及保留成功的例数。分别记录每位病人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6个月的mRS评分,判断在基于3D DSA导航辅助下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无改善。结果 5名病人在术中颅骨铣开前均能使用该方法在颅骨表面描记出脑膜中动脉走行,其中4名患者利用导航软件Synergy Cranial自动生成其脑膜中动脉走形轨迹,1名病人融合影像上脑膜中动脉显影不清,使用导航设备上的Lasso工具人工描记出脑膜中动脉的走行后完成手术,术中脑膜中动脉均保留完好。每位患者术前mRS评分与术后1周时评分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值为0.157>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每位患者术前mRS评分与术后6月时评分进行比较,p值为0.046<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3D DSA导航辅助下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结论利用融合影像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进行脑膜中动脉定位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术前及术中对脑膜中动脉走行、位置做出判断,从而在手术的各个环节减少损伤脑膜中动脉的机会,是一个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并且对于烟雾病或烟雾综合征的病人,在基于3D DSA的神经导航辅助下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可有效的改善术后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