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F8 m6A甲基化修饰及共载γ-分泌酶抑制剂和地塞米松的靶向纳米系统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探索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IRF8介导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预后不佳,长期生存率仅25%-50%。深入挖掘T-ALL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靶向策略,延长患者生存,不仅是T-ALL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更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作为关键的转录调控因子,在髓系造血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近期研究发现,IRF8在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中也具有关键性作用。IRF8可通过整合T细胞受体(TCR)及细胞因子相关通路,促进幼稚的CD8 T细胞向效应细胞的转化。此外,它还是Th17细胞分化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转录抑制孤核受体RORC的表达,抑制Th17细胞的形成及功能。我们通过挖掘公共数据库信息发现,IRF8在T-ALL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其可能参与T-ALL的发生发展。然而,IRF8在T-ALL中的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m6A甲基化修饰是mRNA中含量最为丰富并对其动态调节影响最大的一种内部化学修饰方式。FTO是首个被证实的m6A去甲基化酶,负责“擦除”RNA的m6A修饰,从而使细胞的m6A修饰成为一个可逆的过程。FTO介导的m6A甲基化水平异常调控多种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在伴MLL重排的AML中,FTO高度活化,其通过抑制ASB2、RARA的m6A修饰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促进AML细胞的生长及耐药。我们分析了 GEO数据库中T-ALL患者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FTO在T-ALL中表达显著升高。然而,FTO是否可通过调控IRF8的m6A修饰影响T-ALL发生发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目的1.结合临床标本,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结果,证实IRF8在T-ALL发生发展中重要的抑癌作用,阐明IRF8通过转录抑制PIK3R5负调控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T-ALL发生发展。2.探索FTO介导的m6A甲基化修饰调控IRF8表达的具体机制,并从体内外探讨FTO抑制剂靶向IRF8用于T-ALL治疗的可行性。实验方法1.GEO数据库筛选差异基因,临床患者标本验证IRF8表达。2.慢病毒上调T-ALL细胞系Molt4及Jurkat中IRF8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EdU实验检测DNA复制速率,细胞周期实验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半固体培养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培养检测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3.利用Irf8基因敲除鼠,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Lin-细胞)中过表达NOTCH1,构建Irf8敲除型及Irf8野生型T-ALL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骨髓及外周血涂片,肝脾H&E染色,外周血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外周血、肝脾中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情况。观察两组小鼠的生存情况。4.RNA-seq筛选IRF8下游分子及通路,并用Western Blot(WB)及免疫组化实验验证。ChIP实验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IRF8作为转录因子对下游分子的调控方式及具体位点。5.患者基因数据分析筛选T-ALL相关的关键分子FTO。临床标本验证FTO的表达。应用慢病毒在T-ALL细胞中下调FTO,或者FTO抑制剂抑制FTO去甲基化酶活性,dot-blot检测细胞m6A水平,并检测细胞增殖功能及IRF8表达改变。恢复实验验证FTO对细胞增殖能力的调控是否依赖与IRF8的表达水平改变。6.RNA-seq及m6A数据库联合分析FTO通过m6A甲基化修饰调控IRF8表达的作用及位点,并用MeRIP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RNA稳定性实验检测IRF8 mRNA上调机制。7.利用FTO抑制剂静脉注射Irf8敲除型及Irf8野生型T-ALL骨髓移植小鼠,探索FTO抑制剂上调IRF8表达从而治疗T-ALL的可行性。实验结果1.通过多个T-ALL相关数据集筛选共同差异基因IRF8。临床患者标本qPCR及WB结果证实IRF8在T-ALL中表达受抑。2.上调T-ALL细胞系Molt4及Jurkat中IRF8的表达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减缓DNA复制速率,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侵袭及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3.Irf8敲除型T-ALL骨髓移植小鼠相对于Irf8野生型T-ALL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及外周血,肝脾中白血病浸润更明显,白血病负荷明显升高,白血病细胞增殖更快,小鼠生存时间明显缩短。4.RNA-seq筛选IRF8下游分子PIK3R5及通路PI3K/AKT。WB及免疫组化实验证实IRF8在体内外均可负调控PIK3R5及PI3K/AKT通路。ChIP实验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IRF8作为转录因子,可与PIK3R5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直接结合,抑制PIK3R5转录,并确定了具体结合位点。5.GSEA分析患者基因数据,筛选出T-ALL发病相关的关键分子FTO,并用临床标本验证FTO的异常高表达。应用慢病毒在T-ALL细胞中下调FTO,IRF8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增殖受抑。应用FTO抑制剂抑制FTO去甲基化酶活性,dot-blot显示m6A水平显著升高,IRF8表达水平明显提示,同时细胞增殖显著受抑。恢复实验显示,使用慢病毒下调经过FTO抑制剂处理的Molt4细胞中IRF8的表达,可以显著恢复细胞增殖能力,提示FTO通过调控IRF8的表达水平影响T-ALL细胞的增殖能力。6.RNA-seq显示FTO负调控IRF8 mRNA的表达。m6A数据库分析发现IRF8 mRNA的3’UTR端存在2个潜在的m6A修饰位点表达的作用及位点。MeRIP及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FTO通过调控IRF8 mRNA的3’UTR端的2个m6A位点的m6A修饰水平,负调控IRF8 mRNA的表达。RNA稳定性实验证实,FTO抑制剂可延长Molt4及Jurkat细胞中IRF8 mRNA的半衰期。7.利用FTO抑制剂FB23-2静脉注射Irf8敲除型及Irf8野生型T-ALL骨髓移植小鼠,发现Irf8野生型T-ALL骨髓移植小鼠经过FTO抑制剂治疗后骨髓、外周血及脾脏白血病负荷显著减轻,白血病细胞增殖减慢,小鼠生存显著延长。而FB23-2对Irf8敲除型T-ALL小鼠的治疗效果不明显。Dot-blot实验显示,FTO抑制剂显著提升了Irf8野生型T-ALL小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m6A水平,WB及免疫组化实验证实,FB23-2治疗显著升高了小鼠骨髓及脾中IRF8的表达,并抑制其下游PIK3R5/PI3K/AKT通路。研究结论1.IRF8在T-ALL中表达异常沉默,通过转录抑制PIK3R5及PI3K/AKT通路,抑制T-ALL细胞的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减弱细胞克隆形成与侵袭迁移能力。在体内敲除Irf8基因可显著促进T-ALL的发病,缩短小鼠生存时间。2.FTO通过调控IRF8 mRNA上m6A位点的m6A修饰,促进IRF8 mRNA的降解,从而抑制IRF8的表达。体内使用FTO抑制剂可通过上调IRF8表达,抑制PIK3R5/PI3K/AKT通路,有效延缓T-ALL发生发展。第二部分 DT7多肽修饰共载γ-分泌酶抑制剂和地塞米松的脂质纳米粒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不足50%,其中约40%的成人T-ALL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复发,复发的T-ALL患者往往预后不良,死亡风险明显升高,五年生存率低于7%,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糖皮质激素耐药是T-ALL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开发靶向策略增加T-ALL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仍然具有迫切的临床需求。研究发现,NOTCH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T-ALL地塞米松耐药的发生。γ-分泌酶抑制剂(GSI)是一种高效的选择性的NOTCH1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NOTCH1信号通路的活化,提升T-ALL细胞表面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量,从而恢复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敏感性。既往研究显示,GSI的全身应用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GSI的临床应用面临极大的阻碍。然而,联用地塞米松(DEX)可以显著减轻肠道的杯状细胞化生,从而缓解GSI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DEX与GSI两药联用,不仅具有协同抗白血病效果,更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但是传统的全身给药方法,药物在骨髓中的蓄积效率低,药物副作用大,亟待开发新型靶向递药方法。为解决药物递送至骨髓的难题,我们设计制备了D型T7(DT7)多肽修饰的纳米粒(TLnp),用以增强GSI和DEX的骨髓靶向输送。TLnp的基础组成成分为卵磷脂,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更易于运输到骨髓。其次,TLnp的粒径控制在40 nm以下,能更有效地通过被动靶向作用输送至骨髓中。更重要的是,TLnp表面修饰了DT7多肽,能特异性靶向T-ALL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TfR),促进细胞对药物的主动摄入。该体系具有高度临床转化前景,并可为其他类型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实验目的1.制备及表征DT7肽修饰共载DEX和GSI的脂质纳米粒(TLnp/D&G),阐明TLnp/D&G可增强药物在骨髓T-ALL细胞内的积聚。2.体内及体外研究阐明TLnp/D&G对T-ALL细胞系,原代T-ALL细胞,以及CEM荷瘤小鼠和NOTCH1诱导的T-ALL小鼠的抗白血病疗效,探索其分子机制,并研究TLnp/D&G的安全性及胃肠道毒性。实验方法1.计算γ-分泌酶抑制剂和地塞米松的最佳药物比例,薄膜水化法制备DT7修饰共载DEX及GSI的脂质纳米颗粒,1H NMR谱表征DT7偶联,透射电镜观察药物形态,并检测纳米颗粒的粒径、电位、载药量及包封率,动态膜透析法绘制脂质纳米颗粒体外释放曲线。2.通过小鼠活体实时荧光成像的实验方法考察TLnp体内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ALL细胞系、T-ALL患者的原代T-ALL细胞和原代骨髓内皮细胞(BMEC)表面TfR的表达水平。利用HUVEC与CEM体外共培养模型,检测TLnp穿过内皮屏障递送至T-ALL细胞的的能力。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评估TLnp共递送两种药物进入T-ALL细胞的效率。3.体外应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及凋亡实验考察TLnp/D&G相对于其他非靶向,非联用制剂对T-ALL细胞系及原代细胞的杀伤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OTCHI胞内段(NICD),p-AKT,GR,BCL2的蛋白水平改变,探索TLnp/D&G协同增强抗白血病效果的分子机制。4.对CEM荷瘤小鼠及NOTCH1诱导的T-ALL小鼠进行不同制剂静脉注射,检测小鼠的肿瘤负荷情况及生存情况,Ki67及Tunel免疫荧光染色考察TLnp/D&G的体内抗白血病能力,NICD,p-AKT,GR,BCL2免疫荧光实验验证TLnp/D&G协同增强药效的分子机制。5.通过小肠组织切片H&E染色,PAS染色及KLF4免疫组化染色、观测小鼠体重等方法探索TLnp/D&G对胃肠道毒性的减轻作用及分子机制,通过主要器官H&E染色及溶血实验考察TLnp/D&G的初步安全性。实验结果1.药物摩尔比DEX:GSI=1:1时,两药联用指数最低,为0.52±0.04,表明两药联用达到协同作用。核磁证实靶向配体DT7成功偶联至纳米载体表面。制备的TLnp/D&G结构呈球形,粒径较小,平均直径为32.36±2.15 nm,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载药量高,分散性较好,可以满足后期体内体外实验的需求。2.CEM荷瘤小鼠中,TLnp组在肿瘤部位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Lnp组,而游离药组最弱。24小时荧光观察显示,制剂具有良好的主动靶向肿瘤组织作用,长循环作用和缓释效果。NOTCH1诱导的全身发病T-ALL小鼠中,TLnp组胫骨处荧光值也明显高于Lnp组及游离药组,且骨髓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3.流式结果显示,多个T-ALL细胞系表面均高表达TfR。原代T-ALL细胞表面TfR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同时原代骨髓内皮细胞表面TfR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4.共培养体系下细胞体外摄取实验显示,TLnp组CEM细胞荧光亮度明显高于Lnp组,说明TLnp穿过内皮细胞并靶向CEM细胞的能力最强。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显示,TLnp靶向纳米载体的共递送能力明显优于Lnp组及游离制剂组。5.体外CCK8细胞毒性实验及凋亡实验显示,TLnp/D&G对T-ALL细胞系的生存抑制效果明显优于Lnp/D&G及其他组,对凋亡的诱导能力最强。TLnp/D&G对原代T-ALL细胞的凋亡诱导能力也最显著。WB实验显示,TLnp/D&G协同抑制NOTCH1的活化及p-AKT的表达,同时升高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共同抑制BCL2的表达。6.体内药效实验显示,TLnp/D&G对CEM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能力最强,显著抑制Ki67表达,升高Tunel 阳性率。免疫荧光显示,肿瘤组织中活化的NOTCH1(NICD)及p-AKT的表达减弱,GR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显著受抑。在NOTCH1诱导的T-ALL小鼠中,TLnp/D&G显著抑制骨髓、外周血及脾脏中白血病负荷,延长小鼠生存,且免疫荧光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子机制。7.TLnp/D&G处理组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KLF4的表达及PAS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单用GSI组,杯状细胞化生程度显著减轻。TLnp/D&G处理组小鼠主要脏器结构正常,且体外溶血实验呈阴性反应。研究结论1.成功合成了 DT7肽修饰共载DEX和GSI的脂质纳米粒(TLnp/D&G),该纳米载体显著增强药物共递送至骨髓T-ALL细胞的效率。2.TLnp/D&G具有优秀的体内及体外抗白血病效果,通过抑制NOTCH1的活化及p-AKT的表达,升高细胞表面GR的水平,协同抑制BCL2的生成,促进细胞凋亡,逆转地塞米松耐药。3.TLnp/D&G显著减轻了 GSI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说明该靶向共载药脂质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Ⅳ级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目前的标准治疗包括最大安全手术切除和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等方案。尽管近些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GBM患者中位生存期仍只有14.6个月。目前发现许多经典的癌症通路参与到GBM的发生发展中,比如PI3K/AKT、NF-κB、Hippo通路等。然而靶向这些通路的药物开
学位
期刊
研究目的听力障碍是2021年第四大致残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患听力障碍,给社会和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顺铂(顺二氨二氯铂(Ⅱ))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线肿瘤化疗药,但其使用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其中之一为耳毒性。研究认为,顺铂引起的听力损失主要是由于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所导致,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炎症可能是顺铂诱导听力损失的触发事件,并且耳毒性过程中发生的内质网(endoplasmi
学位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得益于肿瘤筛查和系统治疗方案的普及,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及死亡风险。寻找新的肿瘤标记物是乳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通过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并为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尽管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临床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愈发精准,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组学检测平台普及性较低,限制了
学位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所以对于胃癌发生、进展和治疗新分子靶点的发现尤为迫切和重要。tRFs&tiRNAs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的小非编码RNA分子,目前已有研究发现tRFs&tiRNAs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但其在胃癌中的研究仍然较少。研究目的1)明确胃癌高表达的tRFs&tiRNAs分子。2)筛选出候选致癌tRF
学位
气溶胶作为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相比于一次气溶胶,二次气溶胶特别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的来源和组成更加复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全球SOA的主要贡献者,但其SOA形成潜势会受到人为源污染物的影响。当前对这一复杂的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中排第六位,死亡率排第九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约为女性的4倍。膀胱癌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基因突变、持续暴露于尿液排出的致癌物、长期暴露于烟草、香烟烟雾残留物和酒精,以及职业性接触石油产品、金属、油漆、化工染料和无机砷化合物等。膀胱癌目前可以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约占所有膀胱
学位
期刊
研究背景血管内膜增生是指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和细胞外基质病理性地聚集于血管内膜的过程。这种血管重构往往发生在血管损伤之后,多种参与应答的细胞和循环成分被激活,对血管腔进行过度修复。诸多临床过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静脉移植物、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管通路,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而修复的过程,又往往导
学位
第一部分肠道菌群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对疾病进展的调控作用研究研究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以未成熟髓系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目前化疗对AML有效,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并不高。AML的长期生存和预后与AML进展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更好地了解AML进展机制,对改善AML预后和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种类繁多的细菌,总称为肠道菌群。正常情况
学位